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啓期、曾子、孟子“三乐”思想的美学阐释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m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荣啓期、曾子、孟子三人均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按现今归属地同属济宁市人。他们从家庭伦理、主体人格和审美情感的角度出发,深入思考了人生意义、生活过程、价值趋向等问题,并各自阐发了“三乐”思想。本文主要对三人的“三乐”思想从美学的角度进行了阐述,认为其美学主题为“乐感美学”。本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绪论主要分析了中国哲人关心情感和精神现象的传统,并引申出了“乐感美学”的概念。第一章分别对荣啓期、曾子、孟子的“三乐”思想进行了介绍。鉴于时人对荣啓期的了解较少这一实际,着重对荣啓期的生平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二章着重分析了“三乐”思想产生的基础,认为“三乐”思想产生的哲学基础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对音乐净化人心作用的认识;其心理基础是强调“以和为美”、“德”“寿”互通和“比德”的审美意识;其社会基础是士人阶层的崛起和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关注。第三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重点对“三乐”思想所揭示的美学内蕴进行了阐释。“三乐”思想所显示的“乐感美学”内蕴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关注人生、化育天下的人文情怀;二是乐生安死、乐道安贫的超脱意识;三是宁弃人爵、修其天爵的精神追求;四是“先意承志”、“兄弟无故”的孝悌向度。第四章分析了荣啓期、曾子、孟子“三乐”思想的局限性。荣啓期“三乐”思想所关注的重心是人们的感性直觉问题,曾子关注的是孝悌思想,孟子关注人们的内心的道德培养以及主体人格精神;曾子、孟子的“孝”道观具有明显的思想糟粕;并且他们因过分注重内心的修养而有脱离了社会环境实际之嫌。结语部分呼吁,在物欲挤压人性、焦虑孤独感加剧的今天,人们更应该保持“乐天知命”的情感状态。
其他文献
期刊
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BIAs)是一类具有重要研究及药用价值的次生代谢产物,目前该类生物碱主要来自于植物。去甲乌药碱合成酶(NCS)参与BIAs的合成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该
母亲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但她慈祥的面容,瘦弱的身躯,朴实善良、勤劳坚强的形象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牢牢地印在我的心里.rn母亲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触动着我的思绪
【目的】揭示蝉棒束孢居群形态性状的变异式样。【方法】通过对15个居群,75个蝉棒束孢菌株17个显微形态性状的观察和测量,采用SAS 8.1软件对蝉棒束孢显微形态性状数据进行描
胡塞尔现象学的核心是意识的意向性问题。意识的基本特征就在于它永远指向对象。但是,在意向体验中现时的被意指的那个“对象”不会完全孤立地和封闭地、完全不确定地和未知
在人类的思想发展历程之中,意识形态问题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从意识形态概念产生之后,它就更加成为多种学科共同关注的主题之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意识形态问题
期刊
蓝天和白云的心一样,希望白鸽自由翱翔;学校和家长的心一样,希望学生健康成长。在店子中学,学生是绿芽,在和谐的校园里健康成长;学生是游鱼,在知识的海洋里编织梦想;学生是主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论文试图从阿伦特的政治恶这个视角来探讨现代伦理的困境及其出路。与西方道德哲学传统把恶看作是善的匮乏或某种特殊力量作用的产物不同,政治恶的问题在于它消除了使得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