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来,翻译研究者们开始重新审视译员这一角色,关于译者的研究也都围绕着一个观点,即译者并不是原作的奴隶,且在翻译中可以发挥其主体性。同时,随着地区和国家间的近距离、即时性交流活动日趋频繁,译员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在这种新形式的翻译活动中,发挥主体性是译者本身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口译质量的客观需求。然而如何发挥译者主体性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难题。在译者主体性理论、维特根斯坦的意义理论、信达雅原则和适度性原则的指导下,我对实践案例进行归类并深入探讨了译者主体性的内容、发挥译者主体性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适当发挥译者主体性和规避主体性发挥不当导致的传译错误。但囿于数据的有限性,我的研究结果仍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