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心率减速力特征及射频导管消融的长期疗效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an2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基线心率减速力特征背景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目前缺乏客观定量的心脏副交感神经功能评价指标,本研究通过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DC)检测评估VVS患者是否存在异常的心脏副交感神经张力。方法 连续入选2013年3月至2014年1 1月期间的38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平均年龄40.8±14.5岁,其中女性21例(55.3%),以38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行心率减速力和心率变异性检测,分别计算全天心率减速力(overall deceleration capaci ty,ODC)、昼间心率减速力(daytime deceleration capacity,DDC)和夜间心率减速力(nighttime deceleration capacity,NDC)。结果 ① VVS组患者的ODC[(9.52±3.44)ms]、DDC[(8.86±3.37)ms]和NDC[(11.30±4.43)ms]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ODC[(6.11±1.83)ms]、 DDC[(5.54±1.71)ms]和NDC[(7.58±3.45)ms],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 VVS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SD[(33.1±13.2) ms]、 rMSSD[(30.7±13.4) ms]高于对照组的SDSD[(27.0±6.4) ms]、 rMSSD[(25.7±7.6)ms],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ODC、DDC和NDC预测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7(P<0.001),而SDSD和rMSSD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均小于0.7(P<0.05);ODC、DDC和NDC预测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最佳截点分别为6.08 ms(敏感度89.5%,特异度65.8%),5.26 ms(敏感度94.7%,特异度73.2%),7.02 ms(敏感度86.8%,特异度73.2%)。结论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心率减速力指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其副交感神经张力异常增高,心率减速力预测血管迷走性晕厥具有较好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第二部分:左心房自主神经节丛去神经化治疗对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心率减速力的影响背景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 VVS)的心脏自主神经支配以异常活跃的副交感神经为特征,目前研究缺乏导管消融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影响。本研究将评估左心房自主神经节丛去神经化消融术后心率减速力的变化,评估该术式对自主神经的改良作用。方法 连续入选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于我中心接受左心房自主神经节丛消融治疗药物难治性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35例,平均年龄41.3±14.2岁,其中女性19例(54.3%)。所有患者均在解剖指导下消融左心房内五个自主神经节丛(ganglionated plexi, GP)。术后定期复查全天心率减速力(overall deceleration capacity, ODC)、昼间心率减速力(daytime deceleration capacity, DDC)和夜间心率减速力(nighttime deceleration capacity, NDC),并详细记录晕厥复发事件。通过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术中各个GP诱发迷走反应同术前和术后ODC、DDC和NDC的相关性,通过混合线性效应模型分析复发晕厥和未复发晕厥的VVS患者在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的ODC、DDC和NDC的差异。结果 研究共施行35例左房自主神经节丛去神经化消融,其中30例患者可在不同的GP引发并消除迷走反应,包括左上GP 30例,左侧GP 10例,左下GP 14例,右前GP 17例,右下GP 9例。有5例患者在任一GP均无法诱发迷走反射,且术后仍复发晕厥。Pearson分析提示各GP的迷走反应诱发性同术前ODC、DDC及NDC均无相关性;左上GP同术后大部分随访节点的ODC、DDC和NDC呈负相关(P<0.05),右前GP同术后1天的ODC和DDC呈负相关(P<0.05)。混合线性效应分析提示,同复发晕厥的患者相比,未复发晕厥的患者在术后各个随访时间点的ODC、DDC和NDC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解剖指导下的左心房自主神经节丛消融可以预防大部分患者复发血管迷走性晕厥,其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尤其是副交感神经改良作用比较明显。第三部分:左心房自主神经节丛去神经化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长期随访背景 本组前期报道了左心房自主神经节丛去神经化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 VVS)的小样本前期研究,本研究将在扩大的患者队列中探讨该术式在长期随访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连续入选2007年7月至2014年11月期间的57例反复发作的药物难治性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平均年龄43.2±13.4岁,其中女性35例(61.4%)。前十例患者接受高频刺激指导下的左房自主神经节丛消融,后四十七例患者接受解剖指导下的左房自主神经节丛消融。术后长期随访,记录患者晕厥和晕厥前兆复发事件,并定期复查直立倾斜试验和动态心电图。结果 消融术中共有127个自主神经节丛(gangalionated plexus, GP)可诱发迷走反应,其中包括52个左上GP,19个左侧GP,18个左下GP,27个右上GP和11个右下GP。平均随访时间36.4±22.2个月,仅有五例患者复发晕厥,十六例患者复发晕厥前兆。高频刺激指导消融组和解剖指导消融组患者复发晕厥(0/10 vs 42/47, P=0.574)和复发晕厥前兆(5/10 vs 36/47,P=0.167)相比无明显差异。术后直立倾斜试验检查提示患者耐受性明显改善。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心率变异性指标同基线水平相比有明显差异且至少维持至术后12个月。仅有一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速,余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高频刺激指导下和解剖指导下的左心房自主神经节丛去神经化消融在长期随访中可有效预防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复发。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小鼠左心室肌细胞收缩与钙瞬变对频率和氧化压力应答的跨膜梯度。材料:6周鼠龄的C57雄性小鼠左心室内/外膜层肌细胞分离采用Langendorff灌流术。心肌细胞钙瞬变和收缩
背景甲状腺功能亢进是心房颤动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但甲状腺激素水平偏高导致房颤容易发作和持续的细胞分子机制尚不清晰,制约了该类房颤的更有效治疗。甲状腺激素受体位于细胞
目的研究新疆回、汉族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经DXA诊断为POP的120例包括新疆回、汉族在内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骨量正常及骨量减少的120例作为对照组。
第一部分 异丙肾上腺素与室性心律失常目的:左室心肌肥厚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本部分将利用β受体兴奋剂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 ISO)诱
标志在现代化社会是能集中展示品牌特征以及企业形象的抽象化符号,属于企业无形资产。近些年来我国新媒体以及数字多维快速发展,为各类标志以及广大市场消费者之间搭建了良好
根据柯西-黎曼方程、柯西积分定理以及解析函数的幂级数表示,详细地分析了解析函数的六个等价条件,并给出了具体应用.
班级管理过程中,会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有: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充满爱心,尊重学生,稳定情绪,冷静处理。
高校采购纳入政府采购以来,如何控制高校的采购成本是目前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根据高校采购成本的构成和高校采购的特殊性,多角度的阐述了控制高校采购成本的具体措施
介绍了嵌入式技术在现实社会信息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从信息工程专业的角度出发,指出该专业的宽口径与嵌入式技术宽范围特点的相适应性。针对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行业近年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我国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与办学能力相较于以往也有了巨大的提升。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对于民办高校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