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活性低分子量肝素的制备及活性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nikun0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素是一种硫酸化的多糖,属于糖胺聚糖家族,主要从哺乳动物的肥大细胞中分离得到。肝素通过与其他不同蛋白结合,可以发挥重要的生物活性。它可以激活抗凝血酶,加速抗凝血酶在凝血连锁中抑制丝氨酸蛋白酶的速率,从而被作为一种抗凝血的药物被广泛的应用。由于肝素结构的多样性和分子量的多分散性,使其治疗窗窄,生物利用度低,半衰期短。此外肝素可能造成出血和诱导血小板减少(HIT)、骨质疏松等副作用。这些缺点限制了肝素在临床上的应用。因此,人们研制出了新型抗凝血药物,低分子量肝素(LMWH)。这类药物具有链短、结合部位少,生物利用度高,且半衰期长等优点。这种药物具有很好的医疗前景。本篇论文研究了β-消除降解法制备低分子量肝素钠的工艺路线,通过改变酯化时间和控制降解时间,制备出了最佳分子量范围的低分子量肝素钠。优化的反应条件为,酯化时间为25小时,酯化率为13.97%,分子量2000Da到8000Da的比例为71.1%;降解时间为1.5时,分子量2000Da到8000Da的比例为66.5%。低分子量肝素作为抗凝血药物虽然具备了许多优点,但是在制备过程中,降解导致部分戊糖活性中心被破坏。戊糖结构中N-,6-O-及3-O-位硫酸基参与结合AT-Ⅲ,与抗凝血活性有关,其中3-O-位硫酸化极为重要。因此,本篇文章重点研究了低分子量肝素活性的提高,通过酶修饰的反应,增加3-O-位硫酸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低分子量肝素的戊糖活性中心的数量。反应过程中需用到两种酶,硫酸基转移酶(3-OST-I)和芳基硫酸基转移酶(AST-IV),重组质粒转化到E.coliBL21(DE3)工程菌后,能稳定表达AST-IV和3-OST-I融合蛋白。经过Ni-NTA Agarose Fast Flow柱的分离纯化得到了纯度较高的酶,并且通过酶活性的测定,确定了酶的比活度。本篇文章用发色底物法,测定了修饰后低分子量肝素的抗FXa的活性,并用未修饰的低分子量肝素进行比较,经过测定FXa活性百分比,可以计算出低分子量肝素的半抑制率(IC50),结果显示,Fragmin、Innohep和Lovenox三种低分子量肝素经过修饰后与未修饰之前相比,IC50值分别降低了3.3、8.7和2.4倍,说明修饰后,抗凝血活性大大增强了。本文最后探讨了3-OST-I修饰的肝素经过降解酶Heparinase的作用后,降解的寡糖片段分布。在过量的Heparinase作用下,肝素可彻底被降解成双糖单元,但是经过3-OST-Ⅰ修饰后的肝素,在硫酸化的葡萄糖胺与3-O-位硫酸化的葡萄糖醛酸之间的糖苷键,不能被Heparinase切断,降解后的肝素可得到带有3-O-位硫酸化的四糖。经过实验验证,修饰后四糖的含量提高了8.2倍,进而说明了修饰后的肝素,其活性中心数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其他文献
借鉴现代集成制造哲理在机械行业的成功经验 ,分析中国家具行业的生产、管理等特点 ,从现代家具企业集成制造的实际需要出发 ,提出了在中国家具行业实施现代集成家具制造系统
<正> “悬念”是电影和戏剧惯用的创作手段,一般戏剧和故事影片都以此提出问题或摆出矛盾,吸引住观众的心,然后通过环环相扣的情节,层层揭示,引领观众寻根究底,从而使作品产
本研究检测化疗药物环磷酰胺(CTX)对正常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在骨髓造血细胞自我更新、定向分化中的作用。首先建立CTX处理的小鼠模型(一次性腹
<正>在成人的世界里,儿童就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他们幼稚,不成熟,依靠成人,强行把成人世界的东西搬到儿童脑瓜里去。看似积极、忙碌,但实际上收效甚微,甚至是好心做坏事,因为
本文首先从民事执行不能案件的概念、特征、构成出发,探讨了民事执行不能案件在民事强制执行程序中的现实情况,并通过笔者在基层法院执行机构的实践,从第一视角分析了对执行
返程投资,作为我国大力吸引和利用外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是外资政策、资本市场发展、税收制度改革、资本项目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其深刻而复杂的国内
<正> 前言 以理化分析的指标辅佐感官审评,进行茶叶质量的科学管理,是长期以来人们探索的重要课题。采用常规成分分析,在红、绿茶方面已有了一定的进展,但花茶方面还基本处于
目的描述孕妇妊娠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和评价妊娠期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水平,并探讨妊娠期心理和膳食营养因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09年12
对《专利法》第三次修订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针对专利平行进口、专利行政执法,本次修订未涉及到的无效程序,专利侵权抗辩,以及专利法未明确的何为在中国完成的发明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