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本质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决定了该门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的排位顺序应该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该课程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难实现的目标,强制性的知识灌输无法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无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更无法实现本课程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本质目的。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分数压倒一切”的教学观念,必须改变以往生搬硬套的教学方式,要用充满温情的教育来替代强制性的满堂灌。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温情教育”应运而生。“温情教育”是对传统“逼迫与控制”课堂提出来的新的挑战,它能润泽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尤其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加强‘温情教育’的对策”进行研究,本论文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是课题的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并对国内外“温情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述评,最后是对研究方法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难点和课题创新性的陈述。第二章是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温情教育的相关阐释。主要包括温情教育的内涵、温情教育的理论基础、温情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及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实施温情教育的价值。第三章结合对蓬安六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问卷调查,总结出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实施温情教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调查数据表明,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在课堂中实施温情教育的价值。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重知识目标而轻情感目标、课堂中缺乏情感因素的注入、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人文性、教学手段不合理,缺乏体验性等问题。第四章系统地分析了道德与法治课实施温情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从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师生互动性层面、学校层面和社会层面五个方面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温情教育缺失的原因。第五章是以第四章的原因为依据,有针对性地从教师层面、学生层面、教师与学生互动性层面、学校层面和社会层面五个方面阐述了温情教育回归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