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花色苷的体内代谢特征和生物活性的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活性氧引起的氧化性损伤与衰老、糖尿病、肿瘤、及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相关。花色苷(anthocyanins)作为一种生物类黄酮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能够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并在抗氧化、抗炎、抗癌、视力保护以及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等方面都有显著疗效。目的:探究蓝美1号蓝莓花色苷提取物(blueberry anthocyanins,BA)的体内代谢特征及生理活性,为BA的广泛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利用p H示差法测定蓝美1号BA中总花色苷的含量;采用液相色谱法确定蓝莓提取物中的花色苷的种类;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um,UPLC-MS/MS)联用技术,建立了SD大鼠血浆中蓝莓花色苷的定量检测方法,同时验证了方法的选择性、定量范围、准确度、精密度、基质效应、稳定性和回收率。并将该方法应用于SD大鼠BA的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同时以VC为对照品考察不同浓度BA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最后在糖尿病模型动物体内,探究BA对糖尿病引起的肾、眼病变的保护作用。结果:BA中总花色苷含量为443.08±16.40 mg/g。利用UPLC-MS/MS测得BA中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锦葵色素-3-O-葡糖苷、矮牵牛素-3-O-葡萄糖苷、芍药素-3-O-葡萄糖苷氯化物、矮牵牛素-3-O-阿拉伯糖苷、飞燕草素-3-O-阿拉伯糖苷、锦葵色素-3-O-阿拉伯糖苷等8种花色苷的含量。其中含量最高为飞燕草素葡萄糖苷80.90±0.30 mg/g,最低为芍药素葡萄糖苷6.03±0.02 mg/g。针对其中含量较高的花色苷成分,建立和优化了一种能够同时检测锦葵色素-3-O-阿拉伯糖苷、锦葵色素-3-O-葡糖苷、矮牵牛素-3-O-葡萄糖苷、矮牵牛素-3-O-阿拉伯糖苷和飞燕草素-3-O-阿拉伯糖苷5种花色苷的UPLC-MS/MS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定量下限为1 ng/m L,在1~100 n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均>0.99。通过SD大鼠灌胃给药三个不同剂量(低剂量:30 mg/kg、中剂量:90 mg/kg、高剂量:270 mg/kg),高剂量组锦葵素葡萄糖苷在15 min达峰,达峰浓度为144.41±67.16 ng/m L,平均滞留时间(MRTlast)为6.24±2.23 h,药时曲线下面积220.26±68.78 h*ng/m L。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BA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diammonium salt(ABTS)的清除能力均优于阳性对照VC(P<0.05),且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7.81±4.30μg/m L、51.33±8.03μg/m L、89.70±0.01μg/m L。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表现出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而给予蓝莓花色苷的大鼠血糖有下降的趋势。BA高剂量组干预显著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P<0.001),降低了丙二醛水平(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中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P<0.05),对糖尿病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结论:本文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蓝莓总花色苷含量为443.08±16.40 mg/g;测得的8种花色苷中含量最高的为飞燕草素葡萄糖苷(80.90±0.30 mg/g),最低的为芍药素葡萄糖苷(6.03±0.02 mg/g)。在生物基质中建立了一种能够同时检测5种花色苷的UPLC-MS/MS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定量下限为1 ng/m L,在1~100 n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均>0.99,并在大鼠体内进行了药物代谢动力学验证。通过一系列体外抗氧化实验发现该BA在10-100μg/m L实验浓度范围内,ABTS、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均优于阳性对照VC(P<0.05),且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7.81±4.30μg/m L、51.33±8.03μg/m L、89.70±0.01μg/m L,抗氧化活性良好。通过糖尿病模型大鼠验证了花色苷对糖尿病引起的肾、眼组织的损伤有保护作用,可以用来减轻并延缓糖尿病引起的不适。本研究为BA提供了数据支撑,应用前景广阔。
其他文献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深度学习技术也飞速发展,这些新技术的应用需要大量的数据集进行训练学习,并且其模型结构十分复杂,参数量特别庞大。而传统计算机中存储器和处理器分离的冯诺依曼架构,不仅会带来占比最大的访问功耗,还会带来与处理器算力不匹配的计算延迟问题,已经不再适合大量数据来回传输的深度学习任务。上世纪80年代,加州理工大学的Carver Mead教授就提出了神经形态电子
学位
目的学习与记忆是大脑的重要功能,但针对学习与记忆功能损伤,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电刺激是常规的神经调控技术,但对学习与记忆功能障碍的调控效果和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时域干涉(temporal interference,TI)电刺激是近年提出的非侵入性脑深部刺激方法,兼具非侵入性和深穿透性,但其对学习与记忆功能调控的研究鲜见报道。本论文的目的是探究TI电刺激对小鼠学习与记忆功能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1
学位
材料高通量表征技术要求在一次实验中完成多组分材料制备并进行快速分析,将得到的材料表面成分、表面结构、纵深方向成分分布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建立微观尺度至宏观尺度的成分、结构和性能的相关性。辉光放电等离子光谱技术能够对金属样品以及各类涂镀层样品进行逐层均匀溅射分析,得到样品表面成分沿纵深方向分布的信息,是用于材料高通量表征系统中样品制备的高性能仪器,是目前世界上分析仪器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研制了用于高
学位
在后摩尔时代,忆阻器因其与生物神经突触结构类似及连续可调的电导特性,可以模拟基本的神经突触功能,实现存算一体,有效的突破冯·诺依曼架构限制,成为新一代的研究热点。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忆阻器的性能、尺寸、可穿戴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选择合适的功能层材料十分重要。近年来,二维(Two-Dimensional,2D)材料因其优异的电学性能、独特的层状结构等优势作为功能层材料被广泛应用。其中,基
学位
NASICON型固态电解质Li1.3Al0.3Ti1.7(PO4)3(LATP)因具有高安全性、宽电化学窗口以及良好水热稳定性等优点成为了全固态锂/锂离子电池有前途的固态电解质材料之一,但其室温下较低的锂离子电导率及与电极材料接触时的不稳定性限制了其在全固态锂/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开展LATP电荷输运与界面特性调控研究。本文采用球磨辅助的高温固相法制备了Te掺杂改性的Li1.3
学位
过去几十年来,集成电路的高速发展带来信息技术的巨大变革,以硅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技术为核心的集成电路发展遵循摩尔定律,随着摩尔定律逼近其物理极限,基于冯·诺依曼体系架构的传统计算技术有着较大的局限性。这种情况促使人们研究不同的处理信息方式,例如使用尖峰神经网络(Spiking neural network
学位
本研究收集了2013年和2015年在北京市某医院急诊采集的35株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根据全基因组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ANI)值、digital DNA-DNA Hybridization(d DDH)值分析判断其中三株菌(13B041,15B067和15B068)不属于肺炎链球菌(S.pneumo
学位
近年来,锂电池凭借其容量高、自放电率低、循环寿命长以及绿色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与可穿戴电子设备中,同时电子产品性能提升与应用领域的持续拓展对锂电池安全性能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现有锂电池充放电保护芯片精度偏低且稳定性不足是导致电池损坏、燃烧甚至爆炸等危害不可忽略的原因之一。因此,进一步发展高精度、高稳定性和低功耗的锂电池保护芯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可穿戴式电子设备中应用的锂电池
学位
通过增强启动子的启动强度来增强目的基因表达,进而提高代谢产物的产量是近年来代谢工程研究的热点。上游元件(UP Elements)是一段富含A和T的DNA片段,能够通过与RNA聚合酶全酶的α亚基羧基末端结构域(αCTD)接触激活RNA聚合酶核心酶来提高启动子的表达强度。本研究将上游元件中非保守序列随机突变的片段与小球藻病毒基因组来源的核心启动子结合为半合成启动子,通过构建双报告基因质粒对随机突变后的
学位
石墨相氮化碳(g-C3N4)是层状结构半导体,并且具有合适的带隙和带边位置,是一种典型光催化材料。由于纯净半导体无法克服光生电荷的复合,因此g-C3N4光催化效率难以达到实际应用的目的。引入另一种半导体构成g-C3N4基异质结可以加快电子-空穴分离速率从而显著提升光催化活性。本文通过铟掺杂γ氧化铋(γ-Bi1.95In0.05O3)和钨酸镥铋(BiLuWO6)与g-C3N4耦合,实验表征和理论计算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