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增强子-靶基因映射图谱的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528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直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已报道超过100个结直肠癌遗传易感区域,绝大部分易感位点位于基因组非编码区,提示其可能影响调控元件活性而参与基因表达调控,从而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相关。然而,鉴定基因组活性调控元件并确定其调控的靶基因是目前巨大的挑战。本研究通过整合多组学数据,系统性构建结直肠癌增强子-靶基因映射图谱,并结合病例对照研究及生物学功能实验开展进一步分析,旨在发掘真正的致病位点,为阐明遗传因素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线索。方法:首先,利用染色质转座酶可及性测序(Assay for Transposase Accessible Chromatin with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ATAC-seq)、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nd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Ch IP-seq)技术检测结直肠癌组织的染色质活性状态,并通过RNA测序(RNA-sequencing,RNA-seq)测定基因表达水平。此外,利用ENCODE数据库的Hi-C数据获取染色质物理接触频率。基于接触活性模型(Activity-by-Contact Model,ABC Model),系统整合以上多组学数据,在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活性增强子元件及其调控的靶基因,进而构建结直肠癌增强子-靶基因映射图谱,并通过位置比对鉴定位于增强子元件上的遗传变异。其次,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增强子遗传变异及其调控的靶基因进行系统性功能注释。针对位于增强子上的遗传变异,利用组蛋白修饰数据以及转录因子结合数据揭示其潜在的调控功能,并通过GWAS区域富集分析评估这些遗传变异在解释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中的作用。针对增强子调控的靶基因,通过基因差异表达、功能富集分析来预测这些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潜在生物学功能。通过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发掘与结直肠癌风险相关的增强子遗传变异。利用欧洲人群结直肠癌GWAS数据集筛选易感位点。样本数据申请自db Ga P数据库,包括17 789例病例和19 951例对照。针对其中基因表达调控效应最强的位点rs4810856,进一步在中国人群中开展两阶段病例对照研究进行验证。第一阶段样本来自北京地区,包括1 524例病例和1 522例对照,第二阶段样本来自武汉地区,包括4 500例病例和8 500例对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遗传变异与结直肠癌风险的关联。此外,通过一系列生物学功能实验探索目的位点及其靶基因潜在的分子机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探索目的位点对增强子活性的影响;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构建单碱基突变的结直肠癌细胞系,检测目的位点对靶基因表达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Blot实验探索靶基因参与的细胞信号通路,并利用细胞增殖实验和裸鼠皮下成瘤实验评价其潜在的促癌作用。结果:结直肠癌增强子-靶基因映射图谱共鉴定出34 130个增强子-靶基因精准映射对,包括15 121个增强子和12 351个受调控的靶基因。通过位置信息比对,鉴定出26 877个位于增强子元件上的遗传变异。功能分析结果显示,增强子遗传变异显著富集在染色质活性区域和结直肠癌GWAS区域内,提示这些遗传变异具有一定的调控潜能,且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相关。增强子靶基因则具有一定的肿瘤分子特征,显著富集在多个癌症相关的细胞信号通路中。dbGaP欧洲人群的GWAS数据集共鉴定出4 847个与结直肠癌风险相关的增强子遗传变异。其中,位于20q13.13区域的rs4810856具有最强的基因表达调控效应,其所在的增强子区域可同时调控三个靶基因:PREX1、CSE1L及STAU1。中国人群两阶段病例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该位点C>T变异能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OR=0.90,95%CI=0.86-0.94,P=8.43×10-6)。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动实验表明rs4810856所在片段具有增强子活性,且C>T变异可减弱与转录因子ZEB1的结合能力,进而削弱增强子活性。基于CRISPR-Cas9单碱基突变细胞系的结果提示该位点C>T变异可降低靶基因PREX1、CSE1L及STAU1的表达,并显著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染色体构象捕获实验进一步证实该变异可抑制其所在区域与靶基因启动子之间的染色质交互作用。此外,Western-Blot实验提示三个靶基因共同参与AKT信号通路,并可发挥协同作用激活该信号通路。体外细胞增殖实验和体内裸鼠皮下成瘤实验均证实靶基因在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中也发挥一定的协同效应。结论:本研究通过整合基因组、表观基因组、转录组等多组学数据,在全基因组范围内系统地构建了结直肠癌增强子-靶基因映射图谱,为阐释结直肠癌的遗传病因提供了重要线索。进一步,结合病例对照研究、生物学实验等手段,阐明rs4810856C>T变异可减弱与转录因子ZEB1的结合能力,并抑制其所在区域与靶基因的启动子的染色质交互作用,进而降低PREX1、CSE1L及STAU1的表达水平,且抑制AKT信号通路激活,从而降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这些发现揭示了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的新机制,为结直肠癌的个体化防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坚持和加强党对医院的全面领导。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是实现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政治保障,是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党建工作仍存在不足之处与薄弱环节,尚无法满足发展需要。公立医院要着力优化党的建设路径,从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完善考核体系四个方面实现党建工作与医院发展同频共
期刊
自光纤通信系统诞生以来,其通信容量已维持了数十年的指数式增长。时至今日,光纤通信系统的容量增长逐渐迫近瓶颈,而关键的限制因素之一,便是由光纤非线性效应所引入的非线性串扰(NLI,nonlinear interference)。此外,寻找与现有系统高度兼容的新型扩容方式,对进一步提升通信容量也至关重要。紧扣光纤通信系统中提升通信容量的关键问题,本文重点开展了两方面的研究:一方面,研究了相干光纤通信系
学位
高功率掺镱光纤激光器具有光束质量优良、转换效率高以及易维护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军事等领域。随着输出功率的不断增加,受激拉曼散射(SRS)效应和横向模式不稳定(TMI)效应成为单模光纤激光器功率提升的主要障碍。采用大模场单模运转光纤是解决SRS和TMI效应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更高功率近单模激光输出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大模场掺镱光纤,旨在通过光纤轴向结构与径向结构的设计,最大程度地抑制SR
学位
神经生物学实验表明,拥有大量神经元和神经元网络的大脑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单个神经元本身和多个神经元网络的复杂电活动与大脑独特的记忆、思维和学习能力密切相关,在神经信息的传递和编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神经元和神经元网络进行建模以及动态特性分析有利于类脑科学的研究,能进一步促进类脑智能神经形态系统开发以及神经科学的发展。然而传统神经元和神经元网络如Hodgkin-Huxley神经元,存在模
学位
面向生物组织血流灌注、血氧及荧光检测的宽场光学功能成像技术具有非接触、无电离辐射、时空分辨率高、使用便捷等优点,在临床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提高成像分辨率、视场范围及多参数检测能力一直是宽场光学功能成像技术研究关注的方向。在传统反射式宽场成像结构中,微血管信号往往被周围组织的信号掩盖,难以进行无标记的高分辨成像。普遍被采用的通用工业接口大视场成像物镜后工作距离小,难以进行大视场
学位
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海运需求不断攀升,世界上许多海港都在超负荷运转。由于旺盛的船舶货运需求与有限的港口泊位和航道通过能力间存在不平衡,海港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峻,船舶滞港现象时有发生,泊位和航道服务效率成为制约港口发展的瓶颈。而限于地形地貌条件等因素,大多数海港的港池和锚地布置在不同区域,航道由这些区域所共享,导致复杂的船舶通航环境。为此,针对现阶段港口实际运营中的难题,本文研究复杂通航环境下
学位
智慧课堂环境为群文阅读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智慧课堂环境下的群文阅读教学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从智慧课堂环境下的群文阅读教学方式、拓展交流平台、创新阅读教学工具和开发群文阅读校本课程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期刊
目的:越来越多研究支持老年性聋可能是认知下降的风险因素之一,但是听力-认知存在必然联系还存在争议且机制不明,特别是性别对听力-认知关系的影响。本研究拟通过系统评价、回顾性研究以及构建心理性别分数,探讨老年性聋导致认知下降的性别差异。方法:搜索Pub Med及Embase数据库获取高质量研究听力-认知关系的老年队列,通过倒方差法将听力障碍对认知下降相对风险度合并。分析美国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
学位
背景:卒中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严重影响患者卒中后生活质量和康复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兴趣减退和睡眠障碍。抑郁症严重影响治疗动机、依从性和自我康复,这种恶性循环反过来增加了残疾和死亡率。目前PSD的治疗以对症支持疗法为主,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关于PSD发病机制的理论涉及神经解剖学、神经递质、神经肽、神经内分泌、神
学位
目的肠纤维化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常见并发症,预后差。尽管已研发许多新药用于治疗IBD,但针对肠纤维的药物甚少。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是外科手术,但术后仍有再狭窄的发生。在许多研究中已证实消退素D1(resolvin D1,RVD1)能够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但其抗纤维化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旨在探讨RVD1在肠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