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红色资源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来源 :南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t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组成部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文化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合理运用红色资源,既可以充实课程内容,增强教学实效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将广西红色资源运用到本土高中《文化生活》课的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感知自身所处地域红色资源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发展,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广西红色资源内容丰富,蕴含着英勇抗争不畏强敌的爱国精神、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团结和谐艰苦奋斗的建设精神。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运用广西红色资源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使用广西红色资源的频率较低,对红色资源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等。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传承广西红色基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进一步运用好广西本土的红色资源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以广西红色资源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究在《文化生活》中运用广西红色资源的提升策略。全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对广西红色资源进行概述。通过梳理整合广西红色资源,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广西红色资源的相关概念进行科学界定,对广西红色资源的特点及主要内容进行整理归纳。结合《文化生活》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提出相关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为更好地运用广西红色资源提出有效依据。其次,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通过分析总结在南宁市A中学、东兴市B中学、环江县C中学对高二高三年级师生进行访谈的结果,发现在《文化生活》课运用广西红色资源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最后,针对存在问题及原因,本文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高教师对广西红色资源的开发意识和运用能力、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以及积极拓展活动教育资源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广西红色资源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其他文献
近年来,胃部疾病已成为当下人们健康问题的热点之一,据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共有5亿胃病患者,中国占1.2亿!同时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在目前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位,死亡率高居第三位,且胃病患者还在不断增加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胃病作为发病率和癌变率极高的病症,本应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人们对该病症的认知程度与重视程度普遍较低,反反复复的胃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着各种各样的影响,高居不下的死亡
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主要场所是课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展开互动,形成课堂教学,教师也是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向学生传授知识。但乡镇初中语文课堂由于受教育环境及教育资源的制约,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研究乡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进一步完善乡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理论,推动乡镇初中语文课教学的发展。当前,新的教学理念在不断的发展,但乡镇初中在吸收和利用新的教学观念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现如今越来越多
权威,一端连着人类、一端连着强制机器,在两端的互动演进中,或是增强权威,或是消亡权威。在人类对权威的认识历程中,恩格斯的《论权威》对权威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实现载体的考察无疑具有转折性意义,开启了人类对权威认识的新境界,也为无产阶级政党运用权威来解决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导。本文正是本着《论权威》对权威考察的演进轨迹,从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实现载体等三个方面透视其蕴藏的理论体系,并结合中国共产党权威的产
在充斥着媒介奇观的时代,明星是被制造和被操控的对象,他们已经成为媒体文化中偶像式的符号和日常生活中的“神”。对于明星来说,形象是最重要的商业价值,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塑造着自己的形象。随着Vlog(视频博客)的迅速爆红,明星作为塑造形象的典型代表也追逐Vlog的潮流,将其作为形象建构的新平台,有选择性的展示个人生活。本文基于拟剧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文本分析、非参与式观察法,以欧阳娜娜利用Vlog进行形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可以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了解过去的历史,熟悉地域特色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复兴中华文化的重要一环,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提出针对优秀传统文化----鲁锦元素提取再设计及衍生品应用的研究,意在探索鲁锦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可能性。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鲁锦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查阅的方式,以中
有序化政治参与是社会稳定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人类发展确实进入了个体主体阶段,但不能改变人尚处于群体之中的事实,所以单纯的从个体公民角度研究政治参与有序化问题有失偏颇,且由于个体的多元群体属性和个体主体理性的有限性,个体主体能力的提升需要回归到群体主体当中去寻求,需要消除群体主体特性给个体主体能力的提升所造成的阻碍作用。故而有必要从群体主体角度研究政治参与有序化问题。此研究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写作是使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写作的实践活动。因此,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向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学生能够初步学会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来交流沟通是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初中写作教学更是打牢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基础的重要环节。可是,在长期以来的初中写作教学实际中,语文教师的“教”随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状态,大量地域风格性音乐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新疆地区的音乐作品因其独有的音乐风格,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热爱。这一时期,涌现出大量优秀的音乐创作者。本文以作曲家王建民先生创作的《第三二胡狂想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乐曲技术难点的剖析、对新疆音乐作品的感情表达等方面来了解新疆音乐风格独有的艺术特征。这首音乐作品在技术难度、内容思想、艺术内涵方面均有较大突破
20世纪以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开发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快速转变导致生态安全问题日渐显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保护成为城市发展的最大掣肘。在中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随着生态安全格局的提出,生态安全格局与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为实现保护区域生态安全和有成效地管理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空间方法。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合理规划国土空间,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以广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前作为时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已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广泛受到重视。“中国梦”融入高中《文化生活》教学,有利于促进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提供精神动力、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教师的高中《文化生活》教学。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以及个别访谈法,从《文化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文化生活》的教学要求以及“中国梦”教育“三进”工作等四个面分析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