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全景综观的语言游戏观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are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择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观入手,旨在一目了然地传递维特根斯坦思想的精髓,并唤起人们对这一概念的普遍的、通俗易懂的特征格外重视--它是从全景综观的层面理解思想家维特根斯坦的哲学之关键。笔者着眼“语言游戏”观,解剖、分析并理解他的全部哲学思想,目的是希望人们能够看到哲学与生活、理论与实践彼此密切关联;还能逐渐领悟:从古到今,人类世界一直就是联系着的,中西方哲学思想在历史上实际存在着对话与交流;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对世界做出了贡献。本文通过深入解读当代西方哲学潮流,来提升人们对参与其中进行互动、对话的热情、需要和必然性的认识。这样一来,东西方人们就能够分享维特根斯坦提出这些核心论题的缘由:就能够理解“语言游戏”、“意义即使用”、“家族相似”及“遵守规则”等,与其“语境”、“生活形式”及“世界图景”等所讨论的基本问题是相互联系、趋于一致的。通过探讨“全景综观”这个语词表述,笔者希望与学界共同探索并挖掘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观的深刻性、理论拓展的基础性及其对当代世界哲学发展的理论价值。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作者力求通读全部维特根斯坦著作及国内外研究专著、论文,反复考证、探索维特根斯坦哲学中看似简单的“语言游戏”观(即,一种世界观),明确阐明当代西方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观的全景综观的哲学意义。关于“语言游戏”的全景综观这个理解,本文将从维特根斯坦思想的历史演进角度,就其全景综观的哲学、语言游戏与生活形式的语境、哲学语法的深层涵义、遵守游戏规则的层面、社会关系模式及基于实践的哲学、科学哲学的方法论及多维的思维向度所引发的意义等等来分析。   维特根斯坦着眼于语言哲学,因为,语言一直以来就是广泛而又深刻的主题。众所周知,语言渗透到我们生活中每一个方面,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它的定义本身,任何有关语言性质的讨论必定会与人类认知的、社会的及各文化形态组成数不尽的关联。他引导我们去思考各种复杂的关系,外在与内在,可见的与不可见者,以及现实与表象之间的联系,他揭示了这个事实,即语言意义本质上难以精确或进行综合的解释。我们不可能简洁地写出语言的性质和意义后,就能够把握其深刻旨意和复杂性。维特根斯坦指出,人类的一切普通的行为活动就是我们理解一种未知语言的参照体系,语词只有在生活之流中才有意义。哲学家首先要明确,哲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不同。哲学的任务是逻辑上澄清各种思想,在参与活动中去阐明各种活动的思想及意义。   维特根斯坦反复宣称并强调哲学不能容忍形而上学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说,那就是,我们应该以反形而上学的方式去阐明哲学思想和哲学意义。维特根斯坦认为,许多传统哲学问题都是不要回答的,因为,语言的错误使用产生了这些假问题。只要人们可以显示出所问问题有某种已然的误解存在,有些问题就会得以消解。比如,哲学家喜欢提问,“身心的关系如何?”或者“心智和大脑的关系怎样?”然而,仔细观察使用“心智”这个词,就不难发现心智并非一种实体,而可与身体或大脑构成任何所谓的关系。同样的道理,许多哲学家会感到奇怪,逻辑命题描述什么,或者问,数学命题描述什么?弗雷格认为,逻辑命题描述大多数思想间的普遍关系,而不要考虑所问的问题涉及何种思想内容;并且他还认为算术命题描述数字间的关系。然而,维特根斯坦坚持认为,仔细审查逻辑的、数学的命题,会使我们认识到,这种种命题并不描述任何东西--这些命题的作用完全不同。   维特根斯坦认为,这些都是我们探寻意义时所出现的典型问题,它的根源在于某种不清楚--概念上的不清楚,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澄清语言概念上的不清楚而得到解决或消解。我们可以谨慎小心地,主要通过描述词汇的用法来澄清。那么,怎样区分语言学者和哲学家的工作这两种学科间的差异呢?两种学科首先所考虑的问题不同,而且,语词运用的各个方面也有根本的区别。比如,传统语法,即,语言学,会关注一个及物动词后必须连接宾语或宾格来表达意义。然而,哲学的思考更加类似于关注这样一些问题:人的感官能力有多远--目的是要澄清各领域出现的问题,或者那些超出人类范围的问题。   人们很长时间一直迷惑不解:当维特根斯坦提示我们通过描述语词各种各样的用法去消解哲学问题时,他极力试图把语词从形而上学的用法中拉回到语词的日常运用里来。然而,日常用语中好像有太多这样的误解。如何能够通过描述日常语言来消解哲学问题呢?   大多数人的迷惑是在于误解。因此,我们必须区分日常标准的语词使用和非标准的隐喻性语词使用和语词误用等等情况。而且,当维特根斯坦讨论有关名字和意义问题,或关于思维和想象问题时,他关注的是日常非技术性词汇。然而,在《哲学语法》里,他的数学思想里所讨论的是无穷基数,以及有限和无限数组,他并不是关注日常普通词汇,而是那些高等数学里的术语。但是,两种情况都在于他想要显示我们正是用错了这些术语才产生种种迷惑,不论这些情况是发生在日常的还是技术性的术语里。   在所谓的日常语言表达式中,我们的日常用法可能引起许多误解和错误。然而,维特根斯坦之所以对日常语词的普通用法发生兴趣,他关注的并不在于日常说的话是否是真或假的断言,而是这些话里面,哪些有意义哪些没有意义。维特根斯坦并不是像摩尔那样捍卫所谓的日常语言。的确,维特根斯坦根本没有捍卫任何经验性的信仰。他极力描述意义的范围和目的,是要说明特殊的哲学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违反了那些语言描述范围时所产生的。   哲学方法是描述性的,但其目的是要消除概念上的迷惑,即概念上的含糊不清,以及阐明概念类型。一般来说,哲学上的成就是实现或者展示一类概念与另一类概念的区分。比如,理解与其说是一种心智状态,不如说是一种能力更加准确;还有,哲学展现了一种概念不属于那些表面上看似相同的类别;再比如,意旨某事并不是一种行动或一次活动,领悟仅仅存在于脑海里的画像并不是一种形式的感觉;再有,相信并不是一种智力状态。维特根斯坦坚持认为,并非所有的哲学问题都源于我们各种对语言的误解。他看到,还有很多其他导致概念纠缠不清的问题。人们就是容易因科学和科学方法而昏昏沉沉、思绪不清。所以,会导致他们不由自主地在哲学研究中模仿科学程序。比如,当他们诉诸于相关推论达到最佳解释来应对“他人心智存在”之惑的问题时,就好像“其他人存在”这个命题是一种假设。人类具有异常有力的潜力--这是科学中最重要的智慧特征,科学里人们总倾向于在一个法则或解释性理论下极度使某些现象最大化。但是,哲学里这样处理就可能引起广泛混淆,进而更加引发我们把概念现象搞错,并在只可能出现特例的情形下去一味地探寻普遍性。   理解维特根斯坦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他强调详细描述各种可能性事物。这既不是为了避免描述我们的语词使用--似乎那样会有教条主义之嫌疑,或者会冒险对某些可能虚伪的东西作出肯定;相反,这样做是使我们进行正确的描述;维特根斯坦所说的“其他可能性事物”,不是“观察问题的方法”或“新的幻觉”:似乎我们可以藉此“一劳永逸”,只要从中做出选择即可;他是提示我们有多种观察事物的方法或新的观点。维特根斯坦是向我们指出观察事物的正确方法,这既是对各类有疑问的表达式的语法的忠实反映,也是要让哲学上的荒谬之事物昭然若揭。这样做的用意并不是要永远放弃解决或消解哲学问题;相反,他肯定地说,与其他问题相比,哲学问题肯定就是完全可以解决的。维特根斯坦所确定的解决方法,并不是通过向我们展现语法可能会是别的什么东西,而是反复提醒我们,语法就是如他所显示出来的那样平平常常而已。并且,他让我们看到这些描述的种种结果。把他有关“各种可能性事物”的论述弄清楚,有助于我们看到他的真实研究目标--语言游戏、遵循规则、生活形式等等,从而明确我们如何进行全景综观的哲学研究。   他放弃了哲学所谓的“高尚”性观念,即哲学作为研究独立于语言和独立于心智的世界本质的概念。他转到后期思考的主题;哲学方法是语法式澄清的方法--描述我们语言的逻辑结构,达到消解哲学问题的目的。   维特根斯坦引入语言游戏、城市、工具箱、家族相似等比喻的几个主要原因。首先,比喻是一种显现或展示概念的形式,而不是解释或者给概念下定义。这就与他本人的想法非常吻合,他认为种种解释并不会教我们概念是怎么回事,也不显示给我们看。他用比喻的第二个原因,强调比喻,维特根斯坦就把我们的注意力从内在或心智的事件引向去关注那些外在的实体和过程,这些是我们所有人都可以观察并加以思考的事物。但当我们试图理解语言是什么时,很自然地我们会把它看作某种源于心智的事件。然而,如果我们说语言就像一座城市,或像一种游戏,我们就已经把注意点转移到了我们所有人能够得到的、可以用于思考和加以讨论的各种具体实体上来了。而如果我们就心智事件的精确性质进行辩论时,就如同我们是走在一条光滑的路面上--我们很难继续前行;因为,这时除了用最普通的或暗示的方法,没有用以比较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心智事件的共同基础。这种重新引导我们从内在向外在来关注事件的定位方法,就是维特根斯坦的主要分析要素,并且标志着该方法与各种传统分析哲学方法一个重要的差异。   维特根斯坦努力向我们展示怎样、为何要向外观看--密切注意各种不同环境下,差异是怎样改变我们所说的和所做的东西。说明各种环境的作用不是很容易的。每天日常生活里,我们在各种情况下学会使用各种心理学的术语。但是,每天的日常必需并不会要求我们学会描述所有这些详细环境。   引入了“脚手架”概念后,维特根斯坦说,我们可以拿着笔和纸进行思考。这样,问题又来了,我们的头脑在哪里?在维特根斯坦来看,谈论大脑和身体无异于认同身心二元论,与其说二元论是经验的差异,不如说它是语法的差异。维特根斯坦解决这个“身心二分”危机的方法就是建议我们不要把二者分离。哲学家们面临在大脑和心智上的二元论的性质问题,他们忘记了这种分离肇始于原初时作的分离。维特根斯坦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并不是想法把身心二者重新合在一起,而是首先就根本不分离二者。那就是说,不要把语言全面抽象化,只研究语言与思想及语言与日常用法的关系--去观察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中使用的语言,只有这样去研究,语言才像是到了自己的家里。   如果我们观察日常语言的用法,身心二元论问题就不会产生。接受身心二元论这一观点就意味着你腹背受敌、进退两难;你被迫在二者之间作出选择:要么选心或大脑--这是唯物主义者的办法,要么还是选择心,此心乃是非实质性的体内“居住者”,也就是如赖尔所称的“机器之幽灵”--这是理想主义者的办法。维特根斯坦的解决办法是:构想的、思考的或作为的那个东西不是“心”或“大脑”,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个人来到、并生活于这个繁杂纷扰的世界,这个人还要与其他人交流。这就是我们分析一切人类智能活动的基础,不是分析人体的神经元和神经健这些彼此孤立的的成分。这就是维特根斯坦对身心二元论的解决办法。   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就是为语言的清楚和明晰而作的奋斗。他提出,不要去构筑一个可能会比我们的日常语言更加精确、“逻辑上完美的语言”,或者是用逻辑的方法去分析语言上的错误。维特根斯坦对世界进行新的哲学运思,就是要使我们相信,必须、也一定有办法重新调整我们调查研究世界的方式:不要去寻找潜在的语言逻辑,我们需要观察:在现实世界里,语言实实在在是怎样使用的,因为,并不是潜在的逻辑使我们意欲表达得更加清楚,而是我们的语言环境,人类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和生活实践使然;我们就是在这些情况下运用语言,也正是这样的语言为我们提供了我们所寻找的明晰的意义。   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和方法对世界哲学的影响将会持续不断,并将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比如,大陆解释学传统与分析解释学传统之间出现的日益融合的趋势正受到广泛的讨论。维特根斯坦给分析解释学带来巨大影响。这些重要的哲学家都受到维特根斯坦的深刻影响。还有更多领域有待我们去探寻。   众所周知,维特根斯坦留给后人的伟大财富就是他的新观念和新方法--从探寻真理向寻求意义或理解的转变,新方法就是指提供描述的语言游戏的全景综观法,以及那些看清楚语境环境下事物之间的联系的方法。   维特根斯坦努力明晰地表示什么是语言游戏的核心和关键,那就是新的水晶般晶莹剔透的哲学--拓扑式的全景综观法。研究问题是哲学的特点,这些问题不是经验的、科学的,哲学问题也不能用实验的办法来解答,并且这些问题不需要新发现。因此,对任何个体进行抽象一般性概括只会引向歧途,也远离了哲学研究究竟是要为了什么。哲学问题常常表现为寻求人与人、人与事物的关联情况的本质和特性;去体验、关注人类现实生活,很多哲学问题也就会得到解决。
其他文献
马克思曾经把“任何真正的哲学”比喻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们现代社会理论与实践的核心代名词。追求和谐作为人类永恒的理想目标,在
女性形象一直是画家们热衷表现的对象,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着显要的被关注的地位。艺术创作中的女性形象,一方面展示了绘画艺术的审美倾向,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时代、政治与经济的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习惯,也改变了世界。美国Netscape创始人、硅谷著名投资人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文章惊呼
本文报告了88名慢性放射病恢复期病人血液系统的研究结果。对病人观察期是,停止接触辐射源以后1~5年(30人)、6~10年(13人)和10年以上(27人),这些基本上是X射线工作人员(共70名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针对目前物流成本管理相对落后的现状和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中存在的缺陷,将成本管理会计范畴的作业成本法应用于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中。在对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模型深入研究的
现代性既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大历史事件,也是一大思想和精神事件。现代性的发端及其全部问题之奥秘,源于人类的启蒙运动。但晚了几乎一个世纪的德国启蒙运动却与英、荷、法的启
本文主要从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及家具设计三方面讲中国传统文化与设计的联系,平面设计又从图、文字、图与文字结合方面来写,环境艺术设计主要从室内设计的新中式风格和园
2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四肢序贯式正压反搏治疗后,20例(91%)于第1次反搏开始后10~20分钟内胸痛迅速缓解,ST—T波总改善率71%。存活20例,死亡2例。作者初步认为此法对抢救心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