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舟山群岛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其成为动物进化与生物地理学研究的理想平台;它自更新世以来历经地质抬升与多次海侵、海退,这些地理事件对分布在岛屿上各种动物祖先种群的迁徙、隔离与进化可能产生重要影响。两栖类在群岛上广泛分布,对环境变迁、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它们是开展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的理想材料。本研究以泽陆蛙和镇海林蛙为研究对象,分析舟山群岛与大陆种群的遗传分化及历史种群动态,阐明岛屿种群的起源;通过分歧时间估算,分析祖先种群的隔离与扩散模式,揭示影响其遗传多样性形成与种群进化的重要生物地理事件。主要结果如下:(1)泽陆蛙种群分子系统地理学我们对中国大陆11个样点的87个样本与舟山群岛及其沿海大陆35个样点的183个样本测定2个线粒体基因片段(ND1-ND2、Cytb-CR)和8个核基因片段(CXCR4,Tyr,Rhod,3RAG-1,5RAG-1,BDNF,NCX1,RAG-2)以研究舟山群岛与大陆泽陆蛙种群的隔离与分化及历史种群动态。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我国泽陆蛙种群形成了两大线粒体进化分支,包含12个亚分支,分支拓扑结构支持泽陆蛙祖先起源于我国东南部不同地区。受东沙运动的影响(10-5百万年前),泽陆蛙祖先在约5.86百万年前最早分歧,分歧可能发生在我国南部地区。舟山群岛亚分支(D)与舟山群岛沿海大陆亚分支(L),分别位于系统树两大主分支的顶端,表明舟山群岛与沿海大陆种群具有不同的起源祖先。舟山群岛祖先种群沿着中国近海古大陆向北扩散,受喜马拉雅构造事件的影响(2.2-1.8百万年前),其与中国南方祖先种群在约1.89百万年前开始分化。2.5万年前假轮虫海侵结束之后的海退过程引起舟山群岛分支(D)与大陆分支(L)祖先种群的快速扩张,但沿海大陆种群祖先仅向离大陆较近的少量岛屿轻微扩散。受江镇海侵事件(62-56万年前)影响,海南岛泽陆蛙祖先种群与大陆种群开始分歧。系统发育与单倍型网络图分析表明舟山群岛泽陆蛙种群与日本分布的种群亲缘关系较近,而与中国大陆种群显著分歧,在遗传上应该视舟山群岛分支为“隐存”的地理进化显著单元或遗传保护单元。(2)镇海林蛙分子系统地理学测定中国大陆15个样点70个样本与舟山群岛及其沿海大陆9个样点48个样本的线粒体ND2片段和Cytb片段来研究镇海林蛙舟山群岛与大陆种群的隔离与分化,及历史种群动态。结果表明镇海林蛙形成了两大线粒体进化分支,包含7个亚分支,分支拓扑结构支持镇海林蛙起源于我国西南部,舟山群岛及附近沿海地区与我国北部和南部部分地区的镇海林蛙共同起源于同一祖先。受雪峰隆起,武陵隆起等同一时期地质事件影响(约在1.8-0.73百万年前),镇海林蛙祖先在我国西南部地区开始最早分歧(约0.95百万年前)。受62-56万年前江镇海侵事件影响,我国西南部地区镇海林蛙祖先与北方和南方祖先种群之间开始分化。州沙海侵(6.5-5.35万年前)结束之后的海退过程引起群岛分支(G)与大陆分支(C)祖先种群约在5万年前快速扩张。受盘旋虫海侵事件(30-20万年前)影响,舟山群岛及附近沿海大陆与我国中部地区镇海林蛙祖先产生分歧。(3)基于MAXENT模型泽陆蛙与镇海林蛙潜在地理适生区评价根据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共获得泽陆蛙116个样点信息和镇海林蛙55个样点信息,并引入19个环境气候变量因子。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分析泽陆蛙四个进化分支和镇海林蛙的历史适生区分布,研究模型预测可信度较高(AUC值大于0.95)。应用刀切法(Jackknife)检验不同变量因子对不同种群适生区的贡献度,结果显示与降水量相关的变量主要影响泽陆蛙和镇海林蛙种群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适生区分布。泽陆蛙四个分支适生区在末次盛冰期共同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显著扩张,在末次盛冰期后经历一个退缩过程,至全新世与近代分布范围相对稳定。但在末次盛冰期镇海林蛙并没有发生显著扩张。模型对泽陆蛙四个分支与镇海林蛙预测得到的适生区分布范围与现今已知种群地理分布较为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