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湖是一个典型的浅水型湖泊,其污染底泥淤积严重,易造成湖体内源二次污染,引发湖泛生态危害,严重威胁太湖水源地的供水安全。实施生态清淤是减轻底泥内源污染的重要手段,也是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和太湖生态清淤规划,选取蓝藻聚集区、湖泛易发区及重要入湖河口水域作为清淤的范围。根据太湖污染底泥多年系列监测资料,采用拐点法确定清淤的深度。根据生态清淤工程的特点和要求,推荐环保绞吸式挖泥船作为太湖生态清淤的施工机械。以目前国内已引进并大量应用的荷兰IHC公司生产的环保绞吸式挖泥船为主。通过对疏浚船绞刀影响范围的监测,距绞刀头5-10m范围施工扰动现象不明显,10m以外基本无影响。最佳操作条件下,绞刀对水体扰动总体影响较小,平静湖面最大扩散半径为5-10m,顺风方向扩散距离略有增大。监测表明,绞刀施工扰动使湖区水质SS值恢复至湖水本底值需4-5分钟。不同清淤精度控制方案表明,GPS控制形成的浅点数最小,施工质量最高,是平面和航向精度控制的推荐模式.生态清淤的余水处理系统由排泥场、余水沉淀池、加药系统等组成.排泥场容积根据清淤自然方容量确定,利用大堤等现有构筑物作为围堰,降低工程成本。采用“物理沉淀+化学絮凝”的组合方法去除余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质。清淤的底泥以有机污染为主,可采用化学法、低位真空预压法固化,淤泥可用于建设湖滨带基底、大堤及绿化用土等,也可用于生产复合肥或制砖用土等。太湖生态清淤工程的实施,去除了污染底泥中所含的大量污染物质,尤其是表层污染较为严重的悬浮态流泥。以太湖底泥分布特征保守估计,太湖生态清淤污染物去除效益,全部工程清淤量约3600万m3完成后,初步估算清除湖内215万t OM,2.9万t TP,9.2万t TN。同时,直接增加太湖库容3600万m3。清淤工程的实施,使底泥表层的ORP由清淤前的厌氧(中度还原)环境改变至清淤后的中度氧化或氧化环境,对沉积物界面的钝化以及底生生物环境的改善都非常有益。生态清淤后仅半年清淤区已有70%种类的底栖生物得到恢复,底栖生物的密度和生物量也分别恢复61.8%和64.0%,说明疏浚区有较强的生物种群的自恢复能力;清淤工程可以明显减少浮游植物生物量;生态清淤对底栖动物、沉水植物有一定影响,但能在1—2年内得到恢复,且部分区域生态结构还能够得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