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区数字基础设施规模及经济效应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kln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信息的生成与表达、处理与传播带来空前繁荣,对社会生活方式、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等带来了巨大变化,重塑人类的生活环境,开启数字生态。其中,经济领域作为社会的基础组成部分,受到的重视以及数字技术影响都最为突出,近年来,数字技术带来的经济增长在各国经济增长总量中占比逐年攀升,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领域。而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数字技术发挥经济效用的关键支撑以及数字生态的基础组成部分之一,对其进行研究能够更好地发展数字经济、构建数字生态,因此具有重要意义。关于数字基础设施的研究,早期学者一般采用网络、信息等基础设施指标作为研究对象,但这类指标已难以充分反映飞速演进的数字基础设施。目前,对于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的范围划分及规模测算,还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测算方法。并且,在定量研究方面缺少能够充分反映中国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和分布特征省级层面研究。对此,本文在借鉴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能够代表数字基础设施规模的主要指标和测算方法,并以此测算出我国各省市的数字基础设施规模,研究的问题主要是:我国各省市数字基础设施规模是什么水平?呈现出怎样的分布规律和差异性?数字基础设施规模在经济领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整合,从云服务、网络、数字终端三方面选取了能够代表数字基础设施的主要指标,并借鉴同类文献中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采用客观的熵值法对各主要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在算得的权重基础上,本文以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样本,分地区测算中国在2016和2017年的数字基础设施规模指数,从而对中国目前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行整体和分地区的分析,并对数字基础设施规模在地区间存在的差异性进行解释说明和影响因素分析。接着,利用测算得到的2016和2017年数字基础设施规模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基础设施规模对数字服务业、数字制造业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并探究了数字服务业在经济增长影响效应中的中介作用,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首先,中国数字基础设施规模总体水平虽在2016和2017年间有明显提高,但仍然偏低,且各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平衡,总体呈现出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以及“橄榄型”结构特征。其次,居民可支配收入、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额是数字基础设施规模差异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将中国分为东、中、西部三大地区进行分析后得出:三大地区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与数字基础设施规模的分布格局相吻合,两者有着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数字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上呈现出明显的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格局,对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差异产生了一定影响;东部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投资总额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整体呈东、中、西部递减趋势,但投资总额的增长率大小则表明三大地区间的数字基础设施规模差异有缩小的趋势。最后,数字基础设施规模对数字服务业、数字制造业和经济增长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实证检验结果验证了数字基础设施在数字服务业、数字制造业和经济增长水平方面的正向作用效果。此外,数字服务业在数字基础设施作用于经济增长过程中产生显著的中介效应,根据逐步回归法的检验结果,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水平的部分作用效果是通过促进数字服务业的发展实现的,即,数字基础设施能够通过促进数字服务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水平提高。并且这一结果通过了稳健性检验。
其他文献
截至2017年,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创下历史新高(1310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的碳排放总量也创出历史新高(134亿吨),可见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中国的碳排放影响仍然是值得探究的话题。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收尾之际,中国正面临经济增速降低、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三方面的压力。外商直接投资作为资本和技术的综合载体,社会各界均期望其能帮助中国面对上述压力。制定合理的外商直接投资开放政策,引进外
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以出口贸易作为重要经济支撑的发展方式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为解决这一困境,国内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并指出技术创新是加快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选择。但是,仅依靠国内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不足以在短期内提高我国技术创新水平,还需要依靠国际贸易进一步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基于这一背景,我国推行的对外贸易政策也从鼓励出口向“促进口”转变,并强调要扩大关键零配件的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当下社会已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新的犯罪手段,出现了一些新的犯罪方式。大数据时代,使得犯罪时间非线性,犯罪空间缺席性,时空组合的多维、多样性和任意性,这些都造成了复杂的犯罪态势及其数据化生态。由于我国公安机关侦查体制实行的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体制,传统的侦查协作主要是指面对一些难以破获的跨区域犯罪和流窜犯罪案
学位
近些年来,社会性的信任危机愈演愈烈。诸多学者就社会信任的培育问题,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出发展开了深入地探究,以期对社会现实问题予以回应。但学界多将目光投注于法律在信任建构中的主导性作用,寄希望于法律的社会调整功能,能够有效地规制民众行为,强化行为预期,消减机会主义的风险,促使社会性交往活动的发生。但对于其他社会规范在信任建构中的积极作用却鲜有关注。事实上,法律在秩序建构、信任生成等方面的实际作用,存在
不同于从生产视角出发探讨二氧化碳排放形成的气候问题,从消费的角度探讨二氧化碳排放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将这一研究思路称为“碳足迹”,这是因为由生产形成的碳排放其位置相对比较固定,而由消费引起的碳排放问题会随着消费行为及地点的变化而产生“轨迹”,这正是碳足迹的重要解释及由来。必须注意的是,有别于传统制造业等以生产为主的产业,旅游业主要由消费驱动,而旅游业碳足迹带来的生态环境变化尚未引起学界的广
学位
学位
投资者情绪如何影响金融资产价格作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许多研究表明,投资者情绪会影响股票收益,然而股票价格变化的直接驱动因素却是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的指令提交行为,但到目前为止,投资者情绪与投资者指令提交行为之间的关系尚不明晰。通过研究投资者情绪、指令不平衡与股票收益之间关系,有助于从微观视角探究股票价格变化的内在机理,对完善金融市场监管以及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有着重大意义。本
如何有效遏制隐性债务增量、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理论界和政府部门共同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持续膨胀无疑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诸多的障碍。因此,从现行制度出发,探寻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并提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风险防控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中国的政治制度出发,探讨了官员变更所带来的政策不确定性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