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短篇小说与薄迦丘《十日谈》叙事比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haohu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李渔短篇小说和薄迦丘《十日谈》进行叙事比较研究。一、结构比较。为全面、系统地把握二者的结构特点,笔者并未仅仅从严格的叙事学结构来研究。首先,从宏观结构上进行分析与考辨,认为李渔短篇小说集《无声戏》在宏观结构上存在着一种对偶结构,《十二楼》则表现为园林楼阁结构;薄迦丘《十日谈》中的100个故事是用同类故事叠加并置的方式组构起来的,形成并置结构,在总体构成上又有一个由作者精心设计的方形框架结构。其次,篇章结构比较,认为李渔短篇小说的篇章结构可分为篇首诗词、入话、头回、正话和篇尾诗词五个部分,薄迦丘《十日谈》的篇章结构则可分为题解、引子、故事和诗歌尾论四个部分,并对二者篇章结构各部分的特点、作用以及异同进行了比较。第三,在叙事结构上,我们发现,李渔小说的叙事结构与《十日谈》的叙事结构有着惊人的相似,都存在着“最初的平衡→外力1介入→失去平衡→外力2介入→新的平衡”这一叙事模式结构。二、叙述者与叙事视角比较。本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探讨:一是叙述者,认为李渔短篇小说的叙述者虽仍带有“说书人”痕迹,但已注入了李渔浓重的自我色彩,并对其叙述功能进行了分析;薄迦丘的《十日谈》则存在四个叙述层次,因此相应地产生了四个不同的叙述者,其作用与功能也各不相同。二是叙述视角,认为二者的叙事视角虽仍是传统叙事的全知全能的视角,但也存在着限知视角现象,并特别分析了李渔小说中的流动视角特点。三、叙事时间比较。从总体上来说,二者的叙事时间都处于顺叙的绝对控制之下,倒叙、预叙、插叙等只是对故事时间的部分调节。二者在时间的处理上都运用了预叙、插叙手法,但在使用的总量与频率上来看,李渔短篇小说要比薄迦丘《十日谈》多,尤其是预叙。还特别分析了李渔较多地利用倒叙而《十日谈》却很少出现倒叙这一现象的原因。《十日谈》在西方小说史上无论是思想还是艺术形式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欧洲近现代叙事文学的开山之作。同样,李渔的小说在艺术上开创了一种更新的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模式,被誉为是继“冯梦龙之后的第二座里程碑”。二者实际上都是各自文学的分水岭,但与《十日谈》的出现逐渐开创了西方现代小说创作的繁荣与生机相反,李渔短篇小说之后却是中国短篇白话小说的衰退与没落。这种现象在令人扼腕的同时,此中缘由,却不得不让后来者深思。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粘质沙雷氏菌及其酶对芳香化合物的氧化作用。该研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首先采用粘质沙雷氏菌菌株AB90027离体酶催化异丁香酚合成香兰素,对异丁香酚的转化途径进行
2014年6月29日,《特种设备安全法》颁布一周年。各级质检部门结合《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贯彻,组织开展特种设备职能转变研究,重点探索特种设备行政许可、检验工作、缺陷召回、
目的 观察中药脱敏组方对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的影响,探讨其抗变态反应的作用机制,为脱敏组方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体外实验:1.脱敏组方对组胺兴奋离体回肠的影响。
系统动力学是美国MlT的Forrester教授创立的,它采用反馈来研究处理问题,注重研究问题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善于处理高阶、非线性和多环的动态问题。系统动力学采
目的 我国是乙型肝炎发病率较高的国家,肝炎不经有效治疗进展为肝纤维化是它的发展趋势之一,而肝纤维化经适当治疗后可逆转,本文通过测定Hyp、HA、TGFβ1和Smad2/3在四氯化碳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全体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国科技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变为现实。与此同时,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也
直肠癌外科治疗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excision,TME)由Heald等于1982年首先描述,也有人称之为“完全周边直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circumferential mesore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李渔白话短篇小说涉及到尚奇求新的评论和研究情况进行一次梳理和回顾。主要划分了三个时期来进行梳理评述:第一时期,主要是清代学者的评论
石川达三是日本当代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著作颇丰,而一系列女性命运的描写构成了他观照社会现实的基础框架,同时也深刻地反映出了他本人所持的矛盾的女性观。石川达三
鉴于中医症状规范化、量化研究的重要性,目前在症状量化方面存在的不规范、尚不能有效评定多维症状等问题及心理测量学对多维主观症状量化的可行性,本研究以疲劳为切入点,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