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为临床核心症状,是患病率,复发率和社会功能衰退率极高的精神疾病。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都伴有轻重不同的睡眠障碍,表现为睡眠潜伏期增加、睡眠效率/维持率降低、觉醒时间/次数增多等特点。针对抑郁症睡眠障碍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睡眠生理特征和主观评估报告。前者运用多导睡眠图(PSG)探测,后者多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PSQI)。国内外关于主观和客观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的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抑郁症患者睡眠进程中的生理指标对主观评估的影响及主观睡眠障碍的评估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2月至2012年4月入住我院医学心理科的抑郁症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 CCMD-3)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听力健全,初中以上文化水平;④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性物质所致抑郁及其他睡眠障碍,如睡眠呼吸暂停或肌痉挛;⑤患者知情同意,且能够配合完成研究。共有34名住院患者满足入组条件,进入研究。在第一部分研究中,抑郁严重程度入组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20;在第二部研究中,抑郁严重程度入组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排除睡眠因子后≧14。治疗期间均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主要是支持性和认知行为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以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与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双重抑制剂(SNRIs)类抗抑郁药物以及唑吡坦类药物为主。患者入院时由医学心理科的住院医师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估抑郁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在入院一周内进行多导睡眠图(PSG)检查,检查当晚停用安定类药物且在必要时给予谷维素20mg口服,次日让患者填写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PSQI)。经过4周的治疗,再次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和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PSQI)评估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和睡眠质量。结果:第一部分研究结果显示:1)抑郁症患者主观评估的实际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与客观检测到的睡眠生理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SQI量表中主观评估的睡眠时间显著低于客观监测的实际睡眠时间[(285.29±89.38)vs.(346.26±57.29)](P=0.003),主观估计的睡眠效率也显著低于客观睡眠效率[(0.62±0.15)vs.(0.71±0.10)](P=0.001)。2)通过计算主客观睡眠指标的相关性发现:疗前PSQI评分与运动觉醒时间相关显著(Spearman rho=0.352,p=0.041);入睡时间因子与运动觉醒时间相关显著(Spearman rho=0.429,p=0.011);睡眠效率因子分别与运动觉醒时间、睡眠总时间、实际睡眠时间、客观监测到的睡眠效率相关显著(Spearmanrho=0.444,p=0.009, Spearman rho=-0.374,p=0.044,Spearman rho=-0.377,p=0.028,Spearman rho=-0.427,p=0.012);催眠药物因子与醒起时间相关显著(Spearman rho=0.343,p=0.047);PSG中的REM潜伏期分别与治疗前PSQI量表中的睡眠时间因子和睡眠效率因子相关显著(Spearman r=-0.398,p=0.020,Spearman r=-0.422,p=0.013)。第二部分研究结果显示:1)通过对比抑郁-重度睡眠障碍组和抑郁-轻度睡眠障碍组的睡眠生理指标可知两组被试在醒觉时间、觉睡比、睡眠效率、睡眠维持率上存在显著差异,重度睡眠障碍组的醒觉时间显著大于轻度睡眠障碍组[(64.421±33.09)vs.(40.000±26.34)](P=0.030),觉睡比显著高于轻度睡眠障碍组[(19.075±7.19)vs.(12.307±5.26)](P=0.006),睡眠效率显著低于轻度睡眠障碍组[(67.569±8.16)vs.(75.537±11.31)](P=0.025),睡眠维持率显著低于轻度睡眠障碍组[(80.905±6.99)vs.(86.859±7.08)](P=0.022)。2)治疗前,睡眠因子分与HAMD分和HAMD除睡眠因子分相关显著(r=0.572,0.378,P=0.001,0.033),且两组患者的HAMD-24除睡眠因子后评分、绝望因子分存在显著差异,重度睡眠障碍组的HAMD-24除睡眠因子后评分显著高于轻度睡眠障碍组[(26.211±4.22)vs.(22.571±5.30)](P=0.036),绝望因子显著高于轻度睡眠障碍组[(4.895±1.97)vs.(3.286±1.20)](P=0.011)。3)治疗后,在排除了药物因素和入院时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差异,两组被试HAMD-24除去睡眠因子总分及各因子分的减分率无显著差异,即治疗前的主观睡眠质量并不影响抗抑郁疗效。结论: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抑郁症主客观睡眠障碍存在一定的联系与差别。(2)主观睡眠质量影响患者治疗前的病情严重程度,也是抗抑郁治疗疗效的一部分,但不影响患者抗抑郁治疗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