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发展的现行资本,是农民进行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基本保障。我国农村经济、生活、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跟城市差距显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农业基础设施发展严重滞后,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管理不善,投资总额不足、投资效率低下等问题。在党中央2004年以来连续7年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2011年新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建设的背景下,研究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融资模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农业基础设施融资模式是指农业基础设施在获得资金融通的过程中采用的普遍性和规律性的运作方案。本文将我国农业基础设施现有的融资模式分成财政性融资模式、市场化融资模式和其他融资模式三个大类别,前两种融资模式是现行融资模式的主要类型,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对我国现行的农业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的分析和印度、日本、美国三个国家在农村基础设施融资过程中的经验研究发现:1、财政融资模式从融资结果上看融资总额不足是主要问题,从融资渠道上看各级政府之间财权和事权不对等、权责不清。具体体现在:①财政投向农业的建设资金从总量上看呈增长态势,但是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并不稳定,有些参考指标甚至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对比投向城市的基本建设资金更是差距甚大。②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47%,但是支出却占国家财政支出的近80%。2、市场化融资模式受限于应用条件和农业基础设施的公共品性质难以推广农业基础设施难以市场化、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以及农业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成体系、农村金融尚不完善、农村发展落后,这些客观因素给农业基础设施市场化融资模式的应用造成了障碍。根据以上情况,本文认为:1、短期内财政融资模式在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导地位难以改变,财政惠农力度和调控引导功能都要加强;2、建立层次分明的权责机制有利于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意识,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率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设管理水平;3、市场化融资模式是农业基础设施融资模式中的重要组成,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4、可以通过政府引导、项目组合、完善金融环境、发展当地经济等途径可以增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市场化程度,有利于市场化融资模式的推广;5、财政融资和市场化融资都是为了保证农业基础设施所需资金,农业基础设施融资过程中需要将政府的调控、支持作用和市场的高效、多样化特点结合起来,发挥不同主体的各自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