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地球轨道中性环境以材料损伤效应初步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空间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a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地球轨道(LEO)除辐射粒子和等离子体环境外,原子氧、碎片等构成的中性环境对航天器的可靠性及寿命也产生重要影响。原子氧剥蚀、碎片撞击以及两者的协同效应的研究对保障LEO航天器的长寿命、高可靠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基于潘宁离子源的原予氧模拟器开展了原子氧效应模拟实验。通过对原子氧实验前后样品的质量变化、形貌变化、以及表面成分和含量的变化的测量分析,对原子氧效应的现象和机理进行了研究。   利用等离子体加速器对微小碎片撞击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撞击造成的材料表面损伤面积和碎片尺寸的统计,并结合Master2005空间碎片模型给出的空间碎片的在轨分布情况,计算得出了一些材料的在轨年损伤率,计算结果和国外相关结果较符合。并且,对碎片撞击诱发放电现象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试验中首次观测到了微米级超高速微粒撞击形成的等离子体诱发放电的现象。   对原子氧和空间微小碎片协同效应的现象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碎片撞击可以明显加剧原子氧对聚酰哑胺(Kapton)的侵蚀作用,所以在考虑材料的抗原子氧性能时,必须要考虑碎片与原子氧的协同效应。  
其他文献
井地电磁法是一种电磁勘探方法,对于传统的地面电磁勘探方法,井地电磁法能够更接近深部目标体,有利于有效异常响应信号的获得。其工作原理是将垂直双极源放入井中,在靠近目标
刘绍刚一九五八年生于济南,回族。一九八六至一九八九年攻读蒋维崧先生指导的文字·书法专业研究生,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古文献研究室主任,《出土
在一次文学史研讨会上,有些专家、教授描述1949年以后的文学状况是早春天气,作家有解放感,翻身感,胜利感。我觉得这个说法值得斟酌。我谈了一些肤浅的意见,这里暂且不表。现
在地球磁层中,能量粒子的爆发性活动往往造成许多空间天气效应,对人类航天,卫星通讯和导航定位等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些能量粒子的起源、加速与损失机制一直是空间物理学研究的热
党章在总纲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既是党的最终目标,也是党员的奋斗目标和崇高理想。党章还规定:“中国
随着矿产勘探精度要求的提高,单一的电阻率或极化率的测量很难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本文所研究的时间谱激电的正反演,在现有的时间域激电基础上,测量多个断电时间所接收的数据,不会
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发展与进步,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害越来越严重。中国是世界上受地震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近几十年来,因地震灾害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近几十年来发生的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人民群众是最实在的,他们不但要听你说得如何,更要看你做得如何。不光要听‘唱功’,而且要看‘做功’。”这告诫我们,要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新课程特别重视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成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质是师生双方共同设疑、质疑、释疑、解疑的过程,是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展开的。提问具有激发学习动机、启发数学思维、反馈调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