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HRCT表型的COPD患者噻托溴铵治疗临床异质性的代谢组学及差异性机制研究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l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噻托溴铵治疗不同HRCT表型的COPD患者血清代谢物及临床疗效研究[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异质性导致其接受相同治疗的患者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治疗效果。COPD患者需要的是针对其自身特征的个体化治疗。我们研究的目的就是想通过代谢组学的方法来研究不同CT表型的COPD患者之间的差异性。[方法]根据患者胸部CT的影像结果,将67位COPD患者分成E表型(n=35人)和M表型(n=32人)。每一位COPD患者均接受了为期3个月的噻托溴铵粉吸入剂的治疗。随后将所有的受试对象分为E型治疗前组(EB,n=35);E型治疗后组(EA,n=35);M型治疗前组(MB,n=32);M型治疗后组(MA,n=32)和正常对照组(N,n=34)。COPD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不同分型的COPD患者之间均采用基于核磁共振.(1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来比较他们之间血清代谢物的差异。[结果]从肺功能的改变和COPD评估测试评分这两项指标上来看,E型COPD患者对于噻托溴铵的治疗效果要优于M型COPD患者。COPD患者和正常人之间的血清代谢物有明显不同,不同分型的COPD患者之间以及同型患者在噻托溴铵治疗前后都具有明显的代谢物差异。出现改变的代谢物有:乳酸,苯丙氨酸,果糖,甘氨酸,天冬酰胺,柠檬酸,丙酮酸,脯氨酸,丙酮,鸟氨酸,脂质,吡哆醇,麦芽糖,甜菜碱,脂蛋白等。这些鉴别出来的代谢物涉及到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质、遗传物质和维生素的代谢通路变化。[结论]E型COPD患者噻托溴铵的治疗效果优于M型患者。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有潜力区分COPD患者和正常人,以及进一步鉴别不同分型的COPD患者。代谢组学方法可以为未来COPD的个体化治疗带来新的启发。第二部分噻托溴铵治疗不同HRCT表型的COPD患者CHRM2、CHRM3基因多态性的临床研究[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自身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一种异质性疾病。分析不同HRCT分型的COPD患者毒蕈碱-胆碱能受体2(CHRM2)和3(CHRM3)的基因多态性,并将其与疾病严重的程度和对治疗的反应相关联起来,从而以讨论不同分型的COPD对噻托溴铵具有不同治疗效果的原因是否与受体基因的遗传因素有关。[方法]筛选455名COPD患者,并根据HRCT分型标准将COPD患者分为表型E(n=238)和表型M(n=217),并比较两种表型之间的相关临床指标及噻托溴铵治疗效果评估指标的变化。同时对COPD患者行CHRM2和CHRM3基因多态性检测,比较两种基因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在不同表型的COPD中是否存在差异。同时分别在CHRM2和CHRM3的不同基因型之间进行相关临床指标及噻托溴铵治疗效果评估指标的比较,以期探寻与不同分型的COPD经噻托溴铵治疗产生不同疗效的原因是否与某种基因型相关。[结果]FEV1、FEV1/FVC、FEV1%预计值和CAT评分的改变值上表型E均高于表型M。在表型E和表型M之间,CHRM2rs1824024和CHRM3 rs481036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在二者之间均没有差异。CHRM2 rs1824024的3个基因型在吸烟情况、急性加重次数、FEV1的改变值、FEV1%预计值改变值、CAT的改变值上均存在明显差异。在CHRM3 rs481036基因型分布中性别、年龄、BMI、现有吸烟者、吸烟情况、急性加重次数、AFEV1、△FEV1/FVC、AFEV1%预计值、△CAT和AmMRC上3个基因型间均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表型E的COPD患者对噻托溴铵的治疗效果优于表型M的COPD患者。CHRM2rs1824024、CHRM3 rs481036与COPD患者HRCT分型的表型没有相关性,COPD患者是否出现严重的气道壁增厚与CHRM2和CHRM3的基因多态性无关。COPD患者中CHRM2 rs1824024单核苷酸多态性突变纯合子基因型A/A对噻托溴铵的治疗效果要差于野生纯合子基因型C/C和突变杂合子基因型C/A。COPD患者中CHRM3 rs481036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型在噻托溴铵的治疗反应上没有差异,CHRM3基因多态性可能与COPD噻托溴铵治疗效果无关。第三部分噻托溴铵治疗不同HRCT表型的COPD患者非神经元型胆碱能系统研究[目的]不同HRCT分型的COPD患者对噻托溴铵的治疗具有不同的疗效反应。鉴定不同HRCT分型的COPD患者接受噻托溴铵治疗前后非神经元型胆碱能系统几个主要的组成成分(VAChT、OCTs、CHT1和ChAT)是否存在差异,以此探讨不同HRCT分型COPD患者对噻托溴铵治疗反应的差异是否由于非神经元型胆碱能系统参与其中而引起。[方法]筛选219名COPD患者,根据HRCT分型标准将COPD患者分为表型E(n=116)和表型M(n=103)。在不同表型的COPD患者之间分别比较噻托溴铵治疗前、后VAChT、OCT1、OCT2和CHT1的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情况。同时在不同表型的COPD患者之间比较噻托溴铵治疗前、后ChAT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mRNA表达量:表型E和表型M之间的VAChT、OCT1、OCT2 mRNA表达量在噻托溴铵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变化;表型E和表型M之间CHT1 mRNA表达量在噻托溴铵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蛋白表达量:表型E和表型M之间的VAChT、OCT1、OCT2蛋白质表达量在噻托溴铵治疗前后均有显著的差异;表型E和表型M之间CHT1蛋白质表达量在噻托溴铵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酶活性:表型E和表型M的ChAT酶活性在噻托溴铵治疗前后发生了变化。[结论]非神经元型胆碱能系统参与了不同HRCT分型的COPD患者噻托溴铵治疗异质性的过程。不同HRCT表型的COPD患者存在非神经元型胆碱能系统中VAChT、OCT1和OCT2的差异。噻托溴铵的治疗可以降低表型E的COPD患者的非神经元型胆碱能系统中ChAT酶活性从而间接介导不同表型治疗异质性的发生。不同HRCT表型COPD患者噻托溴铵治疗效果的差异可能是由噻托溴铵的抗炎及抗气道重塑作用引起。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3.0T磁共振腰骶神经弥散张量成像参数的优选[目 的]探讨不同b值及扩散敏感梯度方向数(MPGs)对3.0T磁共振腰骶神经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影响,优化成像参数。[方法]随机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选用不同b值(600s/mm2、800s/mm2)和不同MPGs(15、32)对3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腰骶神经DTI扫描并建立纤维示踪成像。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Friedman M检验进行统计
[目 的]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为我国女性第二大高发恶性肿瘤,对女性的健康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的持续感染被认为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诱因。感染HPV患者中的大多数其感染病毒可被自身免疫系统清除,仅有少部分人群会持续感染,并可进一步发展成为宫颈癌前病变(Cervical Intra
[目 的]癌胚抗原相关粘附分子1(CEACAM1)表达于血小板膜上,起负性调节血小板胶原受体糖蛋白Ⅵ(GPVI)的作用。CEACAM1胞内段的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s)可以抑制GPVI-FcRγ链复合物中FcRγ胞内段的免疫受体酪氨酸激活基序(ITAMs)介导的血小板活化信号转导,但迄今对CEACAM1胞外段结构域在血小板功能调控中的作用仍知之甚少。前期研究提示:胶原刺激血小板释放的基质
第一部分 血小板CEACAM5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价值的研究[目 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脉完全或不完全性闭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可导致心源性休克、心脏猝死等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快速且准确诊断ACS有助于有效临床决策和及时血运重建,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然而,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在心肌
[目 的]1.从云南绿升麻(C.foetida)根茎中提取、筛选出一种新的对巨噬细胞及其表达的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EMMP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具有活性的三萜类化合物。2.研究该化合物对巨噬细胞生物学行为及巨噬细胞中EMMPRIN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作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患者致盲的首要原因,且DR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势必对个人、家庭、社会构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预防DR并揭示其致病机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我国DR的患病形势不容乐观,有赶超发达国家的趋势。我国DR患病率存在地域差异,且具有农
[背景和目的]肺癌是死亡率、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每年因患肺癌导致的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目前对于它的发生、发展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因此进一步深入探讨肺癌发生和发展的机制对进行针对性地诊治有极大好处。区别于国外及国内其他地域的肺癌高发情况,云南省东北部的肺癌高发表现出其自身特点,呈点状极为集中的分布,主要集中的地区是宣威和个旧两个地级市范围,尤其是宣威地区肺癌又是国内乃至全球发病率及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
[目的]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骨量减小、骨组织微结构退化,继而致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剧增的系统性骨病,其所致骨折为老年人致畸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全球OP患者约2亿余,平均每3秒便会新发一例OP所致骨折[2]。伴随老龄化加剧,OP患者数量将进一步呈爆发式增长,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OP发病率高、危害巨大,发病机制却难以揭示,OP越发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健康难题。因
[目的]癌症是全球范围内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细胞免疫疗法主要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使其靶向杀伤癌细胞,且副作用较小。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由于有明确的靶向性,已被证明是治疗癌症最有希望的免疫细胞。特别是靶向CD19的CAR-T细胞在治疗B系白血病和淋巴细胞瘤方面取得显著疗效。但CAR-T细胞如何在体外进一步
第一部分 完全性胸段脊髓损伤后大脑MRI研究[目的]从大脑结构、功能、网络不同层面研究完全性胸段脊髓损伤后大脑改变,探究灰质体积(GMV)和皮层形态的改变,以及结构协方差网络(SCNs)的拓扑属性差异,研究GMV变化和临床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局部一致性(ReHo)和低频振幅(ALFF)探讨静息状态下大脑功能网络的差异,以更全面地认识完全性胸段脊髓损伤后大脑重塑改变,为这类患者制定更准确和具体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