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村寨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活态载体,相对完整地保留了民族文化基因,直接反映着各历史时期村寨族人的生活及社会状况。但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以及环境恶化等一系类问题对民族村寨传统文化构成了严重威胁,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遗忘自己的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失忆、错忆、残忆、断忆促使传统文化急剧变迁。因此,挖掘、唤醒文化记忆,促成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保护尤为重要,而旅游则是传统文化保护的时代选择,文化内涵又是旅游价值提升的核心支撑要素。因此,文章选取湖南省永州市勾蓝瑶寨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传统文化的旅游化保护路径。
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八个章节: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章介绍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对国内外传统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说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第二章阐述文化记忆理论和文化符号学理论的分析框架,并厘清与界定了传统文化、旅游化以及旅游化保护的相关概念。
第二部分为论文的基础部分,包括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第三章对案例地进行了界定,对勾蓝瑶寨的旅游发展概况进行了说明。第四章以文化记忆理论为分析框架,对勾蓝瑶寨传统文化的类型、特征进行了阐释,并提炼出了勾蓝瑶寨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符号。第五章则在从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文旅产业及旅游宣传等角度剖析了传统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情况,并总结出勾蓝瑶寨传统文化的旅游活化利用程度较低,仍处于初级的保护性开发阶段。
第三部分为论文的核心部分,包括第六章和第七章。第六章着重分析了勾蓝瑶寨传统文化在旅游开发中面临的保护与传承困境,即村民保护意识薄弱,村寨景观受损严重;传承人稀缺与断层,文化传承后继乏人;旅游产品开发不当,传统文化失真弱化;经验管理水平滞后,利益主体矛盾凸显。问题导向下,结合文化记忆理论框架,第六章提出了勾蓝瑶寨传统文化旅游化保护路径:第一,记忆识别,重塑传统文化机理韵味;第二,记忆传承,构建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第三,记忆创新,推进传统文化传承转型;第四,记忆主体,平衡村寨居民利益分配。
总之,文章在文化记忆理论的既设框架下,主要运用田野调查法对勾蓝瑶寨传统文化的旅游化保护情况作了实证研究,对民族村寨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有效融合路径作了初步探讨,而在实践上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对民族村寨文化记忆的重视,或为着眼于传统文化保护的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八个章节: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章介绍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对国内外传统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说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第二章阐述文化记忆理论和文化符号学理论的分析框架,并厘清与界定了传统文化、旅游化以及旅游化保护的相关概念。
第二部分为论文的基础部分,包括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第三章对案例地进行了界定,对勾蓝瑶寨的旅游发展概况进行了说明。第四章以文化记忆理论为分析框架,对勾蓝瑶寨传统文化的类型、特征进行了阐释,并提炼出了勾蓝瑶寨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符号。第五章则在从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文旅产业及旅游宣传等角度剖析了传统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情况,并总结出勾蓝瑶寨传统文化的旅游活化利用程度较低,仍处于初级的保护性开发阶段。
第三部分为论文的核心部分,包括第六章和第七章。第六章着重分析了勾蓝瑶寨传统文化在旅游开发中面临的保护与传承困境,即村民保护意识薄弱,村寨景观受损严重;传承人稀缺与断层,文化传承后继乏人;旅游产品开发不当,传统文化失真弱化;经验管理水平滞后,利益主体矛盾凸显。问题导向下,结合文化记忆理论框架,第六章提出了勾蓝瑶寨传统文化旅游化保护路径:第一,记忆识别,重塑传统文化机理韵味;第二,记忆传承,构建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第三,记忆创新,推进传统文化传承转型;第四,记忆主体,平衡村寨居民利益分配。
总之,文章在文化记忆理论的既设框架下,主要运用田野调查法对勾蓝瑶寨传统文化的旅游化保护情况作了实证研究,对民族村寨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有效融合路径作了初步探讨,而在实践上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对民族村寨文化记忆的重视,或为着眼于传统文化保护的旅游开发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