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鮈鲫对饲料中主要营养素的需求及饲养策略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lianl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了稀有鮈鲫对饲料蛋白质、脂肪、总能等主要营养素需求及营养素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比较养殖温度、投喂频率、养殖密度等饲养策略对其影响,期望为提出实验鱼类稀有鮈鲫营养及饲养策略的标准提供基础数据。主要结果如下:  1.为期60天的生长实验发现,稀有鮈鲫幼鱼最大生长所需的饲料蛋白水平为29.2%,饲料脂肪水平为7.6%;根据回归关系得到最适值分别为32.0%和7.06%。稀有鮈鲫不同生长阶段对饲料蛋白、脂肪的需求不同,随着生长对蛋白质需求明显降低。稀有鮈鲫具有一定的根据日粮营养水平调节和控制摄食量的能力,对低蛋白浓度饲料显示出较高的摄食率,对高能或高脂的饲料的摄食率较低,高蛋白和脂肪人工配合饲料可能造成营养毒性。  2.饲料中适当的增加饲料脂肪水平可以减少鱼体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量,脂肪对蛋白质有一定的节约效应。脂肪水平为6%,饲料蛋白水平为27%时,生长最大;而脂肪水平为3%时,饲料中蛋白质水平提高至35%。稀有鮈鲫幼鱼生长合适的能量水平在12.5kJ/g左右,适宜的能量和蛋白比值(E/P)为41.7-50kJ/g,但会因其他营养成分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能量较低时,增加蛋白质会导致生长下降;能量过高时,饲料中的蛋白质会被用于供能,蛋白质利用效率降低。  3.当以鱼粉取代酪蛋白和明胶为主要蛋白源时,配合饲料中矿物质的添加对稀有鮈鲫生长的促进较小,鱼粉中的矿物质含量基本可以满足其营养需求。单独添加某种矿物质如Ca、P的添加会引起元素间关系的失衡,造成肌肉萎缩,畸形等病变;蛋白源为鱼粉或酪蛋白时,维生素的适当添加添加均可有效的促进生长。  4.饲料的营养水平会明显影响亲鱼的繁殖活动,亲鱼对脂肪的需求较高,一般大于6%。营养水平较低或是不均衡时,产卵间隔明显增长,产卵量、受精率、存活率等下降,但受精卵大小等无显著变化。  5.营养均衡的微颗粒配合饲料可保证仔鱼的存活率在90%以上,但投喂效果显著劣于活饵投喂。仔鱼的配合饲料在制作工艺上还需进一步优化以提高摄食率、降低饲料溶失率。  6.环境因子和饲养策略的选择对有机体存在综合作用,温度和投喂频率会影响消化速度。投喂频率应该与养殖温度相结合,温度升高是要适当增加投喂次数,而在温度较低时,即便增加投喂次数,也无法提高生长。过量摄食,可能导致鱼体脂肪积累增多,特别体现在内脏器官,且不利于性腺的发育。稀有觞鲫室内养殖适宜的水温为24℃,每天投喂两次。可通过提高养殖温度和投喂频率次,如28℃,3次/d来获得快速生长。  7.养殖密度对稀有鮈鲫各生长阶段的影响均十分明显,高密度对生长的制约可以通过密度释放得以缓解,而长期密度过高会带来不可逆的影响;适当增加饵料密度也可提高群体的生长速度,但饵料效率较低;养殖水体的绝对体积和养殖群体大小也会影响稀有鮈鲫的活动和生长,稀有鮈鲫生长对水深要求不高。  8.仔鱼期对环境因子要求较高,环境的突变很容易造成批量死亡或不可逆的影响;幼鱼和成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环境或是投喂方式发生改变后,稀有鮈鲫在行为、生理上会做出反应以适应这种变化,如不同的投喂频率会造成稀有鮈鲫肠道结构和消化速率的不同,生理结构和功能会逐步适应投喂策略。  通过系列的营养学及养殖实验,获得了不同生长阶段的稀有鮈鲫对主要营养素的需求量;充分了解了稀有鮈鲫的营养背景并制定了相关营养标准和养殖技术规范,可以取代或部分取代活饵投喂,减少微生物、寄生虫等对稀有鮈鲫的危害。通过标准饲料供给和养殖策略的执行,可获得相对均质化的实验用稀有鮈鲫。
其他文献
欧李抗逆性研究是以不同的盆栽两年生欧李品种为研究对象。在盐胁迫试验中以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处理浇灌农大3号和4号欧李品种,时间为58天;干旱胁迫试验采取自然干旱处理,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鳜(Siniperca chuatsi)是中国两种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极易受细菌性烂鳃病病原-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的感染。利用分子生
近年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致力于新型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大力推进了电力系统中分布式电源有着飞速的发展。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的应用呈现出非常可观的优势和好处。但随着经济的飞速成长,人们对电力供应的讲求愈加苛刻,集中式远距离输电不再能满足所提出的各项指标。而分布式电源DG(distributed generator)的接入可以机动地、漫衍地为当地负荷就地供电,优势很显著。但是这些电源的运行特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一个区域生态环境状态和演变的分析与辨识过程,用以发现区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矛盾,评价结果是区域生态环境管理决策与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文中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分布式能源管理技术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分布式、智能化和互动化是发展智能电网的必然趋势,同时也为电网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如能源的实时平衡、能源交易以及运行方式。可交易能源作为一种促进系统供需平衡的机制,与分布式能源、储能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支撑,是能源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售电市场不断开放,电力市场的运行和交易机制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学位
以山西省壶流河自然保护区的湿地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数量生态学的方法,对壶流河湿地植物群落进行较为系统地研究,包括湿地植物群落的分类和排序、优势
本课题系“构建高产CoQ10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项目子课题。 大肠杆菌CoQ生物合成途径中ubiA基因编码4-羟苯甲酸转移酶,它催化CoQ生物合成的限速反应。本课题利用温敏质粒p
电力变压器作为电网中昂贵且关键的设备,其运行状况对电网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有较大的影响。变压器内部结构的温度决定着变压器带载能力及其内部绝缘系统的性能,是考量其稳定运行的关键指标之一,变压器冷却器作为降低变压器内部温度的关键结构,其冷却性能直接影响变压器的内部温度,因此,研究变压器内部温度及冷却设备的冷却能力和冷却效率对变电系统的调控运行、减少损耗、检测与规避故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
化石能源匮乏和环境污染问题推进了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进而促使电动汽车充电与驱动一体化拓扑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充电与驱动一体化是通过元件复用与集成实现电池组充电电路与电机驱动电路的整合,进而扩大行李舱体积和电池组数量,对车载装置小型化轻量化、电池舱和行李舱体积最大化具有推动作用。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充电与驱动一体化拓扑结构实现充电系统与驱动系统的一体化,该拓扑有三个端口,分别为输入交流源、动力电池与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两大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势在必行。其中,太阳能和氢能的研究和应用日渐广泛。但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内在间歇问题以及较大的波动会给其光伏发电的应用带来一定障碍,若将蓄电池、燃料电池和光伏电池结合,则能够有效地消除光伏发电系统间歇性功率波动的影响,提高系统效率本文在进行联合发电系统模型建立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负载需求和具体环境特点,提出适合在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