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调控血小板及血管功能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xiao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latelet Endothelial Aggregation Receptor1,PEAR1,亦称为MEGF12或JEDI)属于多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家族的跨膜蛋白,主要表达于血小板及内皮细胞。研究认为,PEAR1是血小板与血小板间相互接触的受体蛋白,在血小板的活化聚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在维持血管健康稳态及损失修复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作为血管内皮损伤的直接效应细胞,在内皮相关的生理病理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研究认为,PEAR1的多个SNP位点与血小板功能及血管功能密切相关。本研究对PEAR1在血小板及内皮细胞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进行研究。  对PEAR1在血小板中的定位检测显示,当血小板被活化后,PEAR1在膜上的表达明显上升。PEAR1的抗胞外结构域抗体可作为活化配体对血小板进行活化。进一步检测发现,PEAR1可能通过ITAM信号途径引起血小板活化。为探寻PEAR1在血小板上的配体,以纯化的PEAR1-EMI结构域蛋白对血小板裂解液进行免疫沉淀,质谱分析结果显示,PEAR1与血小板的GPIb、ɑIIbβ3、p-selectin均有结合。另外,为了研究PEAR1在血小板中的功能,我们通过CRISPR/Cas9 gene targeting技术构建了PEAR1基因敲除小鼠,对PEAR1基因敲除小鼠的血小板进行血小板功能分析发现该小鼠的血小板对低浓度胶原及凝血酶刺激的血小板聚集反应降低,而对血小板的血块收缩及纤维蛋白原上的铺展影响较弱。提示PEAR1可能影响血小板上GPVI受体及TP受体功能,而对ɑIIbβ3介导的外向内信号无影响。  PEAR1不仅表达于血小板,在内皮细胞亦有表达。我们发现在一般贴壁培养条件下,PEAR1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的细胞膜和核内都有定位,而当HUVEC在基质胶上培养形成血管样结构时,PEAR1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上。进一步检测发现,PEAR1抗体可完全抑制HUVEC细胞的成管性,但对HUVEC细胞的增殖能力并没有影响。而当血小板与 HUVEC共孵育并将HUVEC在基质胶上培养后发现,血小板同样能抑制 HUVEC细胞的成管能力。而纯化的PEAR1 EMI结构域多肽能逆转血小板抑制HUVEC细胞成管的能力。提示PEAR1的EMI结构域是PEAR1与血小板上PEAR1配体相互作用的主要结构。以PEAR1抗体处理HUVEC细胞进行划痕试验,结果显示 PEAR1并不影响细胞的迁移能力。因此我们认为PEAR1是调控血小板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的关键节点,可能在血管稳态维持以及血管重构中发挥重要功能。
其他文献
花生(ArachishypogaeaL.)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之一,但由于花生遗传基础狭窄、抗逆性差,易感多种病虫害,尤其是褐斑病、黑斑病、网纹斑病等真菌性病害,严重影响其产量和
干旱、极端温度、盐渍等非生物逆境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复杂的机制以抵御这些不良环境的影响。蛋白激酶作为细胞内信号转导的重要组成
离子通道是成孔的膜蛋白,它们不仅可以通过门控进出细胞的离子来调节细胞的电活动,还可以调节上皮细胞的离子流动,甚至对维持细胞的体积都有重要作用。钾离子通道是分布最广泛的
学位
随着杆状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工作的陆续完成,对杆状病毒基因进行功能分析已成为杆状病毒领域的研究热点。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
2004年Shen G等在Synechococcus PCC7002中辩别出一组裂合酶编码基因cpcS、cpcT、cpcU和cpcV,认为这些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能够催化藻蓝色素和藻蓝蛋白β亚基的结合。本实验通
本研究运用了RNA干扰技术对eGFP转基因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中的FGF5基因进行了干扰。首先针对小鼠FGF5 mRNA的第316~335bp区域、第499~518bp区域和第766~785bp区域分别设计了发夹
乳酸菌的一些菌株可产生胞外多糖(EPS),乳酸菌EPS具有很好的流变学特性,在食品、乳制品加工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乳酸菌EPS能增强细菌黏膜吸附,具有抗肿瘤、抗溃疡、促进免疫
榆树疏林是适应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的温带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亚地带的隐性域沙地顶极植物群落,是防风固沙、保护沙区生态环境和周边土地资源的一种重要的植物群落类型。近几十
奈拉滨由葛兰素(GlaxoSmithKline)公司研发,2005年10月获得美国FDA的快速批准,成为治疗至少对两种化疗方案无反应或治疗后复发的急性T细胞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T-ALL)和T细胞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