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环境保护的世纪,当今社会高度组织化,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组织化分工格局也越加明晰。从政党、政府,到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都或多或少的分化出了环境保护的专门组织或机构。执政党方面,引入欧洲绿党的参政议政过程,与中国共产党在环境保护事业中的领导地位进行对比,得出政党在环境保护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思想领导领域;将邓拉普提出的环境的三种竞争性功能与政府的环境保护措施结合起来,分析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维持环境的供应站功能、扩大环境的居住地功能、减轻环境的废料库负担,并更加宏观的进行环境功能区划以缓解上述三种功能之间的冲突,体现了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主导作用;企业作为最广泛的经济主体,在环境方面表现出的功能则可以划分为对环境的保护功能(即正功能)和破坏功能(即反功能),通过对企业破坏环境的功能进行归因总结出推动企业参与环境保护的着力点和企业参与环保的主要方式,进而使企业这一环保的主要责任者名副其实;非政府组织方面,则主要讨论了专门的环保非政府组织在环保领域发挥的作用,选取了几个当前活跃在国内环保舞台上的典型环保NGO,如绿色和平、自然之友、地球村等作为案例,通过简述它们的主要特点,突出了环保NGO在微观领域和基层层面对环境保护事业的推动,也展现了环保NGO参与环境保护的广泛性。本文不仅逐个分析了执政党、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功能,也总结了它们在环保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这使我们更加明确的认识到,面对环境保护这个系统复杂的工作,任何一个组织都不能够独立完成。而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各个主体都不同程度的暴露出了自身存在的不足,所谓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志愿失灵”告诉我们,若想在环保事业中取得胜利,必须综合全社会的力量,在组织分工的基础上进行协同合作。环保离不开共产党的宏观领导,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和立法等手段,离不开企业对环保政策的执行,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参与和监督。作为公众力量代表的环保非政府组织独立于政府、企业之外,从另一个角度牵系着双方,有时充当催化剂,有时又起着润滑剂的作用。因此我国的环境保护格局可以大致概括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政府为环境保护的主体,企业为环境治理的主要行动者,非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保护协作模式。只有全社会动员起来,社会组织之间实现必要的分工与合理的协作,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