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中华民族古老而丰富的文化信息,然而中国古诗词英译一直是文化翻译的一个难题,甚至被认为是可译性最小的文学形式之一。随着文化和经济的日益全球化,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体现出来。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介绍中国古典诗词的起源,发展,文体特征等相关理论,同时指出我国古典诗词英译的现状。其次介绍关联理论的有关知识,包括基本概念,重要原则以及本文涉及的关联翻译理论及原则。最后通过译例分析如何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提出各种具体的适当的翻译策略。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章是引言部分,说明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基本理论框架和理论基础。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越来越多的外国读者对中国古典诗词产生兴趣,但是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一直是一个难题。关联理论是一种交际认知理论,对翻译有着很强的解释力,所以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必然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试图从关联理论入手,研究关联视角下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的策略和方法。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起源,演变过程,文体特征,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做了相关阐述。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在跨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过程中都是相关学者关注的焦点和难题,它既有着诗词的普遍特征,而传统性,形象性,音感性等文体特征又使中国古典诗词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专业性和浓烈的文化色彩。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古典文化的传播效果和外国读者对其的认知,所以如何把中国古典诗词翻译的正确而富有文采就变成了人们急需解决的学术问题,近年来,我国古典诗词的英译质量有所进步,但是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第三章是理论框架部分,对关联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基本概念,重要原则以及本文所涉及的关联翻译理论及原则。关联理论原是语用学的一种理论,因其对关联和交际有着强大的解释力。所以对翻译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涉及的关联理论的主要原则为:言语的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而言语理解过程中要注意认知语境和关联原则的巨大指导作用。德国学者Gutt研究发展的关联翻译原则更深层次的揭示了关联与翻译之间的密切关系:翻译的成功与否在于原交际者的目的和读者的要求在认知环境方面与原文是否相似。译者在其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原文和译文通过译者来建立关联,并由译者保证最佳关联的体现,传达最佳语境和翻译意图。只有当译者预见到了译语读者的反应以及认知或情感的变化并且适时地做出顺应,他才能够译出被译语读者接受的译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起着双层作用,他既要“忠实”于原文,运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和推理能力对原文作者意图做最接近的理解,又要顾及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知识结构,做出最大关联性的翻译创作。 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先是集中介绍了关联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所要遵循的两大原则,即:寻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最大关联和在翻译交际过程中实现的互明性。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最大关联原则为在翻译活动中应该以关联性为准则,译者应充分考虑到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认知语境的差异,尤其是文化方面的差异,对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做出正确的假设和判断,尽可能为译文读者营造出一个具有最佳关联的语境,以获得与源语读者趋同的语境效果。而翻译交际过程中实现的互明性原则是把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看做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在关联理论下,“明示”是指说话人使用明说表达自己的意图,“推理”则是听话人在说话人通过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与语境之间寻找最佳关联,从而推出说话人的意图。而把它应用到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中则是:原文译者要通过明示手段提供原诗相关信息,表达自己的翻译意图,而译文读者则根据原文译者提供的明示信息,结合自己的语境找出最佳关联,达到成功理解中国古诗词的目的。中国古典诗词翻译的成功取决于两个条件的实现:1)最佳认知模式的形成:关联性。2)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互明”。 然后作者对国内外比较权威的知名译者的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版本进行了理解和分析,在关联理论视角下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策略进行了诠释,着重阐述在对中国古典诗词进行英译时,译者尽可能正确参考外国读者的认知环境,估计他们对诗词译文的期待,尽力达到原诗与译诗之间的最佳关联,使交际达到互明。最后用具体的翻译策略,包括省译,增译,注解,意译等,根据不同的古诗词英译来说明,怎样达到译者和读者的最大关联和交际互明。 当原诗与译文在语言特征上基本一致,并且原诗中没有较多文化因素造成读者理解错误的情况下,就可以采用直译和意译这两种较简单的翻译方法。但是由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源语言和目标语语言特征及文化背景的差异,直译和意译往往不能达到诗词翻译的效果,所以本文也用了较少的篇幅来介绍它们。 一般来说,当汉语表达中的一些概念对目的语读者来说是认知上的空缺或有着相关文化背景时,为了能在译文中包含原诗尽多的文化信息,译者可以采用注解,增译的翻译方法来翻译中国古诗词,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为译文读者补充说明一些信息,同时还能让译文读者更正确的理解中国古典诗词。 替代是为了增强原诗的文化意境,译者可以有意识的用英语语言文化中的诗歌,经典传说来替代原诗中的某些词和句子,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拉近译文读者与中国古典诗词的距离,使译文有着意想不到的美学效果。 删除是指根据译语的特点,删去古典诗词原文中某些冗余信息,保留对译文读者最有价值的信息,而且这种删除不影响全诗的理解效果时。采用删除策略一般为了三种目的:一是为了保证英语简结的习惯;二是汉语中的一些文化概念很难让目的语读者理解,三是难以在英语中找到和中国古典诗词中相对应的词。 第五章是总结部分,对本文的重点进行了概述和归纳。指出其中的缺陷和不足,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写作意思在于:在已知关联理论对翻译活动有指导作用的前提下,从认知语境和最佳关联角度研究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问题,对不同的中国古诗词英译提出具体的翻译策略,期盼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有所启示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