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感官识别-特征成分-机器学习的川芎品质评价研究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ingl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要走向全球化、现代化,完善质量控制必不可少。中药材的品质优劣会直接影响其产品的临床疗效,如何提高中药材的品质及其稳定性,一直受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川芎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功效为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具有“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的作用,为古今有名的川产大宗常用道地药材,是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传统中医药理论中历来强调川芎“个大、质坚实、断面黄白、油性大、香气浓郁者为佳”的感官评价,且临床与市场流通均存在川芎不同等级药材混用、大小混卖的现象,对川芎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影响重大。目前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以阿魏酸为含量测定指标控制川芎质量,但阿魏酸在其他药材如当归、藁本等药材中也大量存在,专属性不强。并且化学成分没有与川芎传统“辨状论质”的感官分析相关联,难以体现川芎的综合质量。本研究以不同等级的川芎为研究对象,基于传统感官分析对川芎外观性状进行感官分析与特征成分分析,运用机器学习算法识别不同等级的川芎,将感官分析结果与特征成分进行关联分析,为川芎品质评价提供新方法。目的1.基于电子感官技术对川芎气味、颜色的外观性状进行客观量化分析。2.判别不同等级的川芎,评价其颜色气味与特征成分上的质量差异,并分析不同等级川芎气味与特征成分的相关性。方法1.运用电子鼻、机器视觉颜色分析技术对川芎的气味、颜色进行数字化分析,通过气味与颜色客观量化数据区分不同等级的川芎。2.采用HS-GC-MS分析不同等级川芎的挥发性成分,结合电子鼻技术分析川芎的气味物质基础。3.采用近红外光谱对川芎进行定性分析,并结合川芎气味、颜色与挥发性成分信息,运用机器学习算法SVM与ELM建立不同等级川芎的判别模型,分析不同等级川芎的差异。4.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85批次不同等级川芎药材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欧当归内酯A和藁本内酯4个成分进行含量测定,评价不同等级川芎的含量差异。5.不同等级川芎的HPLC检测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欧当归内酯A和藁本内酯4个成分含量与电子鼻气味响应最大值,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关联分析。结果1.外观性状:建立基于PEN3电子鼻的川芎气味雷达图,不同等级的川芎电子鼻的气味响应值特征图谱存在差异,PEN3电子鼻传感器中W1W、W2W、W5S、W1S4个传感器对川芎气味敏感。运用机器视觉颜色分析技术,建立了以RGB颜色空间分析川芎颜色的方法,可直观地辨识不同等级川芎的颜色差异,实现对川芎颜色的客观量化分析。统计分析得到:不同等级川芎的电子鼻气味响应值、颜色RGB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川芎挥发性化合物:经HS-GC-MS分析川芎的挥发性化合物,结果鉴定出共71个化合物,其中有26个化合物与区分不同等级川芎相关,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Z-藁本内酯。经分析得到,不同等级川芎的挥发性化合物含量有明显差异。川芎挥发性化合物与电子鼻分析经PLS载荷图分析,得到化合物与电子鼻传感器相关联的重要化合物:传感器W5S与5-pentylcyclohexa-1,3-diene,(1S,2R,5S)-2,6,6,8-四甲基三环[5.3.1.01.5]十一碳-8-烯具有紧密相关性;传感器W1S与(+)-喇叭烯有紧密的相关性;传感器W1W,W2W与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有紧密的联系。3.不同等级川芎的判别:与SVM算法相比,ELM能更好区分川芎质量等级,正确率均超过80%,其中HS-GC-MS检测的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的测试集正确率最高为89.95%。还发现电子鼻与机器视觉数据融合的识别结果比单一气味、颜色数据结果更好,测试集有89.00%的正确率,表明川芎的气味与颜色,挥发性化合物最能区分不同等级的川芎。4.川芎的质量评价:采用HPLC方法同时测定了川芎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欧当归内酯A与藁本内酯4个化学成分的含量,发现其中有4批川芎药材的阿魏酸含量不符合药典规定。对比不同等级川芎的化学成分含量范围不同,不同等级的川芎之间存在质量差异。5.不同等级川芎的化学成分含量与气味关联分析:关联分析得到:不同等级川芎的藁本内酯、阿魏酸含量与电子鼻W2S传感器有显著相关性(P<0.05),欧当归内酯A与电子鼻W2W传感器有显著相关性(P<0.05)。可以借助电子鼻传感器响应值来快速判定不同等级中阿魏酸、藁本内酯与欧当归内酯A含量的高低。结论1.建立了电子感官技术客观量化川芎气味与颜色的方法,将特征成分含量与气味进行关联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川芎形色气味外观性状与药材质量的相关性提供有效参考。2.颜色、气味的感官识别结合特征成分分析,运用机器学习算法方法建立不同等级川芎的识别模型,为川芎品质整合评价研究提供新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微信应用建立动态交互式平台,以PCOS为示范,探索妇科慢病患者实现自主学习、诊前问卷管理及医患互动随访数据管理模式,对今后开展相关队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1、技术支撑: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rver架构),云服务器(Elastic Com Pute Service,ECS)弹性架构作为系统支撑,应用Docker开源应用容器引擎,使用Nginx反向代理WEB服
学位
目的:本课题拟在前期关于糖尿病高危足危险因素、中药防治的基础上,研发一种糖尿病高危足保护鞋具,并进行生物力学及抗菌效果探究,评价糖尿病高危足保护鞋的性能,为防治糖尿病足提供新的技术方案与开发新的产品做准备,让更多的患者受益。方法:通过理论研究和文献研究筛选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足底压力的实验室指标,制定临床信息采集表,设计和研制糖尿病高危足保护鞋,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
学位
目的:评价“培土增液法”改善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一种安全、效显、依从性好的替代雌激素或减量雌激素的天然药物,为滋肾培膜膏方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本课题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就诊于四川省中医院中医妇科门诊及特需门诊的患者,通过随机分组分为西药对照组、膏方试验组。试验组经净后予滋肾培膜膏方口服,bid,每次1勺,早晚空腹吞服,连续服用21天,期间不停药;
学位
【目的】探讨粪钙卫蛋白水平与输卵管炎性不孕之间的相关性并观察接绪疗法对肝郁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输卵管功能及粪钙卫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1.病例来源:研究病例均来源于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陆华导师门诊就诊的患者。2.诊断标准:不孕症诊断标准根据《妇产科学》第9版拟定,输卵管病变诊断及分度标准参照《中华妇产科学》第3版、《临床妇科子宫输卵管造影学》制定。肝郁血瘀型证候诊断标准
学位
目的:在团队前期研究已经完成了“内外合治法”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作用机制、毒性观察、安全性研究、疗程研究及一方案、二方案对比观察后。针对随机对照试验的试验结论在限制条件下疗效确切,在临床实践中却受现实掣肘,在临床实践中的推广受到很大限制,需要扩大人群使用范围。进行“内外合治法”治疗外阴色素减退性疾病的真实世界研究,分析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为“内外合治法”在真实临床中的推广和运用提供确切的根据。方法:
学位
研究目的:本研究第一部分通过对固冲汤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评价固冲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第二部分通过纳入脾气虚型月经过多(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给予固冲颗粒进行治疗,观察固冲颗粒治疗脾气虚型月经过多(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月经失血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复发率、安全性等指标,以评价固冲颗粒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为中药新药的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M
学位
痛风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风湿疾病,由于其高患病率、低治疗率等临床特点,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根据《四部医典》记载,痛风属于藏医传统理论中“直乃(???????)”的范畴,“直乃”为藏语音译,“直”为污垢,“乃”为疾病。由于反常的饮食、起居等因素打破了三因的动态平衡,体内血与隆功能失调或紊乱所致,而其发病部位常形成污垢而命名。藏医治疗“直乃”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目前藏医药对“直乃”的文献整理、临
学位
【目的】临床观察康复新液修复不同体质薄型子宫内膜的疗效。【方法】1.病例来源:回顾性收集2018年9月-2019年12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导师门诊就诊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2.诊断标准:薄型子宫内膜诊断标准参照《实用生殖医学》,黄体中期(排卵后6-8d)子宫内膜厚度小于8mm。根据内膜厚度分为轻度(双层6~7mm),中度(双层4~5mm),重度(双层≤3mm)。体质判定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
学位
藏药红景天享有“高原人参”的美称,藏药名“索罗玛保”,具有清热养肺的功效,是增强免疫力和缓解体力疲劳等保健品的重要原材料。根据各地藏医用药,索罗玛保均为景天科植物,共计三属十种。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红景天药材来源为红景天属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Hook.f.et Thoms.)H.Ohba.的干燥根和根茎,随着藏药红景天消耗日益增加,野生资源枯竭,人工抚育技
学位
<正>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由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肺部疾病,呈渐进性发病,在临床上,一些MPP患者可能发展成一种复杂的疾病过程,进展成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除有呼吸系统的症状外,SMPP还可同时伴有全身其他系统的症状,导致心脏、肺、肾、神经系统等多脏器功能障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