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公民社会理论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世界主义民主理论家、激进主义民主理论家和新葛兰西主义学者分别以“自上”、“自下”、“霸权与反霸权”理论模式对全球公民社会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理论建构。与之不同的是,现实主义、第三世界民族国家主义学者、批判论者则对全球公民社会理论提出了根本的质疑和批判。由此,一场国际学术领域的全球公民社会理论建构及批判的研究格局全面展开。文章的研究旨趣恰恰在于从这二者之间的张力中寻求新的全球公民社会的解释途径。
在这篇文章中,对全球公民社会的分析由七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引论。该部分介绍了20世纪70、80年代国家与市场、公民社会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变迁,全球公民社会价值符号(反映在LexisNexis数据库图表上)的出现及其意涵,并且介绍了正在形成的全球公民社会理论研究模式化趋势,指出这些理论模式都试图从根本上探讨全球公民社会何以可能及其未来走向等核心问题。
第二部分为“全球化与全球公民社会”。该部分主要分析了全球化并得出“全球化是一个“合理悖论”这一结论。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反全球化运动与全球公民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20世纪70、80年代全球性“复兴”的公民社会与全球公民社会之间的联系。同时,从概念层面上,对全球公民社会的功能、价值及诉求做出学理上的种种判断。
第三部分是“全球公民社会的研究视野”。该部分从宏观的理论视域出发,剖析了全球公民社会角色和类型,从而明确了全球公民社会理论研究的范围,也突出了该理论的研究对象。
第四部分为“全球公民社会的研究模式”。在第三部分研究基础上,该部分深入分析了三种全球公民社会理论研究模式,即“自上”、“自下”、“霸权与反霸权”全球公民社会理论模式,突出这些理论得以形成的学术背景,辨析这些理论关注何种全球公民社会角色,以及这些理论对不同全球公民社会角色在全球化中的作用、前途及命运所持有的根本态度。
第五部分是“全球公民社会理论的反思与批判”。该部分着重分析了全球公民社会的批判话语。在现实主义、第三世界民族国家主义学者、批判论者看来,所谓的全球公民社会仅仅是一个纯粹道德领域的乌托邦,或者,它根本就是一个话语层面上的“谎言”和“理论陷阱”,因为现实的不平等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决定了全球公民社会不可能是全体民众利益的代表,与其说它不会在全球正义、全球民主等问题上起到关键作用,还不说它正在制造“全球性的民主赤字”。
第六部分为“全球公民社会的未来: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全球公民社会理论建构及批判之间所形成的张力事实上就是如何看待全球公民社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问题。就批判理论而言,如果它没有看到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全球公民社会对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所产生的制衡作用,那么,现实主义也就陷入了“非现实主义”的窠臼,而当下的全球公民社会理论研究所存在的致命问题则是,它忽略了全球公民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张力,以及全球公民社会价值与事实之间的根本分离问题。鉴于此,文章以一种乐观的理论态度,把不断兴起并逐渐形成制度化模式的世界社会论坛视为突破全球公民社会理论研究种种局限的新的理论亮点。
第七部分为结语。该部分在反思笔者自身研究局限的前提下,提出两个亟待研究的问题以便引起学界的关注。一是全球公民社会的“黑色缝隙”和暴力问题,二是世界社会论坛将如何培育出能够在健康的、人性化全球发展道路上产生积极作用的全球公民社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