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sfdasdfa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将对全球各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产生重要影响,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全球碳平衡、减缓温室气体浓度上升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京都议定书》倡导世界各国通过人工造林等活动抵消温室气体减排指标,因而开展人工造林成为推进当前森林碳汇发展的主要途径。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jeri(Lamb)Carr)原产日本本州岛中部山区,在中国引种已有1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引种栽培最为成功的树种之一,现已成为巾温带、暖温带及北亚热带亚地区主要用材和生态造林树种。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日本落叶松的地理分布位置、生长都可能发生显著的变化,从而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人工栽培种植及其生物量精确估算产生重大影响,但现在相关的研究仍十分缺乏。因此,本研究以北亚热带亚高山区、暖温带中山区和中温带低山区3个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栽培区109块标准地的161株单木生物量实测数据为基础,系统研究了精确估算生物量的方法,分析影响栽培区的主导气候因子,预测了气候变化对日本落叶松栽培区及其生物量的影响,以期对人工林生物量、碳储量的估算及人工林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区域和林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术、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存在差异,其中单木根茎比变化范围为0.19~0.36,林分根茎比变化范围为0.19~0.29,单木和林分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基于哑变量和似乎不相关法建立了兼顺气候区域和林龄的单木相容性生物量模型,与基础模型相比,最优单木模型预测复相关系数R2提高了0.44%,均方根误差RMSE降低了6.61%,平均绝对偏筹MAB降低了6.94%。基于似乎不相关法建立了兼顾林龄因子和林分密度因子林分相容性生物最模型,与基础模型相比,最优林分模型预测复相关系数R2提高了4.41%,均方根误差RMSE降低了28.39%,平均绝对偏差MAB降低了29.83%。
  (2)日本落叶松人工林BEF随林龄D的增加而减小呈倒“J”型趋势,随林分律密度的增加呈“U”型趋势。结合二类资源调查数据,采用倒数函数BEF法估算了各区域生物量。单术、林分、区域生物量估算的不确定性分别为4.55%、20.47%和21.05%,区域尺度生物量的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林分BEF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
  (3)日本落叶松在中国适宜区和最适区面积分别为35.59×104km-2和6.99×104k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71%和0.73%。高适宜区面积主集中在“秦岭-大巴山区”和“辽东地区”。未来2050年和2070年,潜在适宜区面积在4个RCP(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RCP)情景下将持续增加,潜在高适宜区面积在RCP4.5、RCP6.0和RCP8.5情景下均表现为增大趋势,而在RCP2.6情景下表现为减小趋势。气候变化将导致“秦岭-大巴山区”向高海拔推移呈缩小趋势,破碎化明显,“辽东地区”向高纬度方向移动呈扩大趋势。影响日本落叶松在中国分布格局的重要气候因子为最热季度降水量、降水量季度性变动系数、等温性、最冷季平均温度。
  (4)气候变化将阻滞暖温带日本落叶松单木生物量生长,平均减少0.36%,将促进北亚热带和中温带日本落叶松单木生物量生长,平均增加0.38%和0.33%。气候变化将阻滞暖温带日本落叶松林分生物量生长,平均减少26.75%,将促进北亚热带和巾温带日本落叶松单木生物量生长,平均增加8.68%和9.56%。与当前气候相比,未来气候变化将导致高适宜区日本落叶松生物量总体呈增大趋势。日本落叶松在中国具有很大的生产潜力,这将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的栽培、绎营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其他文献
期刊
日本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是由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通过疫苗免疫接种,能够预防JE。前期研究发现,JEV优势基因型由基因Ⅲ型转变为基因Ⅰ型,而基因Ⅲ型来源的疫苗不能够完全保护基因Ⅰ型JEV感染,需要研发基因Ⅰ型疫苗。为此,开展了如下研究。  为了鉴定细胞传代致弱的基因Ⅰ型弱毒株SD1
期刊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发展,与之伴随的疾病也越来越复杂。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 PPV)和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 PCV2)在临床养殖过程中常出现混合感染,且PCV2感染后会使猪产生免疫抑制,容易激发或并发其他传染病原,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 Hps)是一种典型的“机会主义”病原,常作为继发病
冠状病毒(Coronavirus, CoV)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动物,主要引起呼吸道、消化道等疾病。部分冠状病毒感染性极强、致死率高,是畜牧业或人类公共卫生相关的重要病原。主蛋白酶(Main protease, 3CLpro)、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RdRp)及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 S)是抗冠状
学位
牛支原体是牛重要的病原体之一,可引起牛的多种感染,包括肺炎、关节炎、中耳炎、乳腺炎、角膜结膜炎、生殖器疾病和各种临床相关疾病,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其发病机制认识不足对其早期诊断和有效疫苗的研制提出了挑战。由于分泌蛋白在细菌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系统地揭示牛支原体分泌组及其在致病力中的潜在作用。我们结合基因组预测和蛋白质组学验证开展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共预测出246个牛支原
学位
报纸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