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乐标题性思维的美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览我国传统音乐,无论是古代诸文献中记载的音乐、当代遗存的民间音乐、还是二十世纪以来的民族音乐创作大多带有文学性标题,这无疑突显出标题性因素在我国传统音乐中的形态固有性和历时传承性。换言之,此种音乐思维体现出我国传统音乐创作和审美的一种规律性、本质性特征,可谓之“标题性思维”。这一形态特征不仅早已成为学界的共识,而且成为突显我国民族音乐风格的重要元素。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标题性思维:其一,总结我国传统音乐标题性思维的形成原因;其二,概括我国传统标题性音乐的审美特征。第一章主要从“整体性”的思维方式、“乐以载道”的艺术传统及“他律论”的美学传统三个方面来总结传统音乐标题性思维形成的历史、文化及美学原因。首先,我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整体”、“综合”偏向及其影响下形成的推崇综合音乐形态、讲求不同艺术间审美融合的文艺传统,为传统音乐的发展提供了“综合性”的文化平台,是我国传统音乐标题性思维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其次,我国在传统文艺观上主张“文以载道”,认为艺术本体是“道”的承载工具,突出“道”的重要性,并形成了“乐以载道”的音乐体认,为我国古代音乐染上浓重的思想性和功能性色彩,这无疑是促成传统音乐标题性思维的重要思想原因;第三,我国古代在音乐本源上持“物感心动”的唯物音乐观,并形成“知情意”相融合的音乐内容观,这使传统音乐注重对特定情感和内容的表现,突出音乐内在气韵的重要性,并将超越音响的“弦外之音”作为审美的终极追求。这为传统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注重表现性和内容性的他律审美基础,是我国传统音乐讲求标题性思维的美学原因。总体而言,我国传统音乐标题思维是上述三个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二章,结合我国历史、文化及美学的特征,主要从追求写意与“意境”之美、以物寓人与“比德”之美、观照现实与“模拟”之美三个方面来论述我国传统标题性音乐的审美特征。第一,由于我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意象性”偏向,使我国自古形成追求写意的审美传统。尤其与西方审美方式相比,使此特征更为突出。而且写意与意境有着共同的哲学美学基础:得意忘象。故在我国传统标题性音乐作品中,通过写意手法所来塑造情景交融、物我两忘、虚实相生的意境,便成为一大审美特征;其二,受儒道思想和“以己度物”诗性思维的深层影响,使我国古人倾向于将“道德”作为观照外物的审美原则,常借外物自然属性特点来赞咏主体内在品质的高尚,将自然物的外观特征和客观属性加以人格化、伦理化、社会化,形成了“以物寓人、比德自然”的审美观。在此审美观中,外界事物远非是单纯的客观物象,而是主体道德修养和内在气质的“比附物”,这反映在审美实践中,促成我国传统标题性音乐以物寓人的“比德”审美特征;第三,我国自古讲求“天人合一”,并以农业为经济基础,形成了基于而又超于实用性、现实性的审美传统。故,在传统民间器乐曲创作、演奏与欣赏中常与自然物象、方言习俗等现实因素紧密结合,并以“模拟、模仿”手法来表现外在现实因素,由此促成我国传统音乐独具特色的“模拟性”审美特征。从本质上来讲,意境之美、比德之美、模拟之美都是对我国传统思维方式、文化思想以及美学传统的审美性映射。通过对我国传统音乐标题性思维形成原因和美学特征的分析与概括,有利于更加深入地认知我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我国传统音乐标题性思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及美学渊源,已成为我国音乐审美的自觉方式(或曰音乐传统)。故,以辩证理论态度认知传统音乐标题性思维,避免其功能性音乐观之弊端,赏识“音乐之外因素”的审美内涵,对我国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旅游警务是警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敏感性强、安全要求高,流动性强、主动要求高,服务性强、素质要求高等是旅游警务的鲜明特征。旅游警务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于为全国旅
第三方支付服务已经成为消费者不可或缺的交易手段,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发展第三方支付服务进而参与网上支付的流程,一方面有助于增加原有的中间业务收入,拓宽资金来源途径,另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各地区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以石油、煤炭为源头的化工行业正在逐步发展壮大,石油化工企业、煤化工企业、医药化工企业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膨
<正>文化的定义多种多样,但都承认人们是作为社会的一员而获得的。交流使人们沟通,而文化使他们分开。几千年来,家庭是中国社会组织的中心,中国家庭长期以来如同组织严密的社
目的探讨甲基转移酶样3(METTL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7例病理检查诊断为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配对癌旁正常组织及肝脏、淋巴结转移组织,采用
北宋人填词化用唐诗有一个独特的现象:除苏轼、周邦彦二人词不限于用晚唐诗,其他词人则多对晚唐诗情有独钟。欧阳修、李清照词特爱用韩偓诗,秦观词喜用杜牧诗,贺铸词爱用温李
本文旨在分析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的中篇小说《索涅奇卡》中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生于1943年)是当代俄罗斯著名的小说家、电影剧作家。自上世纪90年代中
在当今时代,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刺激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进,创新教育也逐渐成为21世纪教育领域的主旋律。高校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对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愈加明显,如何构
作为享誉当今国际画坛的华裔法国艺术家,赵无极在东西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形成了自己独特地艺术面貌,在国际画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受到了世界画坛的赞扬与推崇,使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