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的研究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wt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基坑开挖深度较深且地基土较软弱时,传统双排桩支护结构往往因为前后排桩的变形难以满足规范要求,需要加设锚杆或内支撑等其他辅助支护结构。但是,拉锚支护形式既需要场地提供可供锚固的稳定地层,又容易超出施工用地红线,常常因此而遭到弃用;而内支撑的架设、拆撑、换撑等既占用了大量坑内面积,造成施工不便,又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对基坑工程进度造成很大影响。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多层桩身连梁的框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为了使桩身连梁与前后排桩实现真正的刚性连接,设计出一种具有可伸缩伞状锚固装置的杆件作为桩身连梁的主筋。考虑到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日益紧缺,针对框架式双排桩支护的结构特点,提出待基坑内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在框架式双排桩前后排桩之间的桩身连梁之上铺设钢筋混凝土箱涵作为海绵城市的蓄水池或地下综合管廊。  本文综合利用结构力学求解法以及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框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相比传统双排桩支护结构的优越性以及其增设桩身连梁的作用机理,研究了框架式双排桩内力及变形的影响因素,对框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工程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分别建立传统双排桩与框架式双排桩的结构力学简化模型以及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前后排桩的水平位移以及弯曲内力,得出框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相比传统双排桩支护结构,在整体侧向刚度方面具有明显的提高,提高了支护结构的抗变形能力;同时也发现,由于桩身连梁只能设置在基坑开挖面以上的桩体之上,使得框架式双排桩在基坑底面以下桩体的侧向刚度并未得到提高。  (2)框架式双排桩相比传统门架式双排桩,主要是由于其增设的桩身连梁通过承受轴力,减小了前后排桩的弯矩内力,因此提高了双排桩的抗变形能力。  (3)将工程案例的有限元模拟分析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实测值一致。将双排桩-锚杆支护形式的工程案例模型进行改造,建立框架式双排桩-锚杆支护形式以及单独框架式双排桩支护形式的有限元模型,经对比分析可知,若基坑工程场地土质太过软弱,单独采用框架式双排桩时其桩体变形可能无法满足规范要求,需要加设其他辅助支护形式,说明框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利用有限元软件改变桩长、排距、桩身连梁直径以及桩身连梁的布置形式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在桩身连梁均匀分布于基坑开挖面以上桩体上且间距为三米的情况下,改变桩长、排距以及桩身连梁的直径对框架式双排桩前后排桩内力及变形的影响不大。但桩身连梁的布置形式对框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内力及变形影响较大。
其他文献
履带拖拉机牵引试验是对拖拉机牵引性能进行理论研究和对新产品作实际鉴定的最主要试验项目,是改革履带拖拉机设计、维修制度的必要手段。国内一直没有自己独立设计开发达到生
期刊
机械臂作为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和控制理论研究最直接的应用对象,由于其具有简明的物理模型以及易于计算机和实物模型试验实现的特点,已成为发展新一代机器人和航空航天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基坑面积和深度也呈不断加大之势。但由于场地有限,为确保基坑开挖的安全和周边环境的安全,绝大部分基坑因无法自然放坡开挖而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由于地下水资源的过量开采,诱发了一系列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给社会造成了不安定因素和负面影响。苏州、无锡、常州地区因不均匀沉
本课题的主要目的是设计一种简单、实用且具有强鲁棒性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防摇控制算法。控制目标为将吊重从起始点移动到目的地,在运行过程中吊重的摆动尽可能小,运行结束时
技术经济学是研究技术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寻求技术与经济最佳结合的科学。技术经济的主要工作是通过技术经济研究与计算反映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以指导技术方案的选择和技术开
项目调度是对项目活动的时间进度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多资源约束项目调度问题RCPSP(Resource-Constrained Project Scheduling Problems)是项目调度中最基础的一类问题,它是在满足项目活动优先约束关系和资源约束关系的条件下,合理安排项目活动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达到项目工期最短的目标。多资源约束项目调度问题属于NP-hard(N
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必须尽快缩短新产品的研发周期,降低产品的研发成本,进行创新性设计,才能对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做出敏捷响应。随着液压与气动技术不断发展,对动力源泵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研究和设计高性能的注油泵,单纯运用传统的物理实验法,费工费时,变更参数或条件困难,有时甚至无法实现;并且空气动力泵系统又大量存在非线性环节。虚拟样机技术的发展为这类问题进行精确的仿真研究提供了可能性。虚拟样机技术
图像配准是指在不同时段、不同视角和不同传感器下拍摄的两幅或多幅图像间的几何变换关系的处理技术。它是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比较基础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包括图像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