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窑铸玻璃工艺衍化研究(1920-2020)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4321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玻璃艺术研究领域,多数学者把焦点投向了美国——被学术界定义的“国际工作室玻璃运动”的发源地。事实上,捷克“工作室玻璃”的萌芽要早于美国,捷克在窑铸玻璃领域建立起来的独特的学术体系与工艺制度模式更是在全球形成了先行的示范。然而,无论是捷克本土还是其他国家,研究者们对玻璃的观看几乎都是从作品鉴赏或者工艺教学的角度着眼,鲜有针对某类具体的工艺系统进行专项的梳理与深掘,这给本文提供了一个着实的切入点。1920年代以来,捷克玻璃逐步融入现代主义创作语境,不断寻找自身在艺术体系中的形象特色和发展定位。在此过程中,窑铸工艺也从相对模糊的、孤立的、断代的生长状态逐渐衍化为具有清晰的、融通的、体系化形态的玻璃成型技术的主流,形成了现代玻璃艺术领域中“独具一格”的工艺系统。捷克窑铸玻璃的突出特点在于其“群体化”特征。本文围绕其工艺特征转型的重要节点,主要运用比较研究方法,从历史变革中剖解影响群体性工艺特征的重大因素,再从“整体的形象”切入到艺术家个案以及具体成型工艺的研究,尽可能呈现百年来捷克窑铸玻璃工艺发生的诸多变化,并厘清窑铸工艺与其他工艺之间的内生性关联。本文尝试从四个维度以包围型结构剖析窑铸工艺的衍化现象:一是从工艺史学的维度理顺波西米亚窑铸玻璃工艺的传承脉络,在历史溯源的比较观看中发现玻璃工艺的创新要素;二是置身国际玻璃发展的学术背景,在横向切面的对比中寻求对事实的客观再现,凸显捷克窑铸玻璃工艺的原创成果与民族特色;三是从教育层面介入,研究捷克特色的玻璃工艺教学体系,在教学理念变革中观照和理解玻璃工艺体系的演变;四是以工艺实践角度及创作者的视角,通过个案研究与应用实验呈现窑铸玻璃工艺语言的表现特质。窑铸玻璃工艺制度建设和创新方法是捷克带给世界的宝贵财富。本文重点分析了二战以来捷克“四代艺术家”窑铸玻璃创作的工艺表征,总结了“三类创作人群”在运用窑铸玻璃工艺语言上的基本观点,力求深入、完整地呈现捷克窑铸玻璃工艺现代衍化的学术风貌。本文紧扣捷克窑铸玻璃发展脉络,致力于深入梳理捷克现代窑铸玻璃工艺体系,分析促进其工艺演变的多重因素,为我国学院玻璃艺术及玻璃专业教学提供窑铸玻璃成型工艺制度的“捷克范式”和行动参照。通过大量艺术创作个案的工艺剖解与价值剖析,得出捷克窑铸玻璃从聚焦工艺的专项研究、挖掘材料的本体语言走向服务艺术概念表达与融通设计潮流生长的探索性结论。
其他文献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了适应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以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固有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电力电量平衡和安全可靠运行带来了新挑战。保证常规可控可调电源组成的电力系统实时电力电量平衡的传统备用确定方法难以适用于新型电力系统。因此,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开展考虑大规模风电接入的电力系统备用确定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随着大规模风电接入
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inn.)隶属于禾本科披碱草属。该物种是我国北方草原和青藏高原天然草原(地)植物群落中的重要组分,也是判定此类草原(地)牧用品质的一个重要参数。青海省大部分地区处于半干旱气候条件下,水分亏缺是限制牧草生产的重要环境因子。因此,研究老芒麦干旱适应机理,提高其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论文以15-195老芒麦(野生种)为试验材料,青牧1
醇选择性氧化生成相应的醛、酮、酸是合成许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步骤,也是研究最广泛的反应之一,因为羰基基团和羧基基团广泛存在于药物、维生素、香料、聚合物和精细化学品的分子中。传统醇氧化方法常依赖重金属氧化剂进行,存在许多缺点。从环境的角度来看,开发绿色、可持续的醇催化氧化方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相较于传统热催化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是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实现的高效清洁的化学反应过程,能最大程度地减轻工业
换流变压器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不可代替的关键核心装备之一,其绝缘性能的可靠性对直流输电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目前,换流变压器的绝缘设计和校核主要采用基于正负电荷等值迁移的电阻-电容模型(Resistivity-capacitance,RC),其仅考虑了界面极化电荷。目前已有的研究表明在高温作用下油纸界面除界面极化电荷外,存在肖特基注入电荷。现有的高温下电场分析计算模型多为针对μm级厚度绝缘纸的研
米芾《畫史》是繼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之後,中國繪畫史中又一重要文獻。《畫史》載録自晉至宋朝米芾所閱之畫作,列其藏家、述其風格、辨其特征、論其真假,并敘裝潢裱褙、筆墨紙硯之製,間或天文、聲韻之論,是研究魏晋至北宋繪畫傳統的關鍵史料。米芾所處的時代,在朝廷的推崇與文人修养推動下,形成了獨特的品評標準和觀看方式。本文試圖在校勘的基礎上,以文獻學和美術史的雙重視角來審讀《畫史》,试图勾勒米芾及其同时期士大
稠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药物分子和生物活性分子之中。此外,由于其独特的共轭体系,使得它们在有机光电材料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开发简洁高效的路线合成稠环化合物是国内外有机合成工作者关注的热点方向之一。本文主要研究钯催化C-H键活化构建稠环化合物,利用芳基卤化物原位形成的活性钯杂环,实现邻位官能团化和新颖转化。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一、对近年来利用钯环中间体发展的官能团化和新颖的转
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发电(ISCC)系统作为一种较为清洁、高效的发电技术,在降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中天然气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光热系统的投资,减小光热运营成本。本文主要以槽式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制定系统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策略,并以此为基础对其展开动态性能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三种不同槽式ISCC系统(传统的导热油槽式技术、直接蒸汽式的槽式技术、以压缩空气为换热工
沸腾传热是高热负荷表面保持相对较低温度的有效手段,具有高传热系数的特点,在航空航天、机械制造、芯片冷却以及能源化工等诸多工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和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微纳结构表面和表面改性等强化技术的发展,使得微尺度下沸腾传热继续变成相变传热强化等领域的热点之一。由于实验手段和理论研究很难从分子层面进行分析和观察,分子动力学被广泛地应用到纳米尺度沸腾现象与机理的研究中。因此,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
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核心措施之一是持续推进使用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而在绿色能源电价补贴退潮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风电场的运维水平、加强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已成为风电行业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使用获取成本低、测点类型丰富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系统的历史
煤炭燃烧过程导致的砷、硒和铅等有害痕量元素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其中燃煤机组是主要人为排放源之一。本论文在优化微波强化消解法基础上,与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相结合,建立了煤及其燃烧副产物中砷、硒和铅含量的精准测试方法,进而采用逐级化学提取法确定了上述微量元素赋存形态的分布特征。具体考察了洗煤过程煤中砷、硒和铅迁移转化规律和热释放特性;针对超低排放燃煤机组,开展了全流程砷、硒和铅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