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课程与物理教师素质培养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jx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各国都将教育改革作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教育质量的高低,关键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不断提高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未来物理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对高等师范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首先,本文审视了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在教师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上应然状态与实然结果间的差距及其成因:重学术而轻师范;重理论而轻实践;重传承而轻创新。本文从物理学科教育课程的角度,运用比较教育研究方法,探求物理学科教育课程的发展方向。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有关物理教师素质研究报告的分析,明确了物理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方面存在的差距,进一步把握了物理学科教育课程改革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其次,在清晰界定教师素质内涵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于教师素质研究的现状。研究表明:大多数教师素质研究者的视角集中于各学科教师素质的共性方面,较少的从学科的角度来探讨教师素质的构成;对于教师素质结构的描述性研究较多,而对教师素质目标赖以建立的规律性基础做出更深入研究的较少。进而探讨了物理学科教育课程在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培养方面的作用与价值。这一研究具有普遍的意义,可以迁移到其他教育类课程之中。 再次,运用现代课程理论,描述了基于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课程目标特征,即关注师范生全面发展的要求;适应创新教育对师范生的创造性要求;把握学科知识结构的精髓。确立了建构物理学科教育课程结构的五项原则,即目标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最优化原则、可行性原则和全面性原则,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规划了物理学科教育课程结构。 本文认为,物理学科教育课程将沿着课程理念专业化趋势和课程结构多元化结构趋摘要势,牢牢把握专业素质培养这个中心,不断向前发展。 最后,本文从物理教师素质培养的角度,对作者近几年来学科教育课程教学实践活动的探索进行了反思。运用现代教学论、课程论和学习论的基本观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并以《物理教育学》为例,简要地进行了说明,既看到了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优势,也分析了教学效率、学生参与程度差异等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对学科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做了初步的尝试,提出了技能训练模式、信息加工模式和合作学习模式三类学习模式,结合实例进行了说明和反思。 物理教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世界性课题,我国学科教育领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日益关注。基于未来教师素质培养的学科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势在必行,学科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将使物理教师素质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其他文献
热管理为汽车节能、安全和环保的重要技术之一,是当代汽车研究与开发、特别是燃料电池等电动汽车研究与开发所面临的主要难点之一。建立汽车热管理系统试验公共技术平台,对于
我国产品质量监管制度从1984年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到2000年修改的《产品质量法》已有17个年头了。随着人民生活教育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产品的卫生安全保障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和作家。他学贯中西,在小说、散文、诗歌、批评等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二十世纪30年代,他一度与鲁迅齐名,并被誉为“中国的卢梭”
目的:1、构建携带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human kallikrein,HK)的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载体,检测带有目的基因的重组AAV载体(rAAV/HK)滴度。2、体外培养人
设立开发区是中央在经济特区试验成功后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扩展中国对外开放态势,形成梯度开放格局的重要一环。但是大多数开发区经济发展的总量还不大,质量也不是很高,市
开发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并行电磁计算软件,对典型的电磁场数值算法进行系列的并行化研究,无论是从解决工程问题出发,还是就提高复杂大型电磁计算能力的战略目标而言,都迫切需要。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弱势群体的产生,有一定的必然性。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研究,在国外不是新问题,在我国却刚刚起步,目前关于弱势群体的定义也还莫衷一是、众说纷纭,笔者拟在厘清
本文以电子及通信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苏州市集聚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实证的结果表明苏州外资电子企业主要以台资为主,集聚体内的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是外资电
含有不连续性结构的波导广泛应用于微波毫米波以及光学器件中。不论采用数值方法还是解析方法分析波导时,需要对波导的传输模式有清晰的认识。由于不连续性结构激励起高次凋落
本人学位论文的课题紧密围绕日本当代纤维艺术迅速崛起的背景、历程及其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日本的纤维艺术家们立足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又深知“传统不是化石”,学习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