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是我国分布范围最广、面积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竹种,是我国最重要的一种竹类资源。经过近年的发展,天全县已有20多万亩毛竹林,竹林产业一直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经营管理不到位,存在大量低产、低值、低效毛竹林。覆盖措施能明显增加竹林土壤温度,有利于竹笋提前出笋,使竹笋产量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有利于植株生长,林地生产力得以提高。此方法操作简单,效果突出,同时实现了对农林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为了增加毛竹的产量和产值,为该区域的毛竹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雅安市天全县粗放经营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了3种不同覆盖处理:笋期覆盖(F,当年12月覆盖,次年5月出笋结束后,清除覆盖物)、持续覆盖(CF,当年覆盖,次年出笋后覆盖物不清除,保留在林地中)、未覆盖(CK,对照样地),研究3种不同覆盖措施对毛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毛竹植株营养元素含量和分布特征,毛竹笋笋期、产量、营养元素和竹笋品质等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F、CF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温度(P<0.05),使土温在2014年1-3月期间稳定保持在10℃以上(13.24℃-14.54℃),同时15cm、25cm土层土壤温度的提升效果要大于5cm表层土壤,但F、CF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F、CF处理下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但3种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F、CF处理土壤pH表现出先下降、上升再下降的年变化趋势,CK处理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3种处理pH在2014年5月最低;F、CF处理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期间,pH低于CK,但差异不显著(P>0.05),5月以后pH开始回升,并于2014年8月显著高于CK(P(F)=0.025,P(CF)=0.001);F、CF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F、CF、CK处理土壤有机质均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而后回升后再下降的趋势;F、CF处理在2014年5月之前变化趋势相同,5月揭去覆盖后,F土壤有机质明显回升,CF处理变化平稳,在2014年8月,CF处理有机质显著低于CK、F处理(P(CK)=0.036,P(F)=0.017),F、CF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F、CF措施能不同程度提高土壤全N、水解N、有效P、全K、速效K的含量,其中F处理全N含量在2014年8、11月显著高于CK、CF(P<0.05);F、CF 2种覆盖措施土壤水解N在2014年2、5月,有效P在2014年5、8、11月,全K在2014年8、11月,速效K在2014年2、8月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虽F、CF较CK林地土壤全P含量在2014年5月有所降低,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F、CF处理间在水解N、全P、有效P、速效K指标上差异不显著(P>0.05)。(5)F、CF、CK 3种处理下,毛竹植株各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大小均表现为:竹叶>竹枝>主杆;各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大小排序为,竹叶中N>K>P,竹枝和竹秆中K>N>P;F处理显著提高了竹杆中P和竹叶N元素的含量(P<0.05),CF处理显著提高了竹杆中NPK、竹枝中PK和竹叶中的N元素含量(P<0.05),F、CF处理在竹杆、竹枝中的PK还有竹叶中P元素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6)覆盖处理毛竹笋最早的3月8日出笋,CK处理最早为3月27日出笋;覆盖处理始笋期提前了19d,出笋期(33d)是CK处理(14d)的2.36倍;覆盖处理显著提高了出笋数量和竹笋产量(P<0.05),出笋数量提高了53%,产量提升84%;覆盖处理显著提高竹笋含水量(P<0.05),提高平均单笋毛重、净重、可食部分重量和可食率,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7)覆盖措施竹笋中N、P、K的含量较CK有所降低,但只有在P元素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13);覆盖处理显著提高了竹笋中淀粉含量(P=0.003);覆盖处理提高了竹笋中单宁、还原糖、脂肪的含量,降低了蛋白质的含量,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其灰分含量和CK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覆盖措施有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植株养分含量,显著的提高竹笋产量,对竹笋品质不会产生不良影响;笋期覆盖综合效益要高于持续覆盖,由覆盖引起的土壤有机质短暂下降在揭去覆盖后得到有效改善。因此,在今后的毛竹林营林管理中,可以考虑采用合理的覆盖方式实现土壤的保温保墒,达到竹笋的提早萌发和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建议采取在出笋后及时移除覆盖物的竹林覆盖方式,实现毛竹林的高效持续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