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丝·门罗小说的伦理思想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19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中叶始,整个加拿大英语文学构建起实力显著、特色独具,且变化无穷的文学世界,相关作品不断走出国门,日益得到世界认可。艾丽丝·门罗的作品(Alice Munro,1931—)作为加拿大当代英语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支撑力量,她的小说继承、发展和创新了加拿大安大略传统,对地域伦理风情有精准的描写,并从女性视角对“人如何生存”进行了半个世纪的思考和探讨,虽然其作品描写的主人公大都是生存于加拿大小镇的普通人,但他们的遭际实际上与加拿大其他地方的人,以及当代世界各地那些在庸常生活中逡巡挣扎的普通人并无二致,体现出此时代的人们在生存中面临的普遍伦理困境。作品中充满超越种族、阶层和时代的朴素真挚且敏锐智慧的现实主义生命伦理关怀精神,是文学创作从追求形式和后现代技法向追求现实主义和平实的乡土百姓生活的一种回归。因此,依据文学伦理学批评相关理论对门罗的作品进行伦理思想研究非常必要和有意义。遗憾的是,作为记录现代加拿大人历史的一种重要叙事资料,在中国和西方学者对其有关伦理思想的研究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学者们或忽视其文本中隐含的伦理思想,只专注于作品的审美研究;或对此缺乏系统、清晰和深刻的认知。笔者之所以选择加拿大当代小说中极具代表性的门罗作品为研究对象,目的是以文学批评为经,以伦理学批评为纬,辅以叙事学、女性主义、空间批评、现代精神分析学、社会学等批评方法,试图系统并清晰地揭示出文本的文学性与伦理思想的共谋关系,揭示作家特定的伦理思想认知对其文学创作内容和思想的影响和规范,以及门罗作品的伦理思想对当代人心秩序和社会秩序建构的历史启迪。  全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3部分。  “绪论”部分首先从学科建设角度说明文学伦理学批评得以可能的学科依据,确定研究对象和使用的理论方法,总结了国内、外门罗作品伦理思想研究的现状及其可待开拓的空间,最后界定相关概念,明确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和进路。  “正文”包括6章。  第一章政治伦理中的集体生存与个体生存,共分4节。前3节探讨门罗作品针对政治伦理提出的问题,第4节是对前3节问题的回答。第1节探讨了门罗作品关于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之对抗问题的思考,指出在门罗早期作品中,随着加拿大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在现代物质消费欲望的满足与心灵的惶惑迷失之间徘徊,门罗的“边塞”意识和“生存”理念在此初显。第2节探讨了门罗作品关于个人权益在群体权益挤压下艰难挣扎问题的思考,指出个人权益在现代生产方式变迁中受到集体权益挤压,而群体性力量中遍在的平庸之恶是导致作品主人公个体生存权益得不到保障的重要诱因。第3节考察了门罗作品关于社会文化对女性性别的规训和建构之问题的探讨,指出文化作为权力资本的一种,对作品人物的成长和生活起着无形却强大的性别规训和建构作用,只要性别文化结构不改变,社会压制就不会改变。第4节考察了门罗作品对知识英雄在现代社会伦理秩序重构中的失败和希望之问题的探讨,作品通过对两种知识英雄各自存在的瓶颈式缺点的描述,表明个体获取自身在社会中应有之权益和独立性的漫长与艰辛,及人逃离自身思想束缚与禁锢之难。  第二章宗教伦理中的神、人之争,共分4节。第1节分析了现代西方社会的宗教伦理困境与门罗作品中呈现的宗教矛盾之间的关系,指出门罗受到时代影响的伦理思想认知又影响和规范着门罗作品的创作内容和思想。第2、3节探讨门罗作品对宗教伦理提出的2大问题的思考,其中第2节分析了门罗作品关于现代宗教之神圣与庄严的消解问题的探讨,指出当现代人面对西方社会整个伦理秩序因失却了公认的神圣性而导致的秩序崩塌时,不仅体验到自由的欣喜,还体验到精神无所依附的焦虑;第3节分析了门罗作品对宗教之爱与生命之爱对抗关系的探讨,展现了门罗在中年和老年时期的作品中尝试将现代“意义共识”缺席的困境在终极意义上判断为“宗教性”,或说“超越性”,并在个体自觉的生命意义的实现基础上构建其生命哲学的宗教观的企图。第4节分析了门罗作品对以宗教之爱为名进行的杀戮和救赎问题的探讨,这是门罗在晚年作品中为宗教困境寻找的可能性出路,指出门罗在作品中有所保留地肯定了宗教对人的精神救赎作用,同时也区分了宗教与信徒之恶,体现出相对矛盾的宗教认知态度。  第三章爱情伦理中的理想秩序消解与重构,共分3节。第1节和第2节分别考察了门罗作品对现代爱情诸多模式面临的两重困境的探讨,指出自由、放纵式爱情给主体带来的肉体、情感伤害,以及保守、自律式爱情中女性爱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和无法融合。第3节考察了门罗对爱情困境背后的现代社会深层痼疾的探讨,指出门罗作品在解构男性与女性共同为爱情虚构的现代幻象的同时,从女性自我保护和两性和谐发展的角度,建构了以仁爱和责任为基础的爱情伦理乌托邦,凸显出有道德责任担负之爱情在现实生活中的强大救赎力量。  第四章婚姻伦理中的两性情爱困境与责任担负,共分3节。第1节和第2节分别考察了门罗作品对婚姻关系中2类伦理困境的探讨,作品认为婚姻契约中的夫妻关系内涵是爱与责任的统一,女性/男性作为独立的个体与作为婚姻关系中的个体关系内涵是自由与自律的统一。第3节考察了门罗作品对自由与责任难以两全的伦理困境的思考,指出门罗思想的矛盾性,不过她最终为婚姻伦理困境寻到的出路是,主体要秉承审慎的原则,依境遇做出正当合理的选择。  第五章代际伦理中的伤害、仁爱和责任,共分4节。第1、2和3节分别考察了门罗作品对代际伦理关系中3类伤害的探讨,作品认为父母对家庭责任的逃避是造成孩子精神孤独的恶,父母自由放纵的肉体欲望是造成孩子怨恨的恶,代际间爱欲与爱能的错位是造成代际间隔膜的恶,这3层问题中,成人缺乏自省、敬畏和仁爱之心是导致代际伤害产生,以及此类伤害在代际间传承的重要诱因。第4节考察了门罗代际伦理乌托邦的构想,门罗作品倡导将以家庭责任的有限担负、个人的自省、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他者的体谅相互结合,推进仁爱观念在代际间的影响和传承。  第六章社会人际伦理中的怨恨、审慎和仁爱,共分4节。第1节考察了门罗作品关于资本主义精神影响下人际关系中的怨恨本质的探讨,梳理了门罗作品中怨恨产生的背景、原因、动机、发展过程和结果,指出怨恨在人际伦理关系构建中的负面影响。第2、3和4节分别考察了门罗作品中对抗怨恨的方法,展现了作品以羞感、懊悔和敬畏作为社会人伦关系构建的情感基石,以“审慎”作为处理自我与他者关系的首要法则,以“仁爱”作为构建人心秩序和社会秩序的思想核心等,并以此实现对怨恨的对抗等的思路,总结了门罗作品中经典的“无害的特殊者”形象,探索了门罗作品中以宗教式敬畏感为基础的生命之爱的伦理思想内涵。  “结语”部分共分3部分:第一,考察了门罗作品伦理思想基本内涵,即围绕“人如何生存”这个问题,强调在互动的人伦关系中,以审慎、敬畏、仁爱和责任不断提升和融合主体的爱欲和爱能,以对抗外在社会文化惯习和内在怨恨心理的负面影响,并完成现代自我身份的主体构建和生存方式与意义的探寻。第二,梳理了门罗作品伦理思想3方面历史价值,即:其思想对现代和后现代社会中人之生存困境做了积极回应和有益思考,又因兼具普世性内涵和独特的民族特征而充满特别的审美魅力;这种探索体现了文学伦理学研究思路和方法的有效价值和意义。第三,提出门罗作品伦理思想3方面局限性,即创作视野上没有摆脱加拿大文学通有的封闭和保守感;内容上并不能涵盖加拿大文学的普遍特质;思想认知上体现出一些无法调和的矛盾性。
其他文献
电视作为传播文化的大众媒介,有广泛而全面的受众群体,它的传播形式不可替代,传播内容饱满而丰富。近年来,多种形式的电视栏目应运而生,儿童电视栏目对于孩子而言,则是一种充
结合超声波金属焊接方法的特性和钛合金的焊接性分析,得出超声波金属焊接方法极其适用于钛合金薄片的焊接;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撕裂试验,对Ti6Al4V钛合金在不同焊接工艺参数下
在中职美术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宗旨,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对教学内容实现筛选,实现专业美术教学的高效化和精选化,加强基础教学和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提
本文以传统哲学美学造成的身心二元对立为切入点,引出梅洛-庞蒂对传统身体观的批判和梅洛-庞蒂的身体知觉理论以及美学思想。梅洛-庞蒂从现象学的视角批判了传统的客观化的身
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各地的文化也不断的涌入到我国,与世界各类的新文化、新思潮相比,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在不断的减弱,如果任由此种现象继续发展,带有中
摘 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互联网。网络的广泛使用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的个人信息也更加容易泄露。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列举了常见的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陷阱以及应对操作系统中的漏洞,并且介绍了一些计算机网络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病毒威胁问题 安全措施 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信息建设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普遍应用到日常的工
小泉八云是日本明治中后期旅日西洋作家中的代表,在世界文坛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以“情绪本位论”和“闲暇论”为主要内容的美学思想曾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产生很
在组织管理中,人们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领导者自身的信誉,组织内部的互相信赖。而这一点,恰恰是一个组织是否具有活力的重要原因。领导者言而无信就得不到员工的信任,
引言:对大部分网民来说,Google已经成为知识的代名词,一种网络时尚,一个你一旦用上就会喜欢,再也离开不了工具。1.认识googleGoogle(http://www.google.com)是互联网上的最有
在许多制造业的应用当中,客户希望拥有一套数据采集系统(DAQ)来对网络进行远程监视,以便满足故障处理和控制的需要.为了达到此项目的,许多制造业的应用倾向于依靠一种专利权