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气固下行循环流化床内颗粒聚团特性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deqian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准确表征并研究下行床内气固流动特性尤其是颗粒聚团特性,本论文搭建了高度为5 m的二维下行循环流化床,在表观气速为1~7 m/s,颗粒循环量为100~700 kg/m~2s的操作范围内,研究了下行床内平均颗粒浓度及平均颗粒速度的分布特性,在此基础上对下行床内颗粒聚团的时均及动态特性进行了详细探索,并系统考察了表观气速和颗粒循环速率对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对下行床内尤其是高密度下行床内的气固宏观流动特性的研究表明,平均颗粒浓度及平均颗粒速度的轴向分布受入口结构的影响,气固流动不均匀。下行床轴向上,平均颗粒浓度分布呈现“顶部浓、底部稀”的特征。在下行床底部充分发展区,平均颗粒浓度约为0.7~10.9%,平均颗粒速度约为1.6~6.7 m/s;下行床横向截面上,平均颗粒浓度呈“中心低、边壁高”,平均颗粒速度则呈“中心高、边壁低”的分布特征。高密度操作条件下,平均颗粒浓度及平均颗粒速度分布不均匀性更大。对于操作条件的影响,平均颗粒浓度随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减小,随颗粒循环量的增大而增大。平均颗粒速度随着表观气速增大而增大,但其随颗粒循环量的变化规律较为复杂。较小表观气速下(U_g≤3 m/s),平均颗粒速度随颗粒循环量增大而增大;而较大表观气速下(U_g>3 m/s),随颗粒循环量的增大,平均颗粒速度轴向分布变化幅度较小。这主要是因为较小表观气速下,气固间的作用力相对较弱,颗粒循环量的增加,使得颗粒形成聚团的几率增加,颗粒更多以颗粒聚团的形式通过下行床,导致整个轴向和横向的平均颗粒速度均增加。较大气速下气固作用较为强烈,增加颗粒循环量对颗粒聚团的形成影响不显著,颗粒的运动主要受表观气速影响,故平均颗粒速度变化不显著。基于以上研究,本论文进一步探讨了下行床内颗粒聚团特性及其随操作条件的变化趋势。颗粒聚团静态特征参数主要包括聚团固含率、聚团时间分数及聚团出现频率。主要研究结果表明,颗粒聚团固含率在轴向上呈“顶部浓、底部稀”的分布规律,这与下行床内平均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特性一致。在下行床底部充分发展区,颗粒聚团固含率为0.7~15.5%,颗粒聚团时间分数为30.3~40.4%,颗粒聚团出现频率在390~780 Hz之间。从横向分布来看,颗粒聚团固含率和时间分数呈“中心低、边壁高”的分布趋势,而颗粒聚团出现频率呈“中心高、边壁低”的分布特征。考察操作条件对颗粒聚团时均特性参数分布规律的影响可以发现,聚团固含率及聚团时间分数随操作条件的变化规律一致。二者随着表观气速的降低或颗粒循环量的增加而增加。对于聚团出现频率,其随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这主要是因为表观气速增加使得气固作用强度增加,颗粒聚团的形成和破碎频率随之增加。颗粒循环量对聚团出现频率的影响则在高低密度操作条件下略有不同。固定操作气速且颗粒循环量较小时(G_s≤300 kg/m~2s),随着颗粒循环量的增加,聚团出现频率在下行床入口处有所增加。入口处气固作用较为强烈,颗粒循环量增加,气固及固固接触概率和相互作用均得到加强。因此,入口处的聚团形成及破碎更加频繁,表现出较大的聚团出现频率。当颗粒循环量达到500 kg/m~2s时,下行床内实现了高密度操作。高密度操作条件下,增加颗粒循环量强化了颗粒与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形成的颗粒聚团将更加稳定,故导致颗粒聚团破碎现象有所降低,聚团出现频率有所下降。颗粒聚团的动态参数主要为颗粒聚团速度,在聚团速度及聚团持续时间的基础上还可以计算得到聚团弦长。颗粒聚团速度约为3.6~7.5 m/s,略大于相同操作条件下的平均颗粒速度。操作条件对聚团速度沿下行床轴向与横向分布规律的影响与其对平均颗粒速度分布规律的影响基本一致。聚团的弦长约为1.6~3.3 mm,且聚团弦长随表观气速的减小或颗粒循环量的增大而增大。对比高低密度操作条件下的结果可以发现,低密度操作条件下,聚团弦长随表观气速变化更明显,变化范围从1.6~3.3 mm;高密度操作条件下,聚团弦长则集中在2.5~2.9 mm,且基本不随表观气速及颗粒循环量的变化而变化。本实验操作条件下,颗粒聚团持续时间约为0.30~0.98 ms。对于操作条件的影响,颗粒聚团持续时间随表观气速的增加而降低。低密度操作条件下,聚团持续时间随颗粒循环量的增加而增加。高密度操作条件下,持续时间随颗粒循环量的变化规律则受表观气速的影响。在较小表观气速(U_g=1 m/s)下,颗粒循环量由500 kg/m~2s增加至700 kg/m~2s时,颗粒聚团持续时间随之降低;而在较大表观气速(U_g=3 m/s)下,颗粒聚团持续时间则随颗粒循环量的增加而增加。
其他文献
Ba(ZrxTi1-x)O3固溶体由于具有良好的介电、压电、热释电和铁电性质,因而被广泛用来制造微波谐振器、压电换能器、红外探测器及铁电随机存储器等。电场与力场对Ba(ZrxTi1-x)O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具有全天时和全天候的工作特征,在军事和国土安全领域已经被普遍采用。对SAR图像进行理解判读的过程中,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即是合成孔径雷达目标识别。近年来,人工智能方法的研究热潮慢慢转向为深度学习领域,且在图像处理领域中深度学习模型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本文依据SAR图像的成像特性,研究基于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的SAR图像目标
滥用非食品添加物的不法行为会带来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罂粟壳是国家明令禁止的非食品添加物然而一些不法商家为了经济利益将其加入食品调味汤料中(如火锅底料)。罂粟壳主要含
每个国家的工业设计技术水平决定了其经济发展的程度和水平。由于现代工业技术设计对于经济的巨大推动和引导作用、拥有着巨大潜力的高附加值以及它特有的文化价值等特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政府提及并作为国策,并将其快速发展视为是经济的集约化和快速增长的关键组成要素和推进一系列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由此可见,其重要性和地位足以吸引人们了解这个领域。随着对我国现代工业设计产业的快速培育和发展,对我
环己烷的氧化产物KA油(环己醇和环己酮)是尼龙-6、尼龙-66聚合物和其他精细化学品商业化生产的重要原料。与工业生产中传统的环己烷热催化氧化相比,光催化是一种新兴技术,具有
本文在商用USY分子筛催化剂的基础上,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分别向其上引入单组分和双组分过渡金属氧化物,通过对所制备催化剂表征发现,等体积浸渍法能有效的将单/双组分过渡金属
多组分注塑机独立转盘是一种模块化的扩展注塑设备,配合独立注射单元,可实现标准注塑机与多组分注塑机之间的灵活转变,具有广阔的市场价值和应用前景。转盘承载模具后会发生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对稻米的需求量也大大提高。伴随而来的是水稻大面积种植而出现的一系列农业生产问题。水稻稻瘟病是由稻瘟菌(Magnaporthe oy
由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以及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引起的黑条矮缩病给我国的水稻产量造成了巨大
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是危害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小麦、大麦、黑麦、水稻等禾本科作物[1]。小麦赤霉病的主要病原菌是禾谷镰刀复合种,病害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