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村建设经验总结及优化——以菏泽市曹县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zcs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改的深入与经济发展的加速,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原有的村落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许多“空心村”,闲置了许多土地,而另外一方面经济发展需要土地,在和谐社会建设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纷纷进行生态文明村建设,期望通过新村建设达到改善居住环境、优化卫生与教育条件、保障更多居民分享劳动成果的目的。而作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菏泽,条件又有些特殊,经济落后与建设意愿强烈之间的矛盾,生态文明村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在生态文明村推进过程中集体出现,如何破解这些难题费尽思量。  首先,根据近年来生态文明村建设在各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试典及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将生态文明村建设的思路分为三种:一是原址改造建设,多适用于土地可利用少、迁建困难或原有规划成熟的地区,对于规划成熟的地区,具有投资成本低、环境破坏小的优点;二是异地迁建,具有时间短、标准统一性高、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速度快、标准高,菏泽市大部门县区采用这一模式;三是远景规划逐步建设,这一模式兼顾了以上两种模式的部分优点,建设周期长可以有效缓解村民资金压力,更有利于建设标准的提升。  其次,每一个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生态文明村建设也不例外,从试点到全面推开,都是在内力与外面环境综合作用下开展起来的。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中也存在着动力与阻力,两者之间也相互转化。促进生态文明村的动力又分为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内在动力在于农村居民,农村居民所焕发出蓬勃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就是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原动力,就是推动生态文明村建设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农村居民就是内在动力的源泉;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外在动力在于外部环境,外部环境的优越性让生态文明村风起去涌。生态文明村建设中的阻力根据原因、表现等因素阻力主要分为三种:一是文化方面的阻力,二是经济方面的阻力,三是对不确定性未来的担忧。  其三,生态文明村建设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系列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在原因分为客观与主观层面的。客观原因在于新生事物都受到传统思想的阻碍,及地域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与民主推进程度的不统一。主观原因大体分为:文化程度与知识结构的限制及农村居民的小团体性与无序状态。  其四,通过菏泽市曹县生态文明村走访,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中存在着非常繁杂的影响因素,如何找到一条恰当的快速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让更多的农村居民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成为当务之急。这条道路上,我们不仅要考虑近期的方案,又要考虑未来多年的计划。一是处理生态文明村建设与农民收入间的矛盾,关键在于为每户居民找到新的更好的谋生之路,加大信贷资金扶持力度;二是解决建设中不公平现象,三是解决好建设后配套设施的时效性。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慈善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慈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初步形成、慈善募集形式多样化、慈善组织类型更加丰富、慈善项目的内容愈加广泛、慈善意识深入人心,总的
今年参与杰出戏剧家李渔诗词翻译项目,为加深对作者及诗词背景的了解,假期里我去李渔的故里考察了一番,寻找伟大乡贤的足迹。  李渔故居在兰溪市夏李村,离城往西20余公里。车子在路口停下,夏李村就在眼前了。夏李村是个有着三四百户人家的大村坊,李姓居多。在路口邂逅李渔的第十代后人李茂林,他告诉我,他的祖先从福建搬迁至建德的寿昌,宋理宗年间,再从寿昌搬到这里,到李渔已经有14代了。夏李又有杨店、上新厅和伊山
城巿住宅用地空间布局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随着城市战略定位调整、功能性规模扩张和公共道路设施的布局与调整,住宅用地空间布局结构和范围呈现出一定的演变规律。探索
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是至今为止尚未完全破题的世界性难题。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在大规模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资源开发基地建设受到极大重视,并逐步形成了一大批资源型城市。
随着《丝绸之路传奇》《解忧公主》《功夫瑜伽》等一批丝路题材影视剧的出现,陆上丝路题材影视剧正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陆上丝绸之路因其历史的久远、深邃,而包孕着丰富的历
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与"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的实践共识,在电影媒介的催生下,受众对于"丝路"沿线异族文化风情而形成的期待视野,顺势而为地要求呈现出更多的全球
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来看,中小企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通过税收政策扶持中小
博物馆里的展示空间设计主要考虑的是艺术作品在展馆中的位置与观众参观流线的关系。要了解艺术家和其作品所表达的观念,还要衬托艺术品自身的美感和突出展览的主题,为此设计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曾经盛极一时的全球化出现了向后全球化转向的趋势。作为文化产品的电影,其中展现的中国国家形象与文化认同也出现了相应的转变。本文
本文以"解密"或者"破译"的方式,解读中国电影表演美学的改革开放史,它的发展逻辑、内在文脉、产业效应与文化判断,包括表演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轮回、现实和历史表演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