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观察临床输卵管炎性不孕患者的分型、用药规律及疗效;通过相关实验研究,分析膈下逐瘀汤加减方对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大鼠模型的作用机理及效果。研究方法1、按照输卵管炎性不孕症诊断和排除标准,临床共纳入患者225例。统计分析患者的证型、用药规律及疗效。2、实验选择雌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四组:正常组、病证模型组、康妇炎组、膈下逐瘀汤组,采用复合刺激联合输卵管注菌的方法,制造符合中医证候特点的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大鼠模型,分析用药后的相关指标变化。研究结果1、临床输卵管炎性不孕证型分别为:气滞血瘀型、湿热瘀阻型、肾虚血瘀型、寒凝瘀阻型和气虚血瘀型,各型比例分别为44.89%、29.33%、16.44%、5.78%、3.56%。2、方药使用上,共用药116味,药次3004次,涉及18个类型。3、经治疗后,气滞血瘀型、肾虚血瘀型、湿热瘀阻型、气虚血瘀型、寒凝瘀阻型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依次为94.06%,91.89%,90.91%,87.50%,84.62%。4、在动物实验中,与病证模型组相比,中药组的症候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组和康妇炎组的积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与模型组和康妇炎组比较,中药组血液黏度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的IFN-γ表达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康妇炎组比较,中药组的IFN-y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7、合笼后观察受孕情况,受孕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正常组、中药组、康妇炎组、病证模型组,分别为100%、50.0%、33.3%、16.7%。研究结论临床观察:1、在输卵管炎性不孕证型中,气滞血瘀型占44.89%,证明气滞血瘀型所占比例最多,膈下逐瘀汤加减方使用频率最高。2、方药使用上,活血化瘀类型药物频率最大、频次最多,为26.10%。3、通过对疗效有效率的统计,膈下逐瘀汤加减方有效率最高。实验研究:1.和模型组大鼠比较,膈下逐瘀汤加减方能改善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大鼠的行为体征,有效降低血液黏度、IFN-γ的水平,提高受孕率。2.和康妇炎组比较,中药组的体征、血液黏度、IFN-γ表达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证明膈下逐瘀汤加减方对于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的治疗效果优于康妇炎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