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隧道穿越邻近危险建筑物的影响与施工控制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tombo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线路规划限制、建筑物密集等原因,在城市中新建的地铁隧道很难完全避开既有建筑,此时其安全性易受到盾构施工引发土体扰动的威胁。本文依托无锡地铁3号线工程,针对盾构在微承压水土层始发、近距离穿越邻近危险建筑物遇到的难题,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盾构穿越施工过程中对土体变形与建筑物的扰动影响,探讨建筑密集区盾构安全施工的控制技术,确保盾构隧道的安全施工。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统计分析无锡地铁3号线公山盾构区间监测数据,采用Peck与Loganathan经验公式法研究地表横断面沉降变化特征。通过回归分析,反算得到沉降槽宽度与地层损失率,并应用于沿隧道方向的地表沉降变化拟合中,验证了经验公式方法的适用性。(2)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构建反映现场工况的土体与建筑物模型,根据土体整体变形结果判断盾构穿越过程中周围土层的变化。分析盾构施工横断面的地表沉降曲线,并与监测数据反映的沉降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建筑物角柱竖向应力及沉降变化分析,研究盾构穿越对该建筑物结构的扰动影响。(3)对盾构掘进参数和盾尾注浆参数设定进行理论分析,结合公山区间盾构参数设定值的统计结果,研究不同盾构施工参数对土体扰动的影响。根据盾构施工参数间的耦合关系,确定理论注浆参数,以指导实际施工中注浆参数的设定。(4)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盾构始发段加固前后的土体变形规律进行分析,探讨了盾构始发穿越对建筑物的影响。采用盾构参数控制与始发端头加固方法,实现盾构始发后安全穿越邻近危险建筑物。
其他文献
交通事故发生多与人因相关。为了提升道路交通安全,面向驾驶者的源头治理成为当前交通管理的难题之一。一方面,我国的道路环境和驾驶者习惯与西方国家差异很大,因此不能照搬国外成果结论。另一方面,目前驾驶者风险建模研究大多基于传统历史事故数据,风险特征相对单一,限制了对事故风险机理的认知与高危驾驶者的精准识别。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面向城市中的三种主要交通方式(小汽车、货车、电动自行车),充分利用多源物联数据扩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里程飞速增多,交汇处的互通立交也不断增加。高速公路互通立交中出口匝道分流影响区既是容易发生拥堵的瓶颈区段,也是容易发生事故的危险区段。本文选取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处的二次分离出口匝道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六个类型,分析了该特殊出口匝道的交通特性,构建了外侧交织与换道密集的车道流量估计模型、提出了主线与关键车道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与提升策略。首先,通过多个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地图调研,将
在我国公路网建设逐渐完善的情况下,道路养护和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传统养护模式中,业主和承包商在养护目标、成本投入、效益等方面的矛盾越来越大。因此,为了缓解养护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使养护回归路面性能的本质,本文在借鉴世界银行组织提出的绩效养护合同基础上,对基于绩效考核的沥青路面养护模式进行研究,以此实现路面养护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共赢局面。本文首先回顾了沥青路面养护模式的类型及发展历程,总结了我
随着悬索桥跨径的不断增大,悬索桥结构趋于轻柔,其扭转频率和竖弯频率比不断下降,超大跨径海峡悬索桥的抗风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5000米级琼州海峡大桥为工程背景,在平行钢丝缆索悬索桥的基础上,增加碳纤维马鞍面空间缆索,提出一种超大跨径马鞍面混合空间缆索悬索桥的新型结构形式,平行钢丝缆索承担竖向荷载,碳纤维马鞍面空间缆索提高超大跨径海峡悬索桥的空间刚度,抗侧刚度和抗扭刚度,提高颤振临界风速。本文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的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交通事故发生的数量也逐年上升;而驾驶员的不正当驾驶行为,如超速驾驶、随意改变车道、操作不当等行为,是引起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针对由于驾驶员超速等行为引起的交通安全问题,各国政府采取了许多道路安全措施,比如安装超速摄像机。超速摄像机的使用有效地控制了驾驶员超速等行为的发生,国内外普遍采用超速摄像机执法方式来提高道路安全水平。但是,由于超速摄像机的使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开展,中越贸易蓬勃发展,物流运输需求旺盛。这不仅为服务于中越跨境运输的物流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其面临着更为广阔的市场挑战。如何实现中越跨境运输的降本增效,已经成为众多物流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公路接驳模式研究欠缺的问题,以中越公路跨境运输接驳模式为研究对象,从集装箱交换模式和双边接驳车辆调度两方面分别开展研究,
学位
高速公路是城市间联络的重要方式,承载着巨大的客货运交通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高速公路正面临着事故频发、拥堵频繁等挑战。自动驾驶技术作为前述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正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工业界的关注。近年来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迅速,有望在高速公路等环境下得到普及应用。本文针对中低渗透率环境下高速公路自动驾驶车辆专用车道设置问题进行研究,依据专用道隔离形式和设置位置提出了微观交通仿真框架和模型,为评估设置高速公路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就一直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社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让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与日俱增,持续提高的机动车保有量也带来了愈发尖锐的停车矛盾。欧美日澳等发达国家在多年前就开始转变思路,在昔日作为战备设施的人防工程中加入新的功能,赋予其停车设施、地下商铺等常态化形象,敞开洞门、服务社会,构建“平战结合”的人防设施,我国北京、上海、南京、深圳等发达地区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开拓人防工程服务
倡导公交优先,提高城市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充分发挥公交系统的服务效能一直以来是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战略目标。公交车作为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具有载客量大、运输效率高以及绿色环保等优点,因此在城市范围内实施公交信号优先策略对提升公交服务水平、改善城市客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目前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存在的实时性不强、难以适应公交到达的随机特性等局限性,在公交行程时间实时步进预测的基础上,结合右转合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