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化蚕丝蛋白纳米载体的制备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Chu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传统的肿瘤治疗策略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和生物医学的发展,出现了多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手段,包括光学疗法、基因疗法、免疫疗法等。其中,光疗法因优异的疗效和微小的创伤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注意。常见的光学疗法主要包括光热疗法(Photothermal Therapy,PTT)和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近红外光具有深度组织穿透能力,750-1350 nm的近红外波段被称为“生物组织的透明窗口”。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通常将近红外光作为光学治疗的激发光。光疗法用于临床治疗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载药体系的潜在毒性、药物上载率低、光敏剂或光热试剂转化效率较低等问题,开发生物相容性良好、合成工艺简单且高效的纳米诊疗体系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蚕丝蛋白是从蚕茧中提取的天然生物大分子,包括丝素蛋白(SF)和丝胶蛋白(SS)。因侧链上附有丰富的亲水性氨基酸,例如丝氨酸、天冬氨酸和苏氨酸,丝胶蛋白表现出很强的亲水性。丝素蛋白含有大量GAGAGS重复序列,是一种疏水性大分子。已有报道证实,蚕丝蛋白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忽略的免疫原性和多种生物活性。此外,蚕丝蛋白含有大量氨基和羧基,便于进行多种化学或物理修饰,从而赋予蚕丝基纳米材料独特性能。目前,蚕丝蛋白仍然是被未充分开发的生物材料。特别是关于丝胶蛋白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较少。因此,我们开发了一系列基于蚕丝蛋白的载药体系,用于肿瘤的光学治疗和联合治疗。(1)我们合理设计了一种基于丝胶蛋白的纳米粒子(SSC NPs),用于成像介导的光动力治疗。其中,光敏剂二氢卟吩e6(Ce6)通过酰胺化反应与水溶性的丝胶相结合。与游离Ce6相比,SSC NPs表现出增强的细胞吞噬效率和肿瘤球渗透能力。此外,在黑暗条件下,SSC NPs对4T1细胞基本没有毒性作用,然而,在较低功率的660 nm激光照射下,SSC NPs对肿瘤细胞表现出显著的杀伤效果,说明SSC NP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具备作为光动力试剂的可行性。对荷4T1肿瘤小鼠注射药物,可观察到SSC NPs比游离Ce6在肿瘤部位有更好的富集效果,这可能是由于纳米药物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更长所致。体内抑瘤实验表明SSC NPs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且不会诱发明显的副作用。总而言之,这些结果表明SSC NPs可能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一种基于丝胶蛋白的光动力治疗策略。(2)为了简化合成步骤,采用去溶剂法将疏水的光敏剂Ce6直接通过物理包埋形式包在丝素蛋白基质中,制得载有Ce6的丝素纳米粒子(SFC NPs)。SFC NPs具有均匀的尺寸并且在水溶液中有良好的稳定性。细胞实验揭示了SFC NPs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可被肿瘤细胞高效吞噬。在近红外光照射下,SFC NPs产生大量活性氧,对肿瘤细胞的线粒体和溶酶体造成了明显损伤。此外,SFC NPs对细胞核表现出浓度依赖的破坏效果。有趣的是,由于Ce6自身具备的近红外荧光,可以直接用纳米粒子SFC NPs进行实时体内成像,而无需引入其它染料分子。体内实验表明了SFC NPs可忽略的毒副作用和优异的治疗效果。考虑到制备简单以及治疗效果显著,我们期待SFC NPs在未来可以成为临床肿瘤治疗的一种选择。(3)为了破解单一疗法治疗效力不足的问题,我们构建了一类肿瘤微环境响应的前药纳米凝胶(SDC NGs)。采用谷胱甘肽(GSH)响应的交联剂(DBHD)将化疗药物阿霉素(DOX),光敏剂Ce6以及丝胶衍生物(SSH)共价交联,实现对肿瘤的协同治疗。值得注意的是,丝胶衍生物侧链含有大量氨基,除了与交联剂反应外,还作为一种稳定剂,赋予纳米凝胶SDC NGs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所得SDC NGs在生理环境下保持稳定,并在肿瘤还原环境中发生分解,实现药物的可控释放。SDC NGs由于合适的粒径,可实现在三维肿瘤球体中的深度渗透。此外,SDC NGs可以破坏细胞的DNA,进而促进细胞凋亡。与单一的化疗或PDT相比,SDC NGs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更强。体内和体外实验均证明了SDC NGs协同的抗肿瘤效果。本工作提供了一种GSH响应的丝胶药物凝胶制备方法,并用于肿瘤的精准诊断与治疗。(4)我们构建了基于再生蚕丝蛋白的载有DOX和光热试剂吲哚菁绿(ICG)的纳米粒子(SDI NPs),用于协同的肿瘤化疗光热治疗。首先,将再生蚕丝蛋白加入无水乙醇,制备载有DOX的纳米颗粒(SFD NPs),随后ICG通过静电作用吸附于SFD NPs的表面,形成SDI NPs。所得SDI NPs的粒径约为181.5 nm,表面电势为-17.2 m V。得益于其化学结构,SDI NPs可实现酸触发的药物释放,从而减少药物泄露,降低毒副作用。此外,SDI NPs具有优异的光热性能,在体外与化疗协同作用,可高效杀死肿瘤细胞。体内研究进一步证实了SDI NPs增强的肿瘤抑制效果。该工作为肿瘤的化疗/PTT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同时拓展了丝素在纳米医学领域的应用。
其他文献
速生林木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其产生的木材可以广泛用于生物能源生产、造纸和家具制造等领域。木材最重要的组成成分是次生壁,其不仅为植物提供机械支撑,赋予木质部长距离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能力,还有助于提高植物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因此,解析次生壁的合成与调控机制对于提高木材产量和改良木材性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次生壁的合成受到外界胁迫和季节因素的影响,植物激素茉莉酸(jasmonic acid,JA
学位
研究区位于安康市汉滨区石梯镇张太沟一带,处于南秦岭晚古生代、中生代铅锌银铜铁汞锑重晶石成矿带中。本文在充分研究已有地质、化探、矿产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同区域内典型的矿床对比分析,认为在研究区具有寻找重晶石矿床的巨大潜力,同时具有寻找金矿床和铅锌矿矿床的潜力,可为后续矿产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本文主要利用变分方法、极小极大原理、Nehari流形、Pohozaev流形、Nehari-Pankov流形、集中紧性原理等分析工具研究临界Choquard方程的基态解.首先,研究如下自治的临界Choquard方程其中,N≥3,2*α=(N+α)/N是关于Hardy-Littlewood-Sobolev不等式的下临界指数,Iα是阶数为α∈(0,N)的Riesz位势,函数g∈C(R,R)是非临界扰动项
学位
近年来,随着太阳能电池、光电活性纳米材料的深入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催生了新兴的分析技术——光致电化学(photoelectrochemistry,PEC)分析法。它集合了传统电分析技术和光分析技术,明显优于传统分析技术,得到广泛关注。由于PEC的外源激发光源装置和检测光电流系统相互独立,故而具有背景信号低,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稳定性高,更易实现微型化和集成化的特点。光电转换和电化学是实现PEC检测的
学位
随着基因组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人类对一些疾病的细胞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网络和关键生理途径的了解日益加深。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人体体液中某些生物分子的含量会发生异常变化,将这类生物分子统称为生物标志物,其可用于指示疾病的进程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因此,检测痕量生物标志物,包括核酸、小分子和蛋白质等,对理解其生物学和生理功能以及开展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生物传感器是集生物识别系统和信号处理系统为一体的
学位
与天然酶相比,纳米酶由于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物理化学稳定性,已广泛应用于催化、医学、生物等领域。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纳米酶固有的物理化学特性使其不仅成为酶替代品,也成为一类能响应多种外部刺激的多功能纳米平台。近期,广泛的研究工作集中在各种纳米酶的系统设计,通过定制的方式让纳米酶与一种或多种底物发生反应。例如,在肿瘤微环境中,纳米酶可以响应其p H值、过氧化氢和谷胱甘肽的浓度,以
学位
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增长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植物油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甘蓝型油菜作为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富含丰富的可食用植物油。研究表明,含油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相当于产量增加2.5个百分点,因此,提高我国油菜品种含油量具有重要意义。油菜含油量是一个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易受环境和母体效应等因素影响。近几十年来,已发现上百个油菜含油量相关的QTL,但控制这些QTL的基因及其分子调控网络尚不
学位
湖南古丈凉亭坳重晶石矿床产于古丈逆断层南东侧之北东向次级断裂破碎带中,赋矿围岩主要为上震旦统陡山沱组黑色页岩、泥质白云岩。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主矿体延伸稳定,矿石质量好。围岩蚀变主要为重晶石化、硅化、碳酸盐化和黄铁矿化。通过对本区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的分析,认为本区重晶石矿为低温热液型矿床,Ⅰ号矿体深部及南东桐木寨一带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该区重晶石矿成矿模式对于湘西地区重晶石矿找矿工作具有重
期刊
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是专性寄生于细胞内的真核类微生物,可以感染多种无脊椎动物以及人类在内的脊椎动物,因其感染周期长,防治手段少,是许多动物重要的致病病原。对于蚕桑产业而言,由家蚕微粒子(Nosema bombycis)寄生引起的家蚕微粒子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微孢子虫不具备完整的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和三羧酸循环通路,其复制增殖所需能量极度依赖于从宿主体内获得。但对于微孢子虫如何调
学位
轻量化技术是通过材料组配、结构及制造工艺优化来提高能效、减重减排,其中材料轻量化技术应用最广、效果最明显,逐步在汽车、农机和电器制造中,形成“以铝代铜和钢,铝-铜、铝-钢结合”的轻量化策略,铝、铜和钢的熔点(分别为660℃、1083℃和1538℃)、电阻率、导热率、比热容和电势差等物理、化学性能差异较大,传统熔焊技术易在接头处产生严重偏析、应力梯度和大量脆性金属间化合物,如:Al2Cu、Al4Cu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