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科学技术制度化进程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m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四十年代起,现代科学技术的制度化进程被推进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成为以投资强度大、多学科交叉、实验设备昂贵且复杂、研究目标宏大的“大科学”。在以往围绕“大科学”概念展开的探讨和研究中,“国家科学”得到高度关注,而诸如“欧盟科学技术”这样的超越通常所说的“国家科学”的科学技术系统则常常被当作是类似于国家科学的东西加以看待。但这种超越国家层面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制度化进程与国家科学的制度化进程并不完全一致。本文的关注点就在于这种超越国家层面的科学活动的制度化发展过程。
   欧盟科学技术体系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以下三个问题相关,这三个问题是欧洲自二战结束以来必须面对和加以解决的问题,在此,我们可以用“人才流失”、“技术差距”和“欧洲悖论”来加以概括。这三个问题伴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初生、停滞和飞跃三个不同的阶段,也是欧盟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背景下,与其他大国(尤其是美国)在不同时期进行科技较量的主战场。
   纵观欧盟科学技术发展60年,其发展形式分为跨国家层面(Intergovermental development)和超国家层面(Supranational development)两种形式,由此形成的制度化进程可以分为以跨国层面的科学实验室为主流、到以超国家层面的科学实体发展为主导、再到两者整合协调起来的欧洲研究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强调基础研究,科学实验室集中在核物理、天文、航天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第二个时期偏重技术研发活动,以研发框架为主体,重视能源、信息和生物技术;第三个时期将两种科学发展形式整合,力图促进欧盟层面的创新活动,形成欧洲研究区,对欧盟的经济发展和就业率做出贡献。
   以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和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为代表的跨国层面的科学实验室体现了欧盟科学技术区别于国家层面的科学技术制度化的独特特征。CERN在国家核物理研究基本空白、直接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开展欧洲层面的科学研究完成制度化进程;EMBL的制度化道路正好相反,以自下而上的方式优先发展国家科学;相比于国家科学,跨国层面的科学有着更高的开放性和普遍性,更加注重各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更接近科学国际主义的理念,呈现出反马太效应。跨国层面的科技制度化也促进学科的学术纲领和学术编队在更高层面上达到融合和统一。
   以研发框架为代表的超国家层面的科学实体拓宽了制度化的边界,其范围延伸到了工业领域,形成了区域、国家和超国家三足鼎立的局面。超国家层面的科学实体则成为区域层面和国家层面的协调沟通平台,形成了创新的多层科技治理模式。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制度化进程中,欧盟形成了统一的科技法规、导向型的科技政策、指导型研发纲领。虽然欧盟形成了这种制度化所必须的中小型企业股票市场,但实力有限,欧盟层面的风险资本发展相对薄弱。
   在超国家层面的科研系统中,欧盟采用了协作决策、分头管理执行的模式,透露出欧盟的主体意识。在欧盟科研系统中,咨询机构发挥的作用最大,这一层面的科学技术发展更加注重公平和协调。研发框架作为欧盟科学技术的主体表达,促进了发达成员国的科学家及科学联合体的学术交流,影响落后成员国的科技战略和科技决策。如何使现代科学精神和学术纲领扎根在落后成员国和新成员国,成为欧盟科学技术未来发展的艰巨任务。
   时至今日,欧盟科学技术的制度化进程还在进行中。伴随着欧盟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欧盟科学技术的一体化才能向前开展,使欧盟的科技制度化进程上升到更高的层面。
其他文献
让-雅克·卢梭是人类思想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在坎坷人生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可抗拒的心灵力量和激越澎湃的思想热情,不仅成为启蒙运动以来西欧社会革命和文化革命的重要源泉,而且也成为现代社会中所有敏感心灵的永恒的精神家园。他的影响深深地渗透到他以后一切时代的精神生活中。本文以卢梭对现代性悖论的发现和反思为起点,分析了现代性构建过程中逐步展现出的现代性困境,以及面对现代性困境时哲学家们不同的思考视
本文以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状况为理论关切,以现代性风险及其应对为主要问题,以吉登斯应对现代性风险的乌托邦现实主义思路为研究重点,通过文献和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努力在以下问题上寻求突破:一是如何理解吉登斯对现代性的理解;二是如何系统把握吉登斯应对现代性风险的乌托邦现实主义思路;三是如何通过与马克思应对现代性风险思路的比较研究,既给吉登斯的乌托邦现实主义思路一适当的理论定位,又在回应吉登斯对历史唯物
学位
构建一个既保护公共利益同时又能发挥公共财政最大效益的科技成果商业化模式成为各国政策制定者日益关注的问题。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以两个发起人名字命名的“拜杜法”。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经济呈现出罕见的繁荣态势。不久以后,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学习“拜杜法”的热潮。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南非、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都开始模仿拜杜法。我国2007年修改的《科技进步法》20条也被称为中国版“拜杜法”。拜杜法已经
管理活动源于人类需要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求得更高的活动效率。管理学首先起源于对企业管理的研究,就是由于效率与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生死攸关。从管理学诞生至今,各种管理理论都在力图凸显管理的目的,反映管理的本质。在古典管理理论时期,为了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管理学家们普遍看重确定性和规范化管理。泰勒的科学管理主张运用科学方法来促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合作,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则强调对管理原则的提炼和对管理过程
学位
程朱理学自朱熹发扬光大后,在南宋理宗时期被列为官方正统学说,从此占居官方意识形态达七百余年之久,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政治和下层民众的深层心理行为。作为一种学说,能发挥如此大之作用,在中外历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原因何在?这即是本论文的立意所在。  通过对朱子学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发现朱子学的内在驱动力为“回复三代”的两宋精神,此精神高涨于王安石变法,惨败于庆元党禁,而庆元党禁中,朱子学首当其冲。本文把“
学位
本文在绪论部分介绍了以《逍遥游》为代表的道家思想突出个体意识的特点,和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注重群体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并指出他们在原初境域中的相同与差异,揭明二者本质上互补和相互影响的可能。  第一章重点分析了“逍遥游”的庄子本义。研究庄子所追求的终极生命意义。并指出文中所蕴含的理想的政治形态和伦常日用。最终揭示个体的生命理想和现实政治之间的矛盾,而这也正是后世具有儒家倾向的解庄者所感兴趣处和
学位
1900年,希尔伯特在第二届国际数学家代表大会上发表了题为《数学问题》的著名演讲,提出了23个非常重要的数学问题,其中第六个问题是,对数学起重要作用的物理学的公理化。此后的一个多世纪里,无数的学者在这个问题的指引下对物理学的各个分支进行公理化的研究。本文所探讨的主要是物理学中时空理论的公理化。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对时空理论进行公理化使用的逻辑系统主要有一阶逻辑、模态逻辑、时态逻辑等等,此外还有学者设
学位
俄罗斯索菲亚学是上承希腊教父传统,中经拜占庭文明,下达斯拉夫土壤的一脉思想主题,并杂糅了诺斯替主义、喀巴拉派等神秘主义的要素,在19世纪末又被俄罗斯思想家们半推半就地披上了思辨哲学的外衣,从此愈发瑰丽莫测。其中,俄罗斯索菲亚学奠基人是索罗维约夫,而集大成者则是——布尔加科夫。作为索菲亚学的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人物,布尔加科夫接续了古希腊、拜占庭以来的索菲亚观念之血脉,润泽于俄罗斯民族的大地母亲崇拜、索
"三言"塑造了众多人物形像,涉及各类各阶层的不同群体。作品对商人、女性这两大群体种种外在行为与内心体验的正面描写,开了文学之先河。其中涉及女性情爱自主意识的约占总量的1/3,表现商人精神的有50多篇。这些作品打破了传统文学以他们为陪衬的地位,塑造了一批拥有鲜活感性形象的新主角。这群既具有文学开拓意义又居于时尚浪尖的世俗文学新主角所体现出的审美特征,极具探究价值。本文选取这两类较具代表性的人物为核心
学位
在《二十四诗品》的美学研究中,《雄浑》品的研究是一个难点,本文试图总结“雄浑”风格的艺术特征,并以初唐、盛唐诗歌为例来研究这一风格在唐代诗歌中的体现。论文的研究分作了两个部分。  论文的第一个部分就是对《雄浑》品的内涵进行了解读,通过对诗句进行逐一的分析,在分析中彰显其《雄浑》品的内蕴,在此基础上对《雄浑》品的风格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论文的第二个部分是在“雄浑”风格的理论指导之下以唐诗为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