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西方之间——克洛德·罗阿与中国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pbv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洛德·罗阿(1915—1997)是法国当代著名作家,伽利玛出版社文学顾问。他在诗歌领域成就斐然:1985年获得龚古尔诗歌大奖,1988年获诗人之家大奖。他的诗作通俗易懂,阅读率很高,和雅克·普雷韦尔、让-吕克·莫朗等一起入选法国中小学生诗歌学习教材。此外,他还是目光敏锐的文艺批评家、汉学家,大器晚成的小说家,备受欢迎的儿童作家、游记作家……他终生热爱写作,在文艺的各个领域留下孜孜不倦地探索真理和理性的身影。   克洛德·罗阿(罗阿是他自己取的中国名字)在中国介绍不多,他的作品尚未被大量翻译,有关他的评论也不多见。钱林森在其著作《法国作家与中国》(1995年)中介绍了罗阿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精妙评论,江伙生在《法国历代诗歌》(1997年)和《法语诗歌论》(2000年)中介绍、翻译了罗阿的诗歌。两位前辈无不提到罗阿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钟情。   罗阿认为写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他的抱负就是通过写作来表达并与别人分享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他关注人的生活状态,不断思考人的命运,用手中的笔记录了身处其中的时代,是公认的二十世纪法国的见证人。他发现中国并与中国对话,这也构成罗阿探索人生和世界的一个重要部分。这篇论文将以罗阿与中国的联系、对话为切入点,进一步介绍这位20世纪法国作家。   论文分三部分共十章。   论文第一部分分为两章,分别介绍罗阿生平及其创作。罗阿出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法国抵抗运动,曾经是法国共产党员,反对殖民战争……他几乎参与、见证了发生在二十世纪法国甚至西方的所有重要政治、社会事件,并用手中的笔记录了这个动荡的世纪带给人的灾难和困扰,被称为二十世纪法国的见证人。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他遭遇并逐渐爱上了另一个神奇的国度--中国,并在失望和沮丧之际从中国文化中寻得莫大慰藉。   第二部分共五章阐述罗阿对中国的发现及他与中国的对话。首先,罗阿与中国接触的途径多样,主要包括:青少年时代阅读与中国有关的书、到中国实地旅行和考察、与中国人的友谊。罗阿自小大量阅读中国典籍以及有关中国的书,上世纪五十年代终于实现梦寐以求的中国之旅,得以深入与中国文化对话。罗阿与中国人--在此我们例举赵无极、苏轼这两位中国古今人物的杰出代表--的友谊是罗阿发现中国、与中国交流的重要途径,更是重要表现和重要内容。因此这部分独立成为第三章(第二章内容见后)。赵无极1950年初刚到法国就得到罗阿的赏识和支持,后者为他作传记、写评论,为赵无极尽早取得法国社会的接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罗阿把赵无极看作中西方文化融合的活生生的、无可辩驳的例证。1952年,经罗大冈介绍,罗阿了解了苏轼这位中国宋代最伟大的诗人,此后,罗阿跨越时空,与苏东坡进行精神对话。他不仅专门写书介绍苏轼生平,而且大量翻译苏轼诗词。苏轼的魅力不仅源于他的盖世才华,更是源于他的高尚人格及其面对人生和世界的态度。接下来回到第二章,阐述他对中国的感情。罗阿几乎把中国视为第二故乡,自始至终,他毫无保留地表达对中国的热爱:心灵之爱和头脑之爱的结合--引用他所欣赏的司汤达的话。他的爱既来源于气质上与中国的相通相似,也出于对人的境遇的关注,把人口众多、历史文化悠久、经济不发达的中国视为理想的研究对象。第四章阐述罗阿的中国诗歌翻译活动--他与中国交流、对话的焦点。作为著名诗人和中国诗歌爱好者,罗阿的中国诗歌翻译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罗阿诗风颇近宋诗,他翻译大量唐宋诗歌和中国古代民歌,自称是中国诗歌的偷窃者。最后一章探讨中国文化对罗阿的启发:罗阿从中国文化中体会到凝视与沉默的奥妙,对他的诗歌创作有重大影响。   第三部分共三章,介绍罗阿笔下的中国及其理解中国的方法和原则。罗阿不仅热爱中国,而且希望更多的法国人理解中国,因为中国是法国的兄弟国家。该部分第一章是对罗阿《中国入门》的介绍。罗阿第一次访问中国以后随即发表《中国入门》,全面介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接下来两章涉及在认识中国这个问题上罗阿所批判和所倡导的。《中国入门》之后,罗阿陆续在法国重要报刊发表评论中国的文章,努力向法国人介绍真正的中国。这些文章后来结集出版,题为《关于中国》。一方面,罗阿抨击了某些法国人(包括某些所谓汉学家)对中国的偏见并究其根源:他们要么由于对中国一无所知而叫嚣“黄祸论”,要么满足于根据自己的意愿制造中国神话,要么仅仅把中国看作时髦的话题跟着炒作一番,一旦潮流转向,他们便不再过问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命运。另一方面,罗阿就如何理解中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要在“同”的基础上理解“异”,从人的立场出发来理解中国人;要研究古代中国,也要研究现代中国;要研究中国精英人物,也要研究普通中国人;掌握中文对理解中国、走向世界必不可少……这些六七十年代发表的想法直到今天仍然值得为数不少的法国人乃至西方人思考、借鉴。通过倾听这位真正的人道主义者,中国人民真正的朋友的心声,我们便能够对东西方之间的交流、融合抱有更大的希望和信心。   从青年时代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到后半生走近并热爱中国,克洛德·罗阿也逐渐从西方文化走向中国文化,他的一生就是中西方文化对话、融合的过程。他以自己一生的经历向世人展示了中西文化融合的可能性和方式。  
其他文献
2007年8月15日,由国家认监委、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和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Inc.R(UL)联合主办的“2007国际小家电产品安全论坛”在广州东莞首次拉开序幕。此次
基本词汇是词汇体系的中心内容。对日语基本词汇的考察是日语词汇研究的重要一环,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计量方面对基本词汇进行考察固然重要,但对其进行语义方面的考察,可以深入阐
学位
有谁可以告诉我“我为新兴做贡献,提质增效我争先”演讲比赛主题的魂魄是什么?有人说是“新兴”,也有人说是“提质增效”.但在我看来,今天主题的魂魄是“我”.“新兴”就像是
期刊
法朗士是法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他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戏剧和文艺评论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1921年,瑞典文学院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的
北美地区著名的产品认证机构CSA International日前在广州举办制冷设备技术研讨会,介绍了北美的能效法规,加拿大政府对酒柜设立的能效新规,并讨论了一些有助于节省能源的技术
近些年来,在二语习得界有关形式教学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形式教学如何更有效的帮助二语的发展。Long(1991)认为,相比单纯针对语言形式的教学,在以意义为中心的交际环境下引起学习者
学位
三岛由纪夫(1925-1970)原名平冈公威,是日本文坛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被称为“并非战后派的战后派”作家。1949年,三岛发表了小说《假面的告白》,使他一跃成为战后日本文学的旗
本研究通过在语料库基础上对中国高年级阶段英语学习者和西班牙高级阶段英语学习者在议论文写作中动词HAVE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揭示学习者在英语使用过程中面临的普遍
20世纪法国文坛,女性主义书写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涌现出娜塔丽·萨洛特、西蒙娜·德·波伏娃、玛格丽特·杜拉斯等杰出的女性主义作家。她们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腻的笔触“
山东和远自控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简称CIIIC)及齐鲁软件园骨干企业,是在山东金现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动化部基础上,为适应能效管理及电力监控技术的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