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流扩散和水平输送对安徽地区重污染变化机制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ye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排放稳定阶段气溶胶重污染的变化过程中,湍流扩散和水平输送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在现有的中尺度气象—化学模式中没有气溶胶湍流扩散项,以往气溶胶重污染过程的变化机制研究中也缺少将长期边界层垂直结构观测与包括气溶胶湍流扩散项的中尺度模式相结合的工作,特别是在地形较复杂、污染过程较容易受到区域输送影响的安徽地区,认识重污染形成、变化的机制更为复杂。本研究瞄准上述有关气溶胶重污染变化机制的重要问题,选择我国中部典型地区的安徽省气溶胶重污染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湍流扩散和水平输送的理论分析及在中尺度模式的应用,揭示安徽地区重污染过程的演变特征和形成变化机制,并与位于京津冀地区的北京地区重污染变化机制进行了对比。安徽省邻接我国气溶胶污染最严重的华北地区和我国经济最发达、污染也较重的长三角地区,该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对污染物的输送和扩散有重要的影响。尽管已有不少研究关于该地区的污染特征变化,但是这些研究大部分局限于短时个例过程,该地区重污染过程的变化机制尚不明确。同时排放和气象条件在该地区重污染变化过程中的相对贡献也是科技界、政府和公众特别关注的问题。此外气溶胶重污染期间,动量、热量和颗粒物的湍流输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传统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中用热量湍流扩散项处理颗粒物的垂直混合有其不合理之处。本研究将长时间中尺度边界层结构变化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紧密结合,从不同尺度分析了安徽地区的重污染变化机制,结合高分辨率湍流观测数据和中尺度模式模拟,揭示湍流扩散和水平输送在重污染过程中的影响。并通过比较稳定边界层中计算湍流扩散系数的两种方法,建立了过去在中尺度气象—化学模式没有考虑的颗粒物湍流扩散系数,并将其嵌入到中尺度模式中进行在线评估验证。主要的结论包括:(1)从大尺度环流形势来看,安徽地区主要受到盛行的西北风和东北风两类主要的天气形势控制,上游的污染物在盛行风的影响下,首先输送至安徽北部,受到地形阻挡的影响,污染物并不能完全输送至安徽南部,导致安徽地区的污染特征存在区域性差异,但是风向的转变是安徽南部污染物浓度发生爆发性增长的关键因素。(2)从中尺度边界层结构变化来看,安徽地区的重污染过程通常包括三类:(1)包括重污染输送和累积两个阶段的过程,类似于北京地区;(2)包括重污染输送和累积阶段,紧接着还有输送阶段的过程,不同于北京地区;(3)以短时区域输送导致污染物浓度爆发性增长为特征的过程,这也是安徽地区特有的污染特征。(3)从小尺度的湍流变化特征来看,在重污染的输送和累积阶段,湍流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随着污染物浓度的线性增加,湍流特征量并不线性变化,污染物浓度越高,湍流特征量的变化程度越小,显示出弱湍流对应累积型的气溶胶污染。(4)安徽北部和南部污染受气象条件的影响较大,而安徽中部的污染受排放的影响较大。在重污染过程的累积阶段存在的爆发性增长过程中,有大约68%污染物浓度的增加可被视为不利气象条件对污染物浓度反馈作用的贡献。此外,通过模式的敏感性试验量化了安徽地区的本地排放和区域输送对污染过程的相对贡献,分别约占47%和43%。(5)重污染期间,动量-热量-颗粒物的湍流输送存在非相似性,重污染期间的夜间,动量通量的逆梯度输送比例增加可能是由于湍流隔板效应的出现导致的,而污染物的存在会改变边界层的热力结构,进而影响热量通量的输送。虽然颗粒物也是标量,但由于标量之间的源/汇不同,颗粒物通量并没有表现出类似于热量的日变化规律,因此,不同变量的湍流输送过程需要单独考虑。(6)比较稳定边界层中计算湍流扩散系数的两种方法:经典的Monin-Obukhov相似理论和混合长理论,发现混合长理论计算湍流扩散系数的不确定性更小。因此,基于混合长理论建立了颗粒物的湍流扩散系数,并将其嵌入到中尺度模式中进行在线评估验证。新建立的颗粒物湍流扩散系数有以下优势:(1)可以单独用于计算气溶胶污染物的垂直混合过程,且不影响其他要素的垂直混合过程;(2)通过显式局部梯度计算来表征污染物的垂直混合过程,更适用于重气溶胶污染对应的稳定边界层;(3)计算效率更高,未来更容易应用到我国自主研发的GRAPES_CUACE模式中。(7)新建立的颗粒物湍流扩散系数既可以改善中国东部地区夜间PM2.5浓度被高估的现象,也不会恶化华北沿山一带夜间PM2.5浓度被低估的现象。而且被高估的PM2.5浓度被改善后,在垂直方向上混合更加均匀,使得上层PM2.5浓度增加,近地面PM2.5浓度减小。然而,对于复杂地形区域,湍流扩散的改变对污染物浓度的变化不太敏感,其它过程(如平流输送)的影响更显著。
其他文献
簇毛麦属(Dasypyrum,原作Haynaldia),是小麦野生近缘属之一,包含二倍体一年生簇毛麦(D.villosum,基因组VV)、二倍体多年生簇毛麦(D.breviaristatum,基因组VbVb)和四倍体多年生簇毛麦(D.breviaristatum,基因组VbVbVbVb)三个物种。该属物种具有抗病、抗虫、耐寒、耐旱和高蛋白等优良性状,能够丰富日益狭窄的小麦育种基因库。其中,研究最为
星载雷达自上而下的观测不受地表条件的限制,其观测区域涵盖海洋、山地等其它探测方式难以覆盖的区域。已有的研究表明,星载雷达(TRMM连同GPM)回波强度数据经过了严格的定标,与地基雷达观测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从1997年TRMM卫星发射成功迄今,已积累了超过20年的定标精确、覆盖范围广的观测数据。星载雷达为其覆盖范围内的地基雷达提供了良好的比对参照数据,因此充分利用星载雷达的观测特点,发挥其观测视角
中亚造山带作为显生宙以来规模最大的增生型造山带,记录了复杂的俯冲、碰撞等造山过程。兴蒙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主要包括了中国东北和内蒙古中西部的广大地区。华北板块北缘中段作为兴蒙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古亚洲洋早古生代俯冲、碰撞和造山过程的关键窗口。为了解和阐明该区早古生代演化过程,本文对区内包括温都尔庙俯冲增生杂岩和白乃庙岛弧带在内的几个重要构造单元进行了详细的岩浆岩锆石U-Pb年代学、全
抚顺盆地古近系始新统古城子组、计军屯组和西露天组分别发育炭质泥岩和厚层煤、巨厚层油页岩和薄层油页岩等富有机质沉积物,为一套连续稳定的陆相细粒沉积,是刻画天文年代标尺和重建古环境演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抚顺盆地辽扶地-1井(LFD-1)始新统开展年代学、层序地层学、旋回地层学、有机岩石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等研究,搭建高精度天文年代标尺,并对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相、古气候及极端气
背景:目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以及炎症性肠病的流行对全球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其特征在于由绝对或相对胰岛素缺乏引起的葡萄糖代谢失调。全球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20-79岁的成年人中总患病率为10.5%,截止到2021年全球有5.37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45年将有7.832亿成人糖尿病患者。它通常伴有各种合并
运动的带电粒子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产生辐射。这一现象在物理学、电子显微镜、光学、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这种自由电子激励的辐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被激励物质的特性。人工电磁超材料具有很多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性,在操纵辐射场特性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研究自由电子和人工电磁超材料相结合来产生相干、可调谐、高功率密度的太赫兹(THz)辐射对THz辐射源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主
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之一,在所有发生于脑和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恶性肿瘤中占74.6%。胶质瘤不仅具有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生存时间短的特点,而且治疗效果有限。目前,治疗胶质瘤最常见的标准策略是手术切除,然而,由于胶质瘤细胞的侵袭性,使得手术治疗的应用十分有限。随着放射治疗或化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放/化疗技术应用到治疗胶质瘤中。对于胶质瘤患者,采用最大程度手术切除联合放疗或/和辅助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MJO)是热带大气季节内尺度上最活跃的模态,对全球天气和气候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MJO活动具有明显的海气耦合和年际变化特征,与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存在显著的联系。然而,由于热带SST与MJO活动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复杂性特征,目前两者之间的联系和机理并不十分清楚,这阻碍了对MJO年际变
空间电荷转移高分子荧光材料是一类利用电子给体与电子受体的空间π-堆积实现电荷转移发光的高分子荧光材料,在化学结构上具有给体与受体之间采用非共轭连接的特征,在发光特性方面具有易于实现热活化延迟荧光效应的特点,是构建高效高分子荧光材料的新途径。论文工作围绕调控聚苯乙烯类空间电荷转移高分子荧光材料的发光颜色和提高聚苯乙烯类空间电荷转移高分子荧光材料的发光效率两个关键问题展开,通过调控给体与受体之间的空间
信息隐藏分支中的隐写术是一种“行为安全”技术,其与注重“内容安全”的加密技术一起构成了保密通信技术的基础。传统的隐写术通过“不可见”的方式修改特定的宿主信号以嵌入秘密信息,其本质是将隐蔽通信行为伪装成正常行为以避免攻击者的怀疑。然而,随着隐写分析技术的发展,隐写术只要对载体进行了修改,就存在被隐写分析方法检测出的可能。为了抵御隐写分析,无载体隐写应运而生,其以秘密信息为驱动直接“获取/生成”含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