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间质细胞-内源性哇巴因的新来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lz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三个部分进行探讨。  第一部:SD大鼠睾丸匀浆和血清中的哇巴因浓度的比较  目的:比较SD大鼠的睾丸匀浆和血清中的哇巴因浓度。  方法:健康SD大鼠38只,体重200±20g,采用心脏采血获取血清同时获取双侧睾丸组织,并使用0.01mol/L的PBS进行睾丸匀浆获取匀浆上清液。使用大鼠EO 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和睾丸匀浆中的哇巴因浓度。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睾丸匀浆和血清中的哇巴因浓度。  结果:大鼠血清中的哇巴因浓度为(1.88±0.63)ng/ml,睾丸匀浆中的哇巴因浓度为(2.56±0.53)ng/ml,经配对样本t检验,SD大鼠睾丸匀浆中的哇巴因浓度要明显高于血清中的哇巴因浓度(P<0.01)。  结论:SD大鼠睾丸匀浆中的哇巴因浓度要明显高于血清中的哇巴因浓度,说明睾丸组织中可能存在分泌哇巴因的细胞。  第二部分:精液参数正常男性精浆和血清中的哇巴因浓度的比较  目的:比较正常男性精浆和血清中的哇巴因水平。  方法:按照人类精液检验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五版中关于正常精液质量的标准来收集27份正常精液参数的精液,并同时采集受试者的静脉血5ml,分别获取精浆和血清。采用人EO ELISA试剂盒检测精浆和血清中的哇巴因水平。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精浆和血清中的哇巴因浓度。  结果:正常精液参数的精浆中的哇巴因水平(2.69±0.23)ng/ml,血清中的哇巴因水平(2.41±0.17)ng/ml,经配对样本t检验,正常精液参数的精浆中的哇巴因浓度要明显高于血清中的哇巴因浓度(P<0.01)。  结论:正常精液参数的精浆中的哇巴因水平要高于血清中的哇巴因水平,说明精子所在的生精小管内的哇巴因浓度要高于血清中哇巴因浓度。  第三部分:睾丸间质细胞分泌哇巴因的探索性研究  目的:通过原代培养获取SD大鼠睾丸间质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睾丸间质细胞,并在黄体酮的作用下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哇巴因浓度。  方法:选择200±20g的SD雄性大鼠3只,采用胶原酶I消化法、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消化并提纯睾丸间质细胞,采用3β-HSD染色法鉴定细胞的纯度。细胞经过换液传代4-5次,细胞的纯度和活力都达到最佳,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饥饿12h后,再在无血清的培养基和不同浓度的黄体酮的刺激下培养24h,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哇巴因浓度。  结果:经过胶原酶I消化、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获取的睾丸间质细胞,经过培养传代4-5次后细胞的纯度达到90%以上。在不同浓度的黄体酮刺激下,细胞上清液中检测到一定浓度的哇巴因。  结论:睾丸间质细胞能够在黄体酮的刺激下分泌一定浓度的哇巴因。
其他文献
本文分三个部分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小鼠铅中毒模型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小鼠通过自由饮水,给予醋酸铅染毒6周,观察醋酸铅对小鼠体重及饮水量的影响,并通过检测全血及睾丸中铅
最近,几个朋友聚在一起聊天,大家不约而同地谈到,春节期间,《扬子晚报》上最有看头的要数新开设的“春节回家看看”。“春节回家看看”是《扬子晚报》为该报记者春节回家探亲
人参属于阴生植物,生长缓慢,产量低。近年来,开始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人参产量的提高。其中,使用 B_9已收到了使人参矮壮、增茎、高产的效果。同时,B_9在人参中的残留量
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来组织语文课堂教学,它的基本程式是读读、说说、议议、写写。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来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Tightly around the
前不久,上海市组织开展的大型石油储罐火灾扑救实战拉动演练在上海石化举行.rn演练模拟储运部七车间原油储备罐区一座10万m3原油储罐因雷击导致密封圈“起火”,火势不断蔓延
期刊
目的: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及CD105在人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甲状腺癌血管生成、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以正常甲
目的:评估医学生在网络PBL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探索网络PBL教学环境下影响医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为网络PBL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采用质性研
目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LR、LMR和PLR可以反映肿瘤患者体内炎症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本文主要探讨化疗2周期、4周期前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
长期以来,中学体育在教学方式上没有明显的改变,体现不出不同学段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优势,表现在内容重复,知识陈旧等方面.对不同个体的人传授相同的竞技运动技术,忽视了个体差
目的:  “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摆脱不快和焦虑,控制过度本能愿望和冲动行为的方式或手段,它是人格当中的稳定维度,自提出之日起防御机制就与多种精神疾病密切相关。遗传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