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血管疾病(又叫脑中风,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约占85%。脑缺血损伤造成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因此,寻找与开发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成为当前医药学界工作者特别关注的研究课题。动物脑缺血模型为脑缺血药物筛选提供了有力的手段。模拟人类脑缺血特点,制备局灶脑缺血模型,研究脑缺血病理病生变化规律,对于寻找脑缺血治疗靶点,药物筛选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通过线栓法与电凝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比较和梓醇对两种脑缺血模型干预效应研究,以期找出两种方法制备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特点,为正确选择动物实验模型研究脑缺血病理病生机制和新药研发提供实验依据。第一部分:线栓法与电凝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比较方法:采用线栓法与电凝法制备局灶永久性脑缺血模型(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pMCAO),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神经肌肉功能评分、肌力测试、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平衡木行走试验)和脑梗死面积测定(TTC染色)以及死亡率观测比较两种方法制备脑缺血模型的特点。结果:线栓法制备局灶永久性脑缺血模型,缺血区梗死面积随时间增加而增大,24h、48h缺血面积分别占全脑面积的25.6%和44.9%,72h大脑缺血区域已达全脑的45.7%。实验中,模型小鼠死亡率高达28.57%,神经行为学测试选用神经肌肉功能评分和肌力测试两种方法,小鼠各时间点神经行为学功能缺陷随缺血时间延长有加重趋势,但各组之间行为学测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电凝法制备局灶永久性脑缺血模型,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不同部位梗塞面积有明显不同,表现为皮层梗死、皮层下梗死,梗死范围因凝闭部位不同而有差异。模型大鼠成功率可达100%,死亡率极低。实验选取凝闭大脑中动脉第2分支点的近心端,大鼠大脑缺血梗死面积随时间推移有所增加,6h、12h、24h、48h和72h大鼠大脑缺血区域分别占全脑的2.61%、7.76%、19.26%、20.16%和25.05%,死亡率为零。神经行为学评分选用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肌力测试和平衡木行走试验三种方法进行测试。结果显示,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和肌力测试评分有增加趋势,平衡木行走评分有降低趋势,统计结果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第二部分:梓醇对线栓法与电凝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干预研究方法:采用线栓法与电凝法制备动物局灶永久性脑缺血模型,采用神经行为学测试(神经肌肉功能评分、肌力测试、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平衡木行走试验)和脑梗死面积测定(TTC染色)研究梓醇对两种方法制备的局灶永久性脑缺血模型的干预效应:(1)治疗时间窗研究;(2)量效关系研究。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局灶永久性脑缺血后JAK2/STAT3/VEGF信号蛋白随时间变化规律以及梓醇的影响。结果:短期治疗研究显示,神经行为学测试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梓醇中剂量(7mg/kg)和高剂量(14.2mg/kg)显著减小动物缺血区梗死面积,提示梓醇具有减小脑缺血动物缺血区梗死面积作用,呈现出一定量效关系。神经行为学测试与TTC染色结果不一致。治疗时间窗结果显示,选择术前0.5h、术后1h和24h首次给药,神经行为学测试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梗死面积研究表明术前0.5h、术后1h首次给药梓醇治疗显著减小梗死面积,虽然缺血24h后首次给药仍然有效,但术前0.5h,术后1h首次给药效果最佳,缺血面积分别减小了33.65%和33.9%。神经行为学测试没有显示出明显差异。长期治疗效应结果显示,梓醇高剂量(10mg/kg)在缺血后7d和15d能显著减轻神经行为缺陷,改善缺血大鼠神经行为功能,减小缺血区梗死面积。神经行为学测试(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肌力测试、平衡木行走试验)在缺血后28d也能够反映出梓醇给药组与模型组神经行为功能恢复之间的差异,提示梓醇对脑缺血神经缺损有一定修复作用,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肌力测试、平衡木行走试验评价大鼠感觉运动整合功能,能够较好的评价缺血大鼠一周后的神经行为功能恢复情况,有效地反映药物的治疗效应。本研究观察了大鼠局灶永久性脑缺血后JAK2/STAT3/VEGF信号通路蛋白表达随时间变化规律,发现脑缺血后1d到7d期间,缺血区VEGF蛋白表达持续增高,提示缺血后早期(1-7d)脑水肿可能与VEGF表达上调有关,而后期VEGF的下调作用显示其血管新生效应的保护效应不足,15d之后开始下降,并一直延续至28d。梓醇治疗后,在缺血15d上调VEGF蛋白表达,至21d蛋白表达维持一定水平。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提示梓醇在早期下调VEGF蛋白,后期上调VEGF蛋白,这种调节与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结论:(1)线栓法制备脑缺血模型受影响因素多,梗死面积大,死亡率高,适合于脑缺血急性期脑保护研究。(2)电凝法局灶永久性脑缺血模型具有可视缺血面积可控,死亡率极低,可用于脑缺血后神经修复研究,皮质、皮质下、皮层梗死病理病生机制及药物筛选研究。(3)TTC染色反映脑梗死面积,能够较好反映出缺血后急性期各时间变化差异,但所选方法(神经肌肉功能评分、肌力测试、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平衡木行走试验)不能较好显示出急性期所观察时点之间神经行为学差异。(4)梓醇中剂量(7mg/kg)和高剂量(14.2mg/kg)治疗脑缺血有效,治疗时间窗研究表明术前0.5h、术后1h首次给药治疗显著减小梗死面积。(5)梓醇治疗脑缺血可能与调节JAK2/STAT3/VEGF蛋白信号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