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心隐寡欲论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d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心隐,原名梁汝元,号夫山,因避祸改名,是明代仅次于李卓吾的异端思想家。李卓吾作《何心隐传》称其为“圣人”。何心隐在《明儒学案》中被归为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然而,无论从师承还是从学说本身,他的理论都与王阳明,王心斋,以及其师颜山农有着很大的不同,在阳明后学甚至是整个晚明思想中,都自成一派,独具一格。他的哲学理论以先秦文献中的概念为宗,并不发明创造或是发现重塑概念,是在运用先秦所传承的概念进行具体阐述时,重构出了一个双重否定的哲学样貌。第一重否定的是自唐代道学运动兴起以来的,哲学史角度的对待哲学问题的基本态度,第二重则是立足当下,依据人性的现实对当时流行的心性理论的核心价值进行尖锐的否定。而最能够体现其哲学的,便是其寡欲论。何心隐的寡欲论并不简单地停留字面义意上的对于人欲的限制,而是以此为基础发挥人欲的合理性,阐发人欲的合道德性,将道德与人欲结合。在何心隐的哲学中,“欲”同时是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最为重要的动力,这个“欲”也可以被解释成人的自我的主动性情感。因而,其寡欲说是包含着本体理论和实践理论的结构上相对完整的道学式的人性论。寡欲的意义并不是削减自我的欲望,而是树立自我道德主体,明晓欲当所欲的内容,最后去实行真正的道德。何心隐的寡欲论也分为本体理论和工夫理论,形式上接近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他消解了朱子学强调的逻辑上的人外之“理”,也同时消解了附加在“理”上的能够脱离感性主体而存在的(儒家)道德价值。他吸取了王心斋的“格物安身”的理论将儒家的价值,儒家的理论结合到人的身体上,结合到最为感性的主体上加以讨论。这便使得寡欲即是实现道德的途径,即工夫论,同时在实现的过程中所显现的价值又回归其本体,成就人的性情。但是,这种道德本体和道德工夫的一体关系必须要在现实的情境中才有被讨论的价值,而并不能超越现实进行讨论。何心隐的寡欲论的主要价值不仅仅在于这套理论提供现实的实现道德的理论解释,更是在于揭示了长久以来,在道德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情况下,人的道德堕落的根本性问题,那就是道德主体的丧失问题。寡欲将人之所欲从原本的圣贤之所欲,天理之所欲回归到了感性的人的本身,要求人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其次才能谈论道德。道德领域长期存在的超验的道德理论依据在何心隐这里转变为可感的经验性道德准则。在何心隐的论辩中,长期被以知为性掩埋的真正的作为“我”的道德主体,显露出了端倪。虽然最终将这个“我”的道德主体发扬的是李卓吾,然而何心隐的理论无疑是李卓吾理论重要的基础和背景。
其他文献
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都是马克斯·韦伯所提出的概念。本文试图通过自由和服从,与责任概念之间的分析,寻找到责任伦理的哲学立足点。并进一步分析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之间复杂的张
实验教学法是生物教学中惯用的教学方法,生物课程中的很多教学内容不仅需要教师的详细讲解,还需要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生
近日,“2013电子测量仪器产品应用情况调查暨年度特殊贡献产品评选调查活动”(以下简称“调查活动”)结果揭晓,R&S公司产品获多项大奖。“调查活动”已成功举办了6届,主要面向高等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它的社会作用越来越大,科技已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最重要因素。各国政府均十分重视科技的发展,纷纷加大对科学研究与技术
我国正处在社会结构的全面转型时期,和谐的社会结构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职业流动是社会结构的动态系统,开放、公正、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是合理的社会结构的基础,
这篇论文主要阐述林罗山的朱子学思想,并试图通过研究林罗山的神儒合一论、排佛论、排耶稣论、历史观、政治观等,全面把握日本德川幕府初期的儒学思想。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
马克思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着铁的必然性。资本主义社会无法摆脱自身的内在矛盾,其外壳必然被炸毁从而走向灭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一
基于高温风洞实验台,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和机械振动机构对振动平板单孔气膜冷却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测量吹风比在0.4~1.8范围内,静态以及振动状态下的气膜冷却效果,并分析了
本文对老子和谐思想对我国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文章对老子和谐思想体系进行了比较详实的归纳,结合我国国情,对阻碍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现实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归纳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与远距离消纳已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多个地区和国家能源与电力发展的新格局,也被看作未来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基本形式.这种格局对电能的多点并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