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现象,是青少年在认知、情感上欣赏、接受另一个人的外表、价值观、行为模式,并加以崇拜和模仿的过程。中学生阶段,出现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冲突矛盾,偶像作为“参照群体”为其提供了更多自我的可能性。因此,偶像崇拜没有对错之分,程度适中、方法正确的偶像崇拜是积极正常的,中学生可以从偶像身上习得优良品质,对社会的进步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非理性的偶像行为则会造成不良后果。近年来,个别偏激、狂热的偶像崇拜事件不仅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也给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群体造成极大的忧虑。他们担忧偶像崇拜行为会造成中学生学业成绩的波动和下降,因此对中学生偶像崇拜现象通常抱有消极态度,导致与学生之间教育矛盾和家庭矛盾。本文用较为客观和科学的数据分析揭开中学生偶像崇拜现状的真实面纱,旨在削减教师家长盲目的忧虑,消除偏见,同时为学校、家庭开展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更好地引导青少年理性地偶像崇拜,促进教师、家长与中学生之间的良性沟通与交流。本研究以济南市L中学为例,对中学生偶像崇拜的现状做了实证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对不同性别、年级的青少年群体的偶像崇拜行为进行比较分析,以展现中学生不同群体的偶像崇拜行为的特征差异;第二部分,探讨偶像的哪些特征吸引中学生对其崇拜,以及中学生选择偶像时更看重偶像的哪些因素和特质;第三部分,探讨偶像崇拜的类型和程度会对中学生学业成绩产生哪些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偶像崇拜行为逐渐增加。(2)“歌手”、“演员”和“体育明星”是中学生偶像崇拜的主要类型。(3)偶像崇拜的类型在性别和年龄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偶像类型的选择上,男生容易崇拜“体育明星”和“商界、政界、军事界、学术界、文艺界等杰出人物”,女生更多地崇拜“歌手”、“演员”和“亲人、老师和同学等身边人”。在偶像性别的选择上,男生和女生都倾向于选择男性偶像。(4)“品质与人格魅力”和“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是崇拜的主要内容和原因。(5)学业成绩与偶像崇拜程度、偶像崇拜类型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但理性地对老师同学亲人等身边榜样的崇拜对学业成绩向上波动有相关关系。文章最后用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和社会性别理论和对上述研究发现给出了可能的理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