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弹阻燃微/纳米纤维海绵的可控制备及其保暖性能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人体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很容易冻伤,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死亡。防寒保暖材料可以蓄存大量的静止空气来降低热量散失,从而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天然保暖材料主要有棉花、羽绒等,它们存在强度差、易吸湿等缺点,在高湿环境下保暖性能会急剧下降,因此逐渐被疏水性合成纤维集合体所取代。但是合成纤维的直径较粗(>10μm),导致其保暖性能难以大幅提升。近年来静电纺丝技术已成为制备超细纤维材料的主要方法,其具有孔径小、形貌可控、制备过程简单等优点,在防寒保暖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静电纺纤维通常是致密堆积的膜材料,蓬松度和孔隙率较低,限制了在防寒保暖领域的应用。近期研究人员通过静电直喷的方法一步制备出了具有较好保暖性能的超细纤维材料,但其极易燃烧且会产生熔滴,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其力学稳定性差,蓬松结构易坍塌。因此,制备出一种兼具优良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蓬松保暖纤维材料将具有重大意义。本课题首先以聚亚苯基砜(PPSU)和聚氨酯(PU)为聚合物原料制备了高保暖性能的蓬松纤维海绵,探究了环境湿度对纤维海绵形貌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环境湿度为75%时纤维海绵的纤维平均直径为1.79μm,体积密度低至5.94mg cm-3,孔隙率高达99.53%。同时其断裂应变高达64.2%,断裂应力为133.5k Pa。最重要的是,其导热系数仅为26.49m W m-1 K-1,展现出良好的保暖性能。为了赋予PPSU/PU微米纤维海绵优良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本课题通过针头混纺的形式引入了聚酰胺酰亚胺(PAI)纳米纤维,并研究了不同混纺比例对纤维海绵形貌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海绵内部形成了互锁网络结构和粘结点,提升了纤维海绵的力学性能,断裂应力达到了148.6k Pa,且在100次压缩循环后几乎不产生塑性形变,外力撤去后能迅速恢复原貌,展现出良好的压缩回弹性。同时PAI纳米纤维的引入提升了纤维海绵的热稳定性,极限氧指数(LOI)达26.2%,平均损毁长度为75mm,并且在燃烧过程中纤维海绵不会产生熔滴,展现出优异的阻燃性能。另外,其导热系数低至24.68m W m-1 K-1,在压缩100次后,导热系数仍可以达到27.31m W m-1 K-1,在40~90%的不同环境湿度下,其导热系数维持在25.24~26.09m W m-1 K-1之间,表明该纤维海绵具有稳定的高效保暖性能。进一步本课题比较了PPSU/PU/PAI微/纳米纤维海绵与三种商用保暖絮片的综合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商用保暖絮片在燃烧过程中均产生熔滴,且损毁长度远大于纤维海绵的损毁长度。同时其导热系数低于三种商用保暖絮片中导热系数最低的涤纶絮片(30.91m W m-1 K-1),但其克重仅为涤纶絮片的42.8%,展现出轻质保暖特性。该纤维海绵的成功制备为新型阻燃保暖材料的研发提供了新的见解和策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实际意义。
其他文献
包头钢铁集团在金属冶炼、矿业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原料尾矿大多长期露天堆放,导致周边土壤及植物遭受不同程度的重金属及稀土元素复合污染,大量富集了重金属和稀土元素的尾矿区植物,若处理不当会造成二次污染。本文以包钢尾矿区典型代表植物青蒿、艾蒿、芦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生物质热解、微波消解和富氧燃烧灰化等方法,研究重金属元素、稀土元素含量分布及迁移规律,比对生物质热解固相产物和富氧灰化产物中各金属富集情况的
学位
槐糖脂是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因其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稳定性,且某些结构槐糖脂所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加之具有低毒、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等优良特性使其在多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本文探讨了槐糖脂的生产菌株及其产物特点,并对槐糖脂高产菌株Starmerella bombicola在提高其基质转化得率和改善其产物多样性遗传改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传统育种和代谢育种的
期刊
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植物生长,氮氧化物是最危险环境污染物之一。目前商业上通常使用V2O5WO3(Mo O3)/Ti O2,其毒性极高。为了避免因硫和灰尘而失活,并确保安装位置的安全,SCR反应器通常安装在低于200℃的脱硫除尘装置之后。在这种情况下,高温催化剂的使用将大大增加因重新加热烟道气而产生的经济成本。因此,开发低温高活性的无钒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是以富铈稀土精矿材料为载体,利用硝
学位
当今世界,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开采和消耗所诱发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竭泽而渔的困境。为了摆脱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严重依赖,亟待开发更加清洁的绿色能源以满足全球能源需求。与此同时,清洁能源的能量存储转换方式十分关键,研究者们始终致力于高效可持续的先进储能器件的研发。水系锌离子电池具有成本低廉、安全性好、对环境无害、功率密度高等显著优点,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移动设备等的重要储能器件
学位
目前,为了满足电动汽车和消费类电子产品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迫切需要具有高能量密度及高安全性能的电化学储能系统。金属锂,自然界储量丰富、价格低廉,且具有高理论容量(3860 m Ah g?1)和低电化学电位(?3.04 V,vs SHE),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可充电电池负极材料。然而,锂金属表面不具备成核位点,造成锂离子的不均匀通量以及锂的随机成核,从而形成苔藓状或树枝状的锂枝晶。其次,锂金属
学位
煤化工行业在中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缺失的战略地位,但排放的煤化工废水含有焦油、酚类物质、含氮杂环化合物等,成分复杂,很难被常规的水处理工艺有效降解。本论文的目标污染物为喹啉和吡啶,采用性能稳定、制备简单的ZnO作为催化剂构建光催化体系。为提高ZnO的光催化降解吡啶的性能,一方面通过构建异质结提高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率,另一方面将光催化与过硫酸盐高级氧化体系耦合来增加反应的活性物质。主要研究内容及结
学位
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CFRTP)具有轻质高强、成型周期短、抗冲击性能良好以及可以回收再利用等优势,已逐渐成为新一代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之一。在常见的热塑性树脂中,聚苯硫醚(PPS)凭借其极低的吸湿率、突出的热稳定性、良好的结晶性和优异的耐溶剂性能而被作为CFRTP优先选取的树脂基体之一。早在上世纪末碳纤维增强聚苯硫醚(CF/PPS)复合材料已应用于湾流G650高端商务机尾翼。近年来
学位
可穿戴和可植入设备的飞速发展对其能源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可靠、环保、柔性且可以自发电的供能元件是可穿戴设备理想的能源供给方式。在此背景下,柔性热电材料与器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借助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温度差,柔性热电材料可以实现持续稳定的电能输出,在柔性电子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大部分柔性热电材料和器件的性能都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因此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探索性工作以提升其输出能力
学位
白云鄂博矿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轻稀土矿区,随着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导致地表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因此,开展矿区植被恢复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矿区植被自然恢复进程缓慢,需要我们在充分考虑植被恢复的即时效果和长期效果的基础上,采取人工措施将乔、灌、草、藤相结合加快矿区植被恢复进程。本研究通过布设样方法统计矿区现有植物种,分析采矿活动对植物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影响。从中选取长势良好且具有多度和频度优势的植物种,采集
学位
近年来,开发能量密度高、倍率性能优秀、循环稳定性强的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当今储能技术方向的研究热点。对于电池而言,电极材料的性能至关重要,而目前商业化石墨负极的容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一些科研工作者们对硅基负极的组分进行了详细的探索,他们发现与单质硅相比,硅氧化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硅基负极在锂离子电池循环过程中发生的体积膨胀,而硅/碳负极材料的结合可以增强电子和离子的传递。因此,硅氧碳(SiOC)三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