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功能性是农业系统的基本属性,农业除了为人类提供食物、纤维等产品外,还具有其他生态和社会功能。1990年代以来,农业多功能性成为众多国际组织讨论主题,发展中国家作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分析工具,发达国家作为制定农业政策的基石。中国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经历了高速发展,对农业功能的需求,开始从注重数量到关注质量、从关注商品性产出到关注环境效应、从关注农业生产到关注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农业干预政策,1990年代末开始转向,支持手段不断加强。认识中国农业功能的结构特点、演化规律,对于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和干预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采取系统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数理模型推导等方法,对中国农业功能的指标、演化过程进行了描述和分析,从复合生态系统视角揭示了系统多功能性特点及演化过程。利用1978到2007年间统计数据,分析了中国农业系统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功能演化规律;构建了基于农业多功能性的农业政策干预的层次结构模型,并对退耕还林、粮食生产等农业支持政策实践进行了分析。 论文主要创新点:(1)2005年和2007年截面数据分析,表明中国农业整体上处于第三阶段,向第四阶段转变态势明显,且转变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验证了农业多功能性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假设。从区域发展分化的视角揭示了FAO关于中国发展所处第二阶段所掩盖的理论和政策含义,也解释了农业补贴政策存在认识分歧的原因。(2)采取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把14个农业系统指标转换为三个主成分,描述了中国农业多功能性区域分化现状。聚类分析为评价具有多个指标的农业多功能性提供了一种途径。(3)中国农业功能演化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农业经济比重减小,经济功能弱化,社会、生态功增强,战略地位强化。1996年和2007年截面数据计算6项功能环境功能损益结果表明,现有土体利用状况变化有利于环境功能的改善,区域间演化不平衡。 本文不足之处,一是农业功能的演化分析侧重于演化内容,在内外部演化力量作用机制上深入不够。二是农业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分析,参数与系统类型、结构、空间、生物量等因子密切相关,在国家尺度上进行分析,只能反应演化大致趋势。三是对于干预政策研究,还应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农户四个层次纳入一个理论模型,研究干预政策的传导过程、机制及评价方法,论文在干预政策实证研究上还有所欠缺。以上,也是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