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农业大学后山旧石器时代遗址中疑似遗迹的土壤学判定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遗迹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于岩石、沉积物和颗粒中的构造,包括遗址、墓葬、灰坑、岩画、窑藏及人类活动所遗留下的痕迹等。关于遗迹的研究多依赖于环境考古学,环境考古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着重研究古代文化和其所处的生态系统之间的动态关系。古土壤是古气候,古环境,古人类活动等信息的良好的记录者,因此在环境考古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关于遗址区古土壤的研究多集中于重建遗址区古环境,还原古人类生活习性等,但在判定遗迹成因方面还鲜有研究。本研究选取了沈阳农业大学后山旧石器时代遗址(以下简称沈农考古点)中发现的8个有着特殊形态但尚未被证明为遗迹的土壤样品(以下简称疑似遗迹)以及其所在的土层(距离地表310 cm)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疑似遗迹内外土壤的粒度组成,稀土元素和常量元素含量及分布、黏土矿物组成等特征,并与黄土标样及典型风成土壤对比,判定了疑似遗迹内外土壤物质性状和物源的相似性;通过分析疑似遗迹有效磷,有机碳富集情况,判断了疑似遗迹经历过人为扰动的可能性;利用土壤发生学原理,分析了疑似遗迹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疑似遗迹内外土壤粒度组成特征相同,稀土元素含量及分布模式相同,且与黄土标样有较好的相似性,说明疑似遗迹内外土壤物质成分相同,均为黄土堆积;常量元素分析和土壤黏土矿物组合表明,疑似遗迹内外土壤常量元素比值比较曲线一致、黏土矿物组合相同,均为伊利石-蛭石-高岭石,说明疑似遗迹内外土壤物源相同。(2)疑似遗迹内外土壤及其所在的土层有机碳、有效磷含量没有明显差别,有机碳有效磷含量均较低,疑似遗迹内外土壤及其所在的土层磁化率没有出现异常的高值,从而没有发现人为活动痕迹。进一步考察结果表明,在疑似遗迹形成时期(距今7.3万年),全球地质灾害频发,生存条件恶劣,人类几乎灭绝。因此,疑似遗迹系人为形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3)从土壤发生学角度研究结果认为,疑似遗迹土壤所表现的特征是土壤发育的产物。疑似遗迹主要分为两类:一类表现出明显的氧化还原特性;另一类土壤结构体裂隙间土壤SiO2含量高,且下方存在质地粘重的不透水层,土壤呈酸性,有机质含量低,地表为木本植物,与脆磐层土壤理化性质及成土条件有较好的相似性,推测其为土壤水分充足,土壤硅酸溶液含量丰富,木本植物生长吸收土壤中水分导致SiO2淀积形成。因此,疑似遗迹是一个自然的土壤形成过程而非人为形成。
其他文献
古镇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珍宝古镇和历史文化名城一样都浓缩了一个地方的文化、民俗、气候等多种因素。历史文化古镇作为历史的记忆体,是不能复制更不可以重生再造。历史文化古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男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水平及应对方式状况,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及滚雪球抽样,共纳入216名重症监护室男护士,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简易应
由于所处区位特点的关系,淮河流域的史前考古学文化经常被归入黄河、长江两大系统,或被视为二者的过渡地带。随着考古工作的开展和研究的深入,该区域考古学文化的独立性和独
都官制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它源于周代的采邑制,大致成型于战国,并在秦及汉初继续作为国家体制的组成部分而存在。本文围绕着战国至汉初的都官的真实含义以及秦汉
目的:分析ICU护士角色压力的现状;研究ICU护士角色压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实证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首先,以分层抽样
明代初期,统治者大量营建各类砖结构工程项目,促使官办砖窑厂兴办和发展,促进了我国制砖行业的发展。明代官办窑厂的创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较好的地
2015年9月—12月,南京大学考古队在磨盘山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考古发掘,通过对出土遗物的分析,发现该遗址的文化地层年代分别为商周文化时期、良渚文化时期、崧泽文化时期和马
本文旨在通过对宋画扇面"形式"的研究,探明宋画扇面的形式因素及其对后世绘画的重要影响。宋代绘画很重要的一种绘画形式即扇面绘画,已出版的《宋画全集》收录扇面作品120幅,
中国农业银行泗洪县支行是泗洪地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多年来一直将三农业务发展作为行业使命和社会责任。本文以农行在泗洪地区实际经营为基础,通过大量数据阐明了农行泗洪支
农业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而青铜时代是中国传统农业形成的关键时期,又是华夏文明从多元到一体的重要时期,因此,对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状况的研究,可以为认识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