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人道的互证、互立——孟子道德哲学的建构理路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C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之主要内涵,在其首要的观念上即是“天人合一”。天与人的两个对子,分殊为二,而最终趋于合一的模态,一方面是人自觉地对天赋之道德本质的觉悟、扩充;另一方面,人的道德之形成、完善又根源于天道所予,并又最终走向对天道本体的回归,完成了一个完全闭合的循环。这一终而复始的路径,之所以能够达成,需依仗主体自觉的提升,德性主义或日道义论必然需求人的德性彰显,必然要求确立人性的信念;本于天道的德性、人性就把主体的觉解规定为绝对、必然伦理精神的自我依归。天人合一,天、人之道无碍,既把人放置于世俗生活的中心,又把天悬置于精神生活之上。孟子苦心建构的哲学体系,以道德理性论证安排和谐社会的方案,莫不承继这一伟大传统资源而来,其在三个阶次上开拓的颇具融贯性、系统性与实践性的理论域,以生命之欲为起始,以恻隐之情为主线,以扩充之道为路径,坚守道德人格,凭借自信的定力突破个体界限,推及世间他人,延伸到各社会结构,并向无限之天地境界敞开。他一方面认为心中本有天道之诚,人只需反身而诚,就能直觉到天道的生生之德;另一方面,人道的仁义礼智之德又是天之所予,因此尽心中人道,便可以知天、事天。天道的存在以人道的确立为基础,人道的呈现又以天道的确证为前提;孟子道德哲学的建构,在天道、人道的两个视域里,就这样地以一个互证、互立的圆圈呼应并印信了天人合一的观念,而进入这个论证循环并相随始终的就是直觉到的生命冲动。
  
其他文献
“十三五”期间,我国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量巨、面广、线长,安全生产形势日益严峻,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越来越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公路水运工程的安全生产环境,加强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2017年6月交通运输部颁布了《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7年第25号),并于2017年8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的颁布,对政府各级监管部门和公路水运工程建设的各参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人口以及机动车保有量也在不断增加,由此也造成了城市拥堵等一系列交通问题。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带来了巨大的便利,而交通领域信息化智能化进程较缓慢,建设智能城市交通网络迫在眉睫。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大型城市已经布设了较为完善的城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急需建立科学有效的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而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必须先实现精度较高且预测效率较高的短时交通流预测。
学位
制造业的发展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大力发展制造业,成为了当今各国提升自身综合国力的有效手段。在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下,中国政府于2015年正式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旨在2025年基本实现中国制造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提升制造质量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随着交通的不断发展,新增的公路项目增加,沥青混合料的需求增大,沥青路面养护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党委和政府工作的中心任务和主要目标,这些任务和目标能否实现,“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解决是关键。当前,“三农”问题最突出的方面就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困境。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居多的大国,长期以来,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及农业科技信息、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供给总量短
什么是孝?在中国早期人们的思想中,孝是一种祖先崇拜观念,包含着敬天法祖和报本返始两层意思。春秋以后,由于孔孟等思想家对于孝的提倡,孝由祖先崇拜的观念转变为赡养和爱敬父母的伦理思想,子女对于父母的爱敬之道成为孝的根本内容。《礼记》、《孝经》等儒家经典系统阐释了孝敬父母之道,曾子、荀子等对于孝的思想也作了许多论述。孔、曾、孟、荀这些经典儒家对于孝的阐释构成了中国孝道思想的主体,即儒家的孝道思想。儒家的
学位
“天命之谓性”,性由命来,故有其一本,此孟子所言性善也;然性必凝于形气而成,故呈现为万殊,此孔子所言相近也。性成于形气,故非初生时一受成型而终身不变者,命日降,性日生日成,故有先天、后天之别。后天之性习成之,成与人之几、人之权衡也,故君子必有复性、尽性之功。  “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心统性,故心性直不可分之为二;然由知觉,则心亦自成为体而可与性对言,此所谓性为体、心为用也,此心即是“虚灵不昧”之
学位
在明代中期,王阳明建立了其心学的思想系统,并且经其弟子的大力提倡,阳明学空前繁荣,成为当时社会另一最大的学术流派。明未,阳明学进入第三期,周海门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在《明儒学案》中,黄宗羲认为周海门是罗近溪的门人而将其列入泰州学派。本文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及引用众多的文献资料,证明周海门虽然在思想上受到罗近溪的影响,但是周海门之学主要是来自于王龙溪,而非罗近溪。此外周海门自认为是王龙溪的门人,其友人
学位
真言宗回传中的显密之争是民国佛教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本文中所说的真言宗,即密宗,是指唐代开元年间传入中国的印度密教所形成的佛教宗派,同时也指中国佛教真言宗在日本的传承和发展,即日本真言宗。本文即以此次显密之争为研究对象。  本文对显密之争发生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笔者认为,民国初年随着中日佛教交流的开展和深入,在中国传承中断的真言宗获得了自日本回传的历史机缘。在王弘愿居士
学位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道德问题”是现代西方元伦理学的一个中心问题,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理论在道德问题上的不同立场勾勒出一幅完整的西方元伦理学的发展谱系。本文首先通过介绍在行为动机理论中主流地位的理论一—休谟动机理论,引出了坚持这一理论会造成的所谓的“道德问题”,这是因为休谟动机理论与道德的两种属性——客观性和实践性是相冲突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保持理论上的一致性,至少可以有三个角度的解决方案,即分别放弃
学位
选题的目的:  本文试图分析奥利金的等级世界观及其与自由意志的张力。奥利金的三一论、世界观都建立在严格的等级图式之上,这个等级世界图式带来世间多样性、人从出生到死亡命运的不公,特别是在拯救问题上的不公,这种不公与自由意志之间存在着张力。这里将找出奥利金在论述这个问题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点,发掘等级世界观与自由意志张力的根源所在。  选题的意义:  早期教父奥利金在较大程度上继承了柏拉图思想,特别是等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