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Diaspora's Fruitless Search of Home-on The Fortunes of Richard Mahony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_x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亨利·汉德尔·理查森(1870-1946年)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并曾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她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作家,沿袭了欧洲文学创作传统,创造了一个探索人性本质,以人为本的世界。然而她的作品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至今也无一本小说被译成中文。她的代表作--《理查德·麦昂尼的命运》曾因‘过度肤浮思想’被贬义为‘巨大的失败’。批评界也倾向于将小说主人公麦昂尼的悲剧仅仅倚重于他残缺的性格因素,而忽视麦昂尼作为飞散者的特殊身份。目前暂无研究从“飞散”角度探讨主人公的“失家”,进而获得有益于飞散一族“家园书写”历程中共同的困惑的洞察。这样一种单调研究局面很容易引起对该小说的理解偏差甚至误解。因此本文主张跳出窠臼以“飞散”这个新视角看待理查森的三部曲《理查德·麦奥尼的命运》,以期对作品做出辩证客观的探讨。   目前的研究立足定是小说《理查德·麦奥尼的命运》,通过理论阐释和文本分析的途径,集中研究理查森基于自己的飞散经历在探讨每个飞散者无法回避的“家园”追寻上所作的努力。笔者首先从家园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展示麦昂尼家园书写的失败历程。然后基于上述历程展示,笔者结合“飞散”理论的运用,从理查森本人的飞散经历以及主人公主观方面分析原因,展示理查森对于飞散者“家园书写”的深入思考,最终作者依据上述分析得出结论,理查森认为反对固化身份,提倡混合身份的跨文化、跨民族特征才是飞散者重获家园的解决之道。“家园”既是实际的地缘所在,也可以是想象的空间;“家园”不一定是落叶归根的地方,也可以是生命旅程的一站。“家园”不一定是自己离开的那个地方,也可以是在跨民族关联中为自己定位文化身份的需要而依属的地方。飞散经历的真正价值,是飞散者在世界中创造而非重拾家园,在家园中发现世界,在世界中发现家园。   《理查德·麦昂尼的命运》不是简单的移民际遇陈浮的叙述,也不是理查森的家谱自传,而是一个关于飞散者寻找家园的历程书写。小说中,她探索飞散者眼中的“家园”的本质涵义,这样一种探索不仅存在于主人公所处的殖民时代,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该论文可能是从飞散角度对这部小说“家园”书写的首次尝试,同时也是对于理查森本人关于“家园”研究的较全面的审视。
其他文献
英国女诗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布朗宁(1806-1861)生前享有很高的声誉,但逝世后受到冷落,直到女性主义批评兴起,才又重新开始发掘她的作品。《奥罗拉·利》是巴雷特·布朗宁最长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随着科技文化产品的行销世界,西方文化在许多国家得到迅速普及和高度认可,中国也不例外。在西方文化与西方价值观的入侵过程中,西方原版书籍的大量引进和广泛阅
光伏发电系统历史发电功率数据的真实可靠是光伏发电系统发电功率预测的基础,而在光伏发电系统运行或数据采集、测量、传输、转换等环节出现故障时会导致历史数据中含有不良数
本文涉及的是文学界和语言界正在探索的问题--文学语言的模糊性。早期许多人把模糊性归属于诗歌特有的特性,其实模糊性语言不仅存在诗歌中,还大量存在于其他文学作品中。可以说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新闻舆论环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体系思维,这是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的必然要求。应以理念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为保障,在实践中全面创新
对比性话语标记语属于话语标记语中的一类,有关其研究多见于书面语。本篇论文是基于口语语料库的英语对比性话语标记语的比较研究。我们的观察语料库是中国学生英语口语语料库
介词虽然数量少但是意义丰富,无论在哪种语言中,它们都是意义最丰富的词汇(Taylor,J.,1995)。也就是说,尽管英语介词形式单一数量有限,但当它们与不同词汇(如动词、副词、名词、连词
In this talk we focu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ellular graphene(CG),and the applica-tions of graphene,and cellular graphene for sen-sors.We report a no
学位
索尔·贝娄是一位是加拿大出生的美国犹太作家。由于他的文学贡献,贝娄被授予普利策奖,诺贝尔文学奖,以及美国国家艺术奖章。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是美国作家和记者,他的作品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