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业区改造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以沈阳经济区为例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o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响应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召,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立沈阳经济区的区域发展战略。沈阳经济区以沈阳为中心,涵盖沈阳周围七个城市,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区域共同体,这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区域内发展,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对资源承载力这一指标能够很好的衡量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及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情况,本文利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及分析方法,计算出了沈阳经济区2000年到2009年的相对土地(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以及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并与东北地区2000年到2009年的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及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由计算结果可知,沈阳经济区2000年到2009年的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一直呈富余状态,但沈阳经济区2000年到2009年的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却一直呈超载状态,由前两者,我们可以进而计算得出沈阳经济区2000年到2009年的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一直呈富余状态,说明沈阳经济区的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主要由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贡献,其作用要大于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所以经济资源对沈阳经济区的人口发展起了主要的支撑作用。  在与东北地区2000年到2009年的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及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东北地区的情况正好与沈阳经济区的情况相反,东北地区2000年到2009年的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一直呈富余状态,但东北地区2000年到2009年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却一直呈超载状态,同样,由前两者,我们进而计算出了东北地区2000年到2009年的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一直呈富余状态,说明东北地区的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主要由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贡献,其作用要大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所以土地资源对东北地区的人口发展起到了主要的支撑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对沈阳经济区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一个地区的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水平和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分析了沈阳经济区在农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提高沈阳经济区农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进而改善沈阳经济区的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这对实现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在许多人眼里,可穿戴技术可能仍正处于早期适应阶段,但根据市场调研公司IDC的最新数据,它将很快成为主流。在今年底,全世界范围内将生产超过1900万个可穿戴设备,这是去年数量的3倍。从现在至2018年,可穿戴设备的产量将达到78.4%的复合年增长率,最终在2018年达到1.119亿的产量。那么,你是否也选择好了属于你的可穿戴设备呢?下一段旅程,也许我们不需再背起沉重的行囊,真正的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程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的内在原因是制度因素.新经济首先在美国硅谷获得成功有着深刻的制度环境,该文从微观层面对此进行分析.人力资本在新经济企业中成为关键的企业资源,
该文以资本账户开放所涉及的内容为出发点,讨论资本账户开放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利益和风险,选择发展中国家开放资本账户的典型案例分析,得出发展中国家开放资本账户的经验教
妊娠造成血容量和心输出量增加,而且这些改变要持续到生产。心输出量由于心率和每搏输出量的增加而增加(Lees,1979)。正常的心血管系统能够容易地承受这种额外负担,但也可能
本文在公允价值局限性的基础上,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检验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对代理成本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允价值与代理成本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本文对于科学使用公允价
【摘要】针对M汽车电子生产企业汽车组合仪表产品装配车间存在的物流路线交叉、搬运距离过长、半成品存放时间长等诸多不合理问题,通过系统布局规划方法(SLP-System Layout Planning)对装配车间进行设施布局改进。在确定各作业单位间的物流强度等级的基础上,进行作业单位物流与非物流相关性分析,绘制出位置相关图与面积相关图。根据实 际生产状况,给出3套可行布局方案,采用加权因素分析法确定最
该论文的目的是通过阐述入世后中国在粮食进出口贸易上的承诺,分析中国的粮食进出口管理政策,即从入世前的绝对配额管理到入世后关税配额管理、再到若干年后放开配额的利弊得
该文运用经济学方法对腐败这一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自80年代以来,腐败一直是困扰中国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选择这样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面对这种形势,本文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和
经济——环境大系统的分析框架有助于深化人们对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关系的认识.该文正是运用这一工具,主要从效率角度探讨了环境资源持续利用的最优配置机理.文章运用了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