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旧体诗创作研究(1937—1946)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taide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南联大文学中,旧体诗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相当可观,但是却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实上,陈寅恪、吴宓、朱自清、魏建功、浦江清、萧涤非等教授在西南联大时期创作的旧体诗在文学史和思想史上都具有独树一帜的价值,它是西南联大弦歌不辍的历史事实的见证,是一代知识分子抗战年月心路历程的再现,是对中国传统文学和文化的传承与再创造,也是中西方文明与思想观念在二十世纪中国碰撞融合的产物。总而言之,西南联大旧体诗无论在历史价值还是文化价值,文学性还是艺术性上都不输同时期的其他文学形式。论文通过对西南联大旧体诗的生成语境、诗人主体观念、诗歌文本内核和艺术特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对诗歌创作生态进行整体把握,进而挖掘西南联大旧体诗在文学史、文化传承等多个向度上的独特价值。同时,也期望对诗歌文本所彰显出的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精神进行简要论述。除绪论外,文章正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分别从地缘语境与学缘语境、文化语境、文学史语境三个方面对西南联大旧体诗创作的生成语境进行分析。在呈现时代之于西南联大旧体诗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将其放置在中国现代文学的脉络中,考察其作为新文学的“他者”,在文学史中面临的生存境遇,从而得出西南联大旧体诗是时代与文学的合力的结论。第二章聚焦西南联大旧体诗人的主体观念,认为这些观念是基于民族的现代省思。一方面,诗人们身处西南联大的学缘群体之中,形成了基于民族的多重自我身份认同;另一方面,作为文人个体的诗人们,又因思想脉络的不同而产生了多种诗歌创作观念,而这些观念又殊途同归,共同体现了诗人们现代的文学追求,内在地塑造着西南联大旧体诗的独特面貌。第三章进入西南联大旧体诗创作的文本层面,展现其战争语境下“情”的倾诉的文本内核。西南联大旧体诗不仅包含了诗人浓烈的家国情怀,更包含着个体情思的自在表达,而与此同时,诗歌又始终依托于苦乐交织的情感基调和书写现实感怀的抒情路径,从而使文本在张扬情感的同时,又不失历史的厚重感。第四章分别从诗体、诗语、审美三个方面阐述西南联大旧体诗的艺术特质。西南联大旧体诗既蕴文人话语于新旧诗体,融现实映照入古雅诗语,又有着“旧瓶装新酒”的审美情致,而这些特征共同指向的便是诗歌融传统与现代、旧形式与新思想于一体的艺术特质,展现着诗歌图景的新旧交汇。第五章则是对西南联大旧体诗的评介与反思,认为其彰显着文化血脉的延续。一方面,西南联大旧体诗具有焕新文学景观和纠正刻板印象的文学史价值;另一方面,它也充分展现出了其处于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而在知识分子层面,这些旧体诗也彰显出了诗人们在文化传承方面进行的精神坚守,这种使命意识在极大程度上使诗歌文本成为了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载体。
其他文献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青年群体心怀救亡图存的愿望,勇敢承担起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在这一过程中,五四青年群体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现代性特质。这种现代性的产生与发展使五四青年群体具有了现代性的思维方式、思想认知和行为方式。虽然因受到现代性理论准备不足的制约、受到彼时中国社会现实状况的困扰以及青年自身认知不充分的限制,五四青年群体在追求现代性的过程中,其现代性存在些许不足,但这种现代性对于五四
学位
身份认同意指认知、同一性,将身份认同的概念引入清代中期的女性文学创作,有助于从女性的视角观照历史中女性真实的文学创作生态,从而对其生活样貌和场景进行还原。同时,在传统的社会性别关系中,女性如何回答“我是谁?”问题成为她们创作历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女性形成其身份认同离不开当时社会的现实背景,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中,妇女于逼仄的闺阁空间中有了属于自己一定的灵活空间,她们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体现出的文学自觉意
学位
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城市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形态,它既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同时又对历史的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或牵动作用。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并未把城市发展问题作为专题研究,但由于他们在对资本主义批判、对工业发展和工人运动的考察中主要是以城市为背景的,大多讲述的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内容,所以本文认为可以从他们的文本中把城市发展问题凸显出来,从唯物史观角度加以考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城市发展起源于社会生产力的
学位
本文以喀左县皮影艺人为研究对象,将皮影艺人的生存状态作为切入点,在历史的发展脉络中,梳理皮影艺人的生存状态的变迁,在文献搜集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皮影戏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在皮影戏的可持续发展中,皮影艺人的“可持续”生存发展尤为重要。第一章梳理了传统社会中的喀左皮影艺人的生存状态。皮影对艺人来说,不仅是世俗中神圣的情感寄托,更是养家糊口的职业,技艺精湛的艺人是能够以影养家的。跑江湖的戏班子有
学位
扬州是我国唐代历史上重要的商业都会,处于重要的交通枢纽位置,在整个唐代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代诗人以扬州为主题,书写了众多类型丰富的名篇佳作。本文以扬州咏史怀古诗歌为聚焦,通过分析整个有唐一代相关诗歌,探讨其发展特点及背后形成的原因;同时对诗歌进行爬梳、整理和归纳,力图探究唐代扬州咏史怀古诗诗人的创作心态以及其诗歌所蕴含的审美特质;最后对扬州咏史怀古诗歌的价值从多角度进行了分析,试图对其在诗歌发展
学位
汪东是民国时期的重要词人,毕生致力于诗词写作,其词学研究领域之成绩亦不容忽视。其《词学通论》较早建构了现代词学理论体系,代表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词学研究水平,为后学指示了研究路径。此外,一些序跋、评点文字也包含了独特的词学观念,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当前学界对于汪东的词作已有一定研究,但对其词学思想却鲜有系统梳理。本文介绍了汪东的生平与交游情况,分析了填词与从教经历对其词学思想形成与传播的促进作用
学位
作为一个重要历史人物,宋仁宗在官修史书中的形象多是正面的、光辉的。而不同时代的文士,基于各自的政治意图不同,在以笔记为媒介的历史叙述中,对宋仁宗的评价,有褒有贬。这就形成了一种“叙述的矛盾”。进入白话小说,以及戏曲、说唱等通俗文学文本中,宋仁宗更是呈现出或圆或扁、或明或暗、或正或反的各色形象。这既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文化集团对该形象的差异化认知,也与特定文体的艺术传统和表现成规有密切关系,值得进行
学位
权德舆作为中唐文学盟主,创作颇丰,诗文兼善。长期以来,学者将其视为古文运动先驱,主要关注他的诗歌和散文创作,对于其骈文研究较少。然而权德舆的骈文体类众多,形式独特,反映了中唐时期骈文的发展和新变,值得进一步研究。中唐前期,文学复古思潮兴起,骈文地位一时衰落,作为文坛领袖的权德舆在大力倡导散文创作的同时又能肯定形式对于文章的重要性,同时对风格绮艳、繁缛的骈体文进行革新,形成朴素简洁、平易畅达的新式骈
学位
朗读能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文本的魅力,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意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小学语文课堂固有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学模式,找准朗读教学的原点、妙点、趣点、拓展点和成长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获得学习能力与审美能力的提升。
期刊
巴金和张炜都致力于“青年出走”的书写,巴金的《家》、《冯文淑》等小说讲述了革命青年离家出走、投身革命的过程,张炜的《家族》、《柏慧》等小说则从子辈的视角重新审视父辈的经历,并讲述了新一代青年的出走,二者存在精神血缘上的承继与变迁关系。巴金笔下的“青年出走”与中国的社会变革、民族解放进程联系密切,青年自觉与封建家庭决裂,以个体的“小我”融入社会的“大我”,在革命历练中获得成长;而在张炜笔下,这种集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